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快乐高效的手工课堂中打造匠人匠心
——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湖南省株洲市幼儿师范学校,湖南 株洲 412000)

最近看了央视播出的《大国工匠》和广东卫视的《技行天下——匠人匠心》,看到匠人们十年如一日的传承、坚守、钻研、创新,追求技能的极致,打磨完美的作品。当代匠人的内心里那股沉静的力量让我钦佩不已。虽然行业不同,但匠心是一致的,那就是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追求。让“匠物”化腐朽为神奇。也因此,他们的“匠心”在时间的淬炼下坚定,“匠魂”在不懈的攀爬中沉淀。工匠精神——一个兼具历史刻度与精神温度的名词,正式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成为了各行各业不约而同的价值标尺,成为了时代的呼声。同样,作为一名长期从事一线教学的美术教师也以拥有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手工制作课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必备的技能。手工制作课程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宗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目的,同时兼顾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制作过程中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充分发挥联想与想象,举一反三,大胆创新,不能一味的模仿,使手工制作活动真正成为手、眼、脑协调并用的有趣的创造活动。十多年来我一直沉浸在充满无限创意和活力的手工制作课堂中,醉心培养学生的专注、细致、创新的学习精神,用心指导学生创造精美作品,在快乐高效的课堂教学中打造匠人匠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生动有趣的课堂中打造匠人匠心

要想我们的课堂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达到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学生的目的。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凯勒(JohnKeller)研究的ARCS 模型给我们指引的方向,他认为激发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动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分别是:引起学生的注意(Attention)、建立相关性(Relevance)、给予学生自信心(Confidence)和提供满足感(Satisfaction)。基于以上理论,在对每一节课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都会充分考虑学生这四个方面的需求,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专注、细致、创新的学习精神。下面以纸黏土制作《美丽的海底世界》为例进行说明:

(一)激趣导入,引入胜

通常一堂课上得效果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对课堂的导入是否精彩。轻松有趣的课堂导入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关注。课堂上可以播放迪士尼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片段,让学生感受海底世界奇妙可爱的造型和梦幻般的色彩,激发学生强烈的动手欲望。

(二)案例分析,探新知

对优秀纸粘土《海底世界》作品案例进行赏析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得出作品中各种鱼、海龟、螃蟹,珊瑚、水草等制作方法,讨论作品的构图,色彩搭配等知识。课堂各抒己见的,热烈讨论的氛围增加学生对知识的认同感。老师示范操作——可爱鲸鱼的制作,难度适中,让学生便于了解和掌握制作技巧。

(三)任务驱动,巧动手

3-4 人一组,根据所学知识以圆形纸盘为底设计制作一个《美丽的海底世界》的作品,作品内容应包括不同种类的海洋生物,水草,珊瑚,礁石等构成要素,造型生动准确,色彩丰富协调,构图饱满,有一定的创意和趣味性。任务驱动,要求明确,团队协作,分工合作,优势资源合理有效分配,充分考虑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发挥所长,课堂上有归属感。制作过程学生用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中来,在做中学,达到了培养学生专注、细致、创新的学习精神。

(四)成果展示,乐分享

学生作品展示与分享: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作品并介绍作品的构图、造型、色彩和创意,和我们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及时进行点评与肯定学生的作品造型栩栩如生,制作精美。在做中学当中提升了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制作水平,并体会到合作的团队力量,在不知不觉中挖掘出了自己的潜能。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创作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得学生更加期待下一次课的到来。

二、丰富教学内容,在充满无限创意和活力的课堂中打造匠人匠心

手工教学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从空间占有形态可分为平面与立体两种;从手工制作材料的性质可分为纸工、泥工、布工等;从作品的用途上可分为实用型、观赏型、技能训练型等。其中,平面纸工包括剪纸、剪贴、撕纸、染纸、纸条造型等内容;立体纸工有折纸、纸造型、纸花等内容;泥塑和缝、补、钩、织、绣以及废旧物的利用也是手工学习的重要内容。正因为有如此丰富的教学内容,在充满无限创意和活力的课堂中吸引了无数学生的全情投入,我们沉浸在多彩的作品创作中,一起在手工课堂中快乐成长,快乐学习。

结语

在充满快乐和活力的课堂中培养学生专注、细致、创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匠人匠心是我的毕生追求,愿这个愿望能在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堂教学的不断探索与实践中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