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与红色文化教育融合的教育实践探索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滨河实验学校,山东 聊城 252000)

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有着非常深远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中,就要在一点一滴中、循序渐进中、潜移默化中,来引导、感染、带领学生,获得健全发展。

一、尊重学生差异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道德情操、行为习惯等为核心,促使学生获得健全发展。因此在教育活动中,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学生的差异,进行红色文化的渗透。首先,教师要遵循新课改的要求与目标,坚持素质教育的理念,将课堂主体归还学生[1]。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自觉参与、主动学习、自主思考。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还要主动解决问题,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意识。其次,深入了解学生的特点与差异,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法。如情境创设法,将单纯的课本内容,与生活中的红色文化内容紧密结合。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与形象,更加趣味与轻松,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密切跟踪学生的细微变化,如情感、心理、学习、思想等等。充分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充分利用,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有序展开教学活动。

二、营造良好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能够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创造良好的条件。首先,当地教育部门,要与学校领导加强密切联系。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引入,给予制度保障,资金支持,人员供给。加大优秀教职工的培养,将红色文化教育纳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标中,主动参与研究、分析与探究,引导教师进行精美课件的制作,将更多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条理的引入到学校、课堂中[2]。其次,要加大宣传教育。校园氛围与课堂氛围,都是教学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就需要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将其渗入贯穿到学生的学习、生活方方面面。如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专题讲座、会议、实践活动等,来带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了解。还可以通过优秀模范的树立,来营造良好氛围。

例如,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定期宣传一些典型人物的事迹。如:钟扬援藏16 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要求学生来规范自己、约束自己,时刻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三、结合教材内容

红色文化资源的渗透,既不能脱离教材内容,也不能脱离生活实践,才能取得显著的成效。首先,需要根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利用适宜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通过红色文化资源的简介,带领学生对其展开深入了解,了解其背景、经历、精神、品质等等。在以视频、图片、声乐等形式,直观呈现在学生面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以教学内容为主,红色文化内容的引入为次,实现有效引入[3]。在实际教学中,需要教师认识到,教学内容始终是重要的,是第一位,不能过于重视红色文化资源的形式、种类,而淡化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引入红色文化资源,来取得显著的成效。

例如,在《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以下红色文化内容。如:我国驻守新疆地区的兵团,不仅出色的完成了执勤任务,还积极参加和支援当地的经济建设,为边疆的繁荣和发展贡献了很大的力量。

四、丰富教学形式

要想将红色文化教育,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全面融合,还要对教学形式进行优化丰富,才能传递更多价值、品质与精神。首先,借助专题活动,引导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询问他人、互动交流,了解更多关于红色文化的知识内容。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展开深入交流,并投入自身的情感与想法,来感染与影响学生。其次,可以通过案例讲解,引入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优秀与典型人物与事例。然后鼓励学生展开讨论、探究、分析、总结,提出自身的看法与观点。最后,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如微课、在线课堂、多媒体技术等等。

结语:综上所述,红色文化资源是我国优秀与经典的教育内容之一,更是中华民族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之一。将其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于学生品质的塑造、道德的培养、情感的挖掘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就要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多种渠道,来展开教学活动,最终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