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2020-12-08
(长春市十一高中北湖学校,吉林 长春 13000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和深入,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中历史课本已经不能满足素质教育对于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要求,为此教师在教授历史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有效开发课外素材,做好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工作。
一、探究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对历史学科的教学更加严格,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也进一步提出了新要求,为此历史的教学不再是以往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和背诵,教师在教授历史学科知识的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历史进行学习研究。进行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和开发的基础是高中历史课本知识,而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了解历史的发展历程和总结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文明成果,比如人教版高一历史学科,教师在教授《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和强化》时,可以将这节课程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讲述君主专制政体成立的历史背景和君主专制政体成立的原因;第二部分,讲述历史专制政体成立的过程;第三部分讲述君主专制政体的内容,教授在教授这一课程的时候,要以教材的知识为中心让学生全面系统的掌握君主专制政体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同时教师也需要结合课外的素材,让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内容进一步加深了解。
二、创建历史教学场景,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
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从历史课本的内容中体现出来,同时历史课本知识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的主要素材,同时教师引入课外素材,加深学生对于历史课本知识的了解,看清历史事件的本质,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要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创建科学生动的历史学习场景,让学生加深对历史知识理解的同时,让学生融入其中产生代入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联想,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例如,高一课本知识教授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可以提出有关本课堂的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展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有效的提取课本中的信息,有效的完成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将问题和课本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抽取同学发表自己对于问题的看法,同时教师将学生的看法和教材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分析,将有效的信息和内容分享给予学生,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掌握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让素材性课程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和利用。
三、将课堂素材和课外素材有效的相融合,对于历史理论知识进行有效的讲解
为了更好地完成历史教学任务,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课堂的历史素材与课外的历史素材有效相融合,让学生在掌握课堂素材知识的同时,通过课外素材的学习,对于课程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形成系统性的历史知识体系。例如,在高一人教版中,对于《第一次工业革命》一节课的教授,为了提高历史学科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历史课本,让学生了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开发和利用课外的历史相关素材,加深学生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理解和学习,让学生通过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从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四、增加对具有争议性的研究和讨论,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高中教师在教授历史学科知识的时候,在以课本为中心进行历史知识教授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引入一些具有争议性的教材知识,让学生以争议性的教材知识为讨论中心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课本知识为基准点,对于争议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对于历史问题进行探讨,进一步巩固课本知识,做好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束语
教师在对高中历史素材性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要将课本作为教授历史的基本素材,同时适当的引入课外素材,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习到的历史知识。同时,教师也需要组织学生对课本问题结合课外素材进行研究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锻炼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学习历史学科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