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发展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锦州 121000)

高校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其在理论知识教育基础上强化了专业知识教育,职业化特征更明显。高校教育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输出更多的专业性人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高校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而高校实训室的建设能够强化专业教育,使其与社会紧密贴合,实现企业人才的持续供给。

一、高校实训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信息化背景下,相关部门对高校实训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实现实训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该举措从一定程度上将多种管理资源集中起来,为管理者科学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实训室信息化建设旨在传统理论教学基础上为学生创造相对开放的实训场所,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最大限度上节约教学时间,实现短期内理论与实践的高效整合。同时,该举措还能拉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实现零距离沟通,及时解决学生的专业困惑。

二、实现高校实训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有效策略

高校实训室的主要任务为保管各类教学用具、教师教学资料、准确记录各个专业实验课程的耗材、整理高校发展过程中拟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从其管理内容来看,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如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未科学整理这些项目,容易遗漏某项工作,不利于完善高校管理体系。从其管理方式来看,传统管理方式多为人工管理,档案记录方面多以文本资料为主,置于档案室中保存,虽然从一定程度上整合了各项资源,但后续资料变更难度大,而且还会加大管理者的工作量。信息化背景下,实训室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大大减轻,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数据处理手段,将各项管理资源整合起来。管理人员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关键词,与词条相关的文件均在短时间内在页面上呈现出来,方便快捷,极大程度上缩短了资料整合时间。因此,高校在实训室管理过程中,应将信息技术作为主要应用技术,在此技术上优化实训室管理模式,加快高校教育改革的进程。现阶段高校实训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

(一)实训室信息系统总体设计

基于信息技术的实训室信息化系统的总体设计需进行系统性的分析,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网络计算模式,能够根据系统要求准确计算各个模块的弹性需求,实现管理的高效衔接。本次设计采用的网络计算模式为B/S,该模式与其他计算模式不同,其灵活性更强,且能准确计算系统中各个项目的弹性需求,做出适应性调整。从其应用情况来看,该模式能够准确分析实训室信息管理过程中的硬件系统的问题,并生成相应的工作参数,能够为后续管理过程中硬件系统管理提供有价值的管理依据。此外,该模式还有效扩展了系统的存储空间,能够根据实际需求自动调整各个项目的存储空间,为重要项目保留一定空间,实现空间管理的最优化。其次,相关部门要构建专门的程序架构,本次设计架构构建基于ASP 技术。为了进一步优化系统管理,提高其信息化水平,相关部门还建设了服务平台,该服务平台的建设基础为SQL,相比于其他技术灵活性更强。整个系统在网络计算模式及程序构架的作用下正常运行,各个程序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后由服务器反馈最终结果,极大程度上提高了信息传输效率,对于今后系统优化有重要作用。

(二)实训室信息系统的模块化设计

实训室信息系统是由多个模块组成的,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建立在各个模块正常工作的基础上,因此,优化模块设计尤为重要。目前来看,实训室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需要完善六个模块设计。第一,通知管理模块,实训室发布一些重要通知需要借助这一模块完成,同时还能统计信息的接受情况,对于后续管理有重要作用。第二,工作人员档案管理模块,实训室需对员工信息进行整合,为其建立个人档案,同时还要记录员工在职表现及奖惩情况。第三,工作交接模块,相关人员要做好实训室内各种教学资源的分配的记录,各部门负责人要做好交接工作,实现各项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第四,财务管理模块,实训室各项器材的流入及流出均要做相关的财务报表,同时还要记录各种设备的管理费用等,使资金走向更加明确。第五,非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模块,实训室信息管理建设中,需要对非固定资产进行综合管理,准确检查其生产厂家,看其是否具有生产资格证,同时还要根据其使用要求使用,非固定资产借出后要做好相关登记。第六,资料下载管理模块,实训室的资料要实时更新,同时还要优化下载管理,方便使用者下载。

(三)实训室信息系统安全设计

高校要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及时升级杀毒软件,及时修复系统漏洞,避免信息泄露。此外,高校还可设置访问许可证,借阅者只有输入登录账号及密码后才可借阅,保障信息安全。

三、结束语

高校实训室信息化建设管理主要从信息系统总体设计、模块设计、安全设计三个方面入手,优化资源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