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中学生数学厌学”方法研究
2020-12-08
(上犹县思源实验学校,江西 赣州 341200)
根据教学实践发现,许多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表现出兴趣不足的现象,所以他们升入初中后,仍然对数学学科持有这一心态,厌烦数学,或者说讨厌数学。厌烦心理的不喜欢学数学,有的学生甚至直接讨厌学数学。经过对一些学生的问卷调查,数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中,大部分都认为学习数学非常乏味,难以提起学习兴趣,有个别学生甚至到了讨厌学习数学的地步。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先了解它、认识它,更重要的是喜欢它,这就是兴趣,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的、坚持的去学习。只有对数学学习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才能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畏困难,游刃有余。
一、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是预防和消除学生厌学数学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一)把数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自己身边
教师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在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领域中,数学知识的应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它是科学的语言,是一切技术和科学的基础,是我们今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身边的事情,常把数学和生活联系,带动学生在生活中去寻找和发现数学,让学生把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培养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习惯把数学带在身边的潜意识,让学生知道学习数学是大有作用的。
在七年级的正负数的教学中,我让学生把他们父母一天的收入和支出的钱做了记录,并用自己的方法算出一天的收支总和,然后把学生做出的记录分析引入了新课中;学生参加校运会,我就在教学中适当加入一些跟校运会比赛有关的知识元素进去;当学习到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时,我就联系到超市的促销方案活动,假设学生作为超市的老板,应该怎样设置方案,才能使利润最大;就这样,注重课堂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发现其实数学一直就在身边。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中,我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通常都要求学生上课前要认真预习,用笔划出不懂的地方,找出要掌握的知识点,保持带着问题上课的习惯;其次,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学会把自己的思路跟老师的讲解结合起来,要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要有积极发言的习惯,善于提出问题,和同学老师交流,使老师更了解自己;要习惯记笔记,记下课堂的重难点、老师的分析过程和自己的见解,“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性再好,也不如写在笔记上,随着时间流逝,人们都会有所遗忘,但笔记本的笔迹不会消失;课后的及时复习,俗话说:“重复是学习之母”。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成绩会提高,还会让学习数学变得轻松,那自然就会保持着对数学的兴趣。
(三)利用语言和肢体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数学学科的课堂一直被认为是最枯燥无味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也希望自己的课堂能够活跃,可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不得不在课堂上紧追慢赶,哪里还来得及活泼和生动。其实在课堂上如果教师的语言能够做到抑扬顿挫,尝试着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这样做不仅可以活跃学生们的学习氛围,还可以让学生们在一个放松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同时,还可以让学生有深刻的理解和持久的记忆。
比如,在课堂上,讲解一道有关立体图形的题目。某位教师跟往常一样,在黑板上进行图形的讲解。然而,讲台下面的学生大多都投来迷茫的眼神——纷纷表示不明白。教师灵机一动,就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对立体图形进行描绘,可能是在描绘的过程中,身体作出的动作稍微夸张了点,就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但笑声过后带来的却是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再无聊的课堂,只要教师用心,总会有闪光点出现。当下课铃声响起时,学生纷纷都表示:“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就下课了”?这样生动的数学课堂,怎么能不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呢?
(四)结合现代化网络技术,提高学生兴趣
多媒体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进入课堂,就可以让数学活起来,尤其在几何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把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生动、立体的向学生们表示出来,特别是动画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感到既新颖又有趣,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兴趣,而且在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搭建了平台。
(五)让学生发现数学的“美”,从而提高兴趣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数学美”,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重要一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利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和肢体语言,以及现代科技和教具,逐渐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有趣”、“数学能让我开动脑筋”、“数学有无穷的奥秘”、“数学能让我的思维变得严谨”,这时,学生已初步感受到“数学美”。
二、结语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老师,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学习动机,如何有效的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师需要仔细思考的,教师不仅要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认清自己不仅只是在传授知识,更是在塑造和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尽心尽力的去做好教育工作,从而让学生们在未来的学习中受用一生,更进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