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
2020-12-08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湾镇第二幼儿园,贵州 六盘水 553000)
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游戏是幼儿对世界进行认识的最基本的活动。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园工作规则》也有明确的要求,把游戏作为对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可以使教育融入到游戏中。
一、重视幼儿自选游戏
幼儿自选游戏是指幼儿在自发的状态下所选择的游戏。幼儿园的教育教学都是由一个个活动组成的,具体来说,可以分为幼儿的生理活动、常规的教学活动、自选游戏活动以及人际交往活动。而把幼儿的自选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载体,无疑是最切题的,也是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的最基本体现。自选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自选游戏更加注重对幼儿天性的解放、兴趣的满足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创造性发挥。因此,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要融入到幼儿的自选游戏中,必须要从自选游戏氛围的营造和游戏的组织开展两方面入手。比如,组织开展角色扮演的游戏,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过家家游戏。如果幼儿要玩这个游戏,我们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活状态,要组织一个纯净无邪情景,使幼儿在游戏中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二、善于利用教学游戏
教学游戏是指直接服务教学的一种游戏。它可以作为引入教学主题的导言,也可以作为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纽带,还可以作为活动结束时的“结语”和活动内容的延伸。总之它可以存在于教育活动的任何阶段。在幼儿时期,幼儿一般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好动,爱模仿的特点,因此常规的教育方式对幼儿教学是很难取得明显的效果的。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游戏,在常规教学的过程中融入教学游戏,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完成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例如:对幼儿进行基础知识教授时,为了让学生懂得基本的交通规则,老师可以把基本规则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再比如,在讲到长辈称呼的时候,教师组织拍手接力的游戏,如,一个学生提问“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另一个学生进行回答“奶奶”,如果哪一个学生答错了,就表演节目。还有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10”以内数的加减法更好地掌握,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跳远”比赛,从“1”开始,幼儿要答出几加几等于“1”的所有组合,以此为例,一直到“10”,学生每答对一题,往前跳一步,最后,看看谁跳的最远,最远的同学进行奖励。通过这种形式有效地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相对于自选游戏来说,教学游戏对教学的意义显得更加直接。
三、运用游戏的精神层面
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载体,它绝不仅仅是行为层面的活动,而更具有精神层面的意义。幼儿天生具有游戏精神,游戏精神可以说充斥着每个人的孩童时期。而孩童游戏精神的表现其实就是“玩”。比如,让一个幼儿打扫卫生,可能幼儿不会像成年人一样条理分明,目的性很强的赶紧打扫完,他可能用笤帚在地上画出一个图案,可能把垃圾摆成一排,这都是幼儿游戏精神的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刻理解幼儿的游戏精神,不要用常规的教育理念去对待幼儿的游戏精神,这样不仅不会使游戏对幼儿园教育教学产生促进作用,还会适得其反,使游戏成为幼儿情绪释放、解放天性的障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上要注重游戏的精神层面,为幼儿营造一个充满游戏精神的学校氛围,使幼儿的思想能在校园中肆意飞翔,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养成游戏精神,和学生拉近距离,从而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活动。比如,在讲解爱护花草的时候,老师问学生,“我们为什么不能踩草坪呢”,有一个学生回答“小草会疼”,这就是幼儿的答案,但是老师不能以成年人的答案去直接反驳幼儿,这样会使幼儿失去游戏精神,不利于幼儿园教育的开展。教师首先要肯定这位学生,然后在这位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再进行提问,由此来推出标准答案。这样即保护了幼儿的游戏精神,也使课堂氛围变得轻松,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
四、结论
总而言之,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教学手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运用与融合。首先“游戏就是游戏本身”,在游戏过程中加入潜在的教学内容;其次,“游戏是手段”,在常规教学中加入游戏使常规教学目标更好地完成;最后,“游戏是游戏精神”,在整个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要始终保持游戏精神,才能让游戏真正地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得以运用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