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段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认知与思考
2020-12-08
(广东省珠海市香洲区甄贤小学,广东 珠海 519000)
相对于西方的开放而言我们还是比较保守的,对于性也是羞于启齿的,无论是家庭、学校都缺少必要的性教育,总认为到时候自然就知道。正是这种错误的观念造成了性教育的缺失,因此,青少年性侵和被性侵的案例呈现上升趋势,这对于青少年的健康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甚至为其以后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一、相关概念界定
1.青春期。青春期是指童年期逐渐向青年期过渡时期,是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从不成熟发展到成熟发展的重要阶段。世界卫生组织将青春期的年龄界定为10-19 岁,近年来青春期年龄界限有2-3 年的提前。
2.性教育。性教育是一种性知识、性心理、性道德和性法制的教育。
二、小学高年段学生性教育现状
在小学高年段学生中关于性教育往往停留在知识层面,通过生理卫生课传递给学生,而课上教师羞于深入讲解,学生羞于提问,使得性教育流于形式。在家庭中,多数家长选择为学生购买书籍悄悄放在其房间,也羞于直面进行性教育。因此,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也产生了青春期的萌动,处于对性懵懵懂懂的阶段,好奇心驱使其有了解性知识的需求,甚至有体验的欲望,也属于正常的生理反应,然而学校、家庭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却缺失性教育。
三、小学高年段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认知与思考
2019 年10 月20 日大连13 岁男孩蔡某将10 岁女孩王某骗到家中,强迫与其发生性关系。遭到拒绝后,蔡某对王某的头面部进行殴打,蔡某担心事情败露,用刀连刺了王某五六刀,将王某的尸体遗弃在住处对面的灌木丛中,将作案使用的刀具也装到了垃圾袋中一并遗弃。如果单纯的认为只有女孩是受性侵的对象那就大错而特错了,男孩被性侵的案件也多的让人触目惊心。因此,笔者认为性教育必须落地,对学生进行性教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教?教什么?笔者就这两方面内容予以探析。
首先,教师、家长应转变观念,直面性教育。绝大多数时候对于性教育教师、家长都三言两语带过,教育、引导的言语也很隐晦,而往往越压制的东西越让人好奇,于是上网寻求性知识成为了他们的主要手段。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尤其色性网页、弹窗到处都是,这无疑对其产生不利影响。与其被动,不如主动出击,与他们直面成长中的困惑。同时,家长、教师务必摆正观念,“男孩子又不吃亏”这种想法要不得,因此,在性教育上男女无别。家长、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善于察言观色,不失时机的进行性教育。日本电影《小偷家族》里有一幕,“一家人”穿着泳装来到海边玩,“姐姐”丰满的乳房吸引了“弟弟”的注意力,“爸爸”见状问私下里问祥太是不是喜欢“咪咪”?祥太很难为情。“爸爸”笑着告诉他,男人都是喜欢“咪咪”的。又问“儿子”,是不是早上起来会晨勃?祥太点头,他以为自己生病了。“爸爸”捏了捏他的鼻子告诉他,这是正常现象,你长大了。这位“爸爸”的性教育做得很到位。他细心地发现了“儿子”的性萌动、性困惑,不但没有回避,而是以一个男人平等的身份来解释性,他将自己代入,打破了性的神秘。性教育犹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
其次,学校应编制校本性教育教材。对于处于性好奇、性知识匮乏的阶段,与其放任其“自学”,还不如学校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实际情况编制适合他们的性教育教材,将性教育纳入课程体系。通过主题班队会、知识讲座、辅助工具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性知识。比如,可按性别实施性教育,将同班级或同年级学生按性别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将其疑惑和盘托出,这样就避免男女同学在一起交流的尴尬,有助于创设良好的氛围,提升学习效果,也可以向学生讲解宝宝是如何来的、通过一些案例来警示他们过早性行为的危害、如何保护自己不受到性侵害。
接着,要教会学生一定的自我保护行为。除了必要的性知识讲授外,更要注重学生性心理教育,不要认为性冲动是可耻的事,17 岁少年因为发现自己早勃而挥刀自宫的悲剧不能重演。引导学生有性冲动不但不可耻,反而说明其长大了,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人生的另一个阶段,而青春期是人成长的必经阶段,引导其通过分散、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释放性冲动,多运动,不接触能让其产生生理反应的的读物、视频,平稳度过青春期。
最后,加强性道德教育,提升责任感。无论男生、女生在长大成人后性生活都是其生活的一部分,直接影响着其幸福感,加强性道德教育,从认知上让其对高尚的性道德产生认同感,从小根深蒂固的观念长大后会影响其一生。爱自己、爱他人,不能为了性而性,要有责任感、有担当,不但自己向阳生长,也要保护他人。
谈性不可耻,我们欲说还休,不敢教育的态度才可怕。有智慧的家长、教师不会放过孩子任何一个成长的漏洞,哪怕是性教育也是用心至极。因此,在小学高年段适时适当的对学生进行性教育凸显必要与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