APP下载

探讨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外读物新课标作文

(河北省保定市容城县容城镇容城小学,河北 保定 071700)

当前学生的作文写作,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生活、自身的经历、切身的感受,而是作文参考书或者写作大全,以至于作文出现了不真实,说假话;不具体,说空话;缺真情,说套话的现象。新《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作文个性化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做到:第一,写自己想说的话;第二,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第三,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和经验,笔者为同仁提供三方面的作文教学策略,仅供参考。

一、关注活动 顺应儿童天性

记得曾有位哲人曾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都将变得非常简单”。少年儿童在校园里要参加很多的活动:校园艺术节活动、体育节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读书节、班队活动等,这些活动学生们参加时都是情绪激昂、兴趣盎然,倾情投入。在活动中,他们是有着很丰富的所见、所闻、所感,写作的素材十分丰富,如果语文教师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这些契机,引领他们走进活动,充分地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及时地以随身笔记、日记等,或进行偶发事件的片段描写;或进行一个热烈的场面描写;或抓住一两个人物的神态刻画;或飞快地以只言片语记录下自己心理的点滴感受……把这些“功课”做足了,学生作文时又怎么会无话可讲,无素材可用呢?所以,教师应在事先通盘考虑,既要明确年级段的目标和此次作文训练的重点,又要对活动的进程有足够的了解,还要对学生的作文水平和提高的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尤其是对学生的现场观察指导要及时跟上,不能临近写作时才提出要求,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二、留心生活 掘开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这话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这里的生活包括所见、所闻、所作、所见、所思、所感。

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但有的学生告诉我,每天上学放学坐校车,下了车就直奔家里,到了家就写作业,作业刚写完天就黑了,也没什么值得注意观察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材料,写什么呢?笔者以为,教师不能仅仅笼统地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更应该要求学生“用心观察”。

在一次作文讲评课上,我用“莫泊桑观察马车”的故事启发学生:只有耐心细致地观察,才能寻找到丰富的材料,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终于开窍了:有看见“田野里小草钻出了嫩嫩的芽”,美好的春天即将到来的;有听到车上同学间为争靠窗座位的吵闹,发出“宽容会让乘车更美好”的感概的;有“快到家了,家里飘来了似有似无的饭菜香”,不由得写下“家,是个温馨的港湾!”的;还有情绪激动地写下了“接到爸爸打来的电话,知道爸爸中秋节要回家的消息,我高兴得疯了一样,把我家的老母鸡追得飞过了墙,鸡毛落在我头上都不知道”的……孩子们看了,听了,闻了,更能用心体会了,他们及时地抓住生活中的一草一木、日月星辰、身边小事的细微变化,瞬间的灵感,成了他们作文中的亮点。

让孩子们在平日生活中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汲取有特点的景和物,人和事,指导学生现场观察,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日常观察,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说或随意虚构了。

三、重视积累 获取表达的凭借

作文是借助语言表情达意的,语言的积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积累语言既要“读”,又要“写”,“读”就是在阅读中摘录和背诵,摘录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那些优美、精致、细致、生动的段落,也可以是课外读物中那些很美的部分。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语言的修养也会逐步提高。

(一)利用文本积累

“重视文本”是新课标对我们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积累素材,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课文“为什么写”,“写的什么”,还必须知道“是怎么写的”,掌握表达的方法。

例如,在《最后的姿势》一文的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感人,可是作者和谭千秋老师相识未深,对于他的生活细节都是采访所得,可是为什么能写得这样好的呢?”通过讨论,得出描写人物,不仅可以使用正面描写的方法,善用侧面描写,也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然后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进行正面、侧面描写的小练笔,学生有了具体模拟的对象后,他们就不感到束手无策了,达到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效应,使学生又扎实地掌握了一个写作技巧。所以,我认为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充分地利用文本,有重点,有针对性地集中讲授一些作文知识。此外,许多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有“背诵精彩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要求,这样的联系,能让学生品味文字意蕴的凝练与优美,更可以为学生将来的写作打好了基础,让学生有词可用,有句可鉴,有话可说。

(二)鼓励优秀课外读物积累

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简单而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有可能文思如涌,妙笔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时的一些文人墨客,如欧阳修、苏东坡等,压根儿就没学过什么语法,修辞、逻辑,但依然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就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优秀的课外读物,是学生写作的指路明灯,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还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规范语法、写作技巧。我们语文教师应认真地选择、推荐适合的优秀读物,还应当对学生的阅读做检查和指导:怎么选择合适自己的读物?什么地方该详读,什么地方该略读?不同体裁的文章又该怎么读?写得特别棒的地方还需要摘抄和背诵。相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做,一定会尝到广泛阅读带来的甜头。

总之,在新课标的引领下,我们要转变思维角度,改变教学策略,多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指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积累,感受事物变幻、人间真情、生活的真谛,陶冶他们的情操,真正让学生做到“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情”,写出属于他们的独特的生命体验。

猜你喜欢

课外读物新课标作文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近四成家长认为课外读物存在“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等问题
教育部:禁止强制学生购买课外读物
确保学生课外阅读有质有量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本期话题:自习课上可不可以看课外读物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
新课标实施过程中面对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