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工作自主性能力,提升高校行政服务水平
2020-12-08
(江汉大学,湖北 武汉 430056)
一、前言
1975 年,Hackman 和Oldham 在工作特征模型中提出工作自主性的概念,指出工作自主性是工作特征的核心维度,认为工作自主性是个人对工作安排和决策的程度。它既包含了主体意识、积极主动、独立性、创造力和自信心等个体内职业素养,又包含了在工作环境中,对工作时间、顺序、方法、程序以及质量等方面决策的自我控制能力。它是个人采集信息、分析处理、决策以及行动实施的内在驱动力,是获得工作满意度,提高工作绩效的主要指标。
内职业素养,是个人从事职业时所具备的知识、观念、经验、能力、态度等因素的组合。意味着个体在工作中能够用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支配和调节个人思想和行为。
自我控制能力,又称自我管理能力,是指个人主动掌握自我心理和行为的一种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人的自我协调、组织和管理作用。Kopp 在《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 and development perspective》一文中认为自我控制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达到与个人价值、社会期待相一致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可以抑制冲动行为、抵制诱惑、延缓满足、制定和完成行为计划。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自身修养,强化自主性工作能力,自觉践行不忘初心,继而提升服务水平,这是高校行政工作人员的一项政治任务,对高校的建设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核心要义就是我们要铭记历史,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永不僵化、永不停滞。这既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方向指南,也是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出的明确要求和工作态度,工作自主性是个人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简单来说就是干事业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核心要义天然契合。
二、强化工作自主性提升服务水平
(一)明确工作定位,强化行政服务意识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保持教学、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行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本前提,高校的顺利运行离不开行政人员的管理和服务。服务的主体是不同职能的行政人员,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是接受服务的客体对象。从当前高校管理运行来看,高校行政人员既是学校规划发展与建设、教学、科研、师生活动组织协调的管理者,又具有为教学科研人员和学生提供服务的服务属性。主体的工作态度、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直接影响到客体的价值选择和信仰追求。
高校行政工作是直接面向师生,为师生提供开展教与学的支持,是学校一线基层工作。想要全身心投入到基层工作,必须树立坚定的基层服务意识。工作的内容主要围绕教与学的活动展开,涉及到教学、科研、人事发展、组织管理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服务的宗旨是为师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其服务水平体现了行政队伍的素质。
因此,行政人员只有从思想上树立为基层服务的意识,强化主体性意识,铭记服务这一颗初心,才能将服务工作做到位。既要加强先进理论学习,又要深入基层,理论联系实际。要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同时又要走进学生群体,了解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学习状况,提取学生意见,尊重学生意愿,才能履行好行政人员的职责,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二)注重能力塑造,提升工作自主性
工作自主能力反映在主动性上。高校行政工作繁杂琐碎,办事流程按部就班,很容易使行政工作的人员产生枯燥、怠慢等消极情绪,但是高校行政工作又具有其独特的规律。一是知识职能的更迭出新,后全球化时代,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庞大的信息储备和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这些人类智慧的结晶需要继承和发展,而作为主要阵地的高校,最核心的职能就是传授和继承前人的智慧,并将其完善和发展。二是方法技术的改进创新,新形势下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创新,新的方法需要去学习,新的技术需要去应用。三是工作客体的新特点和新变化,随着90 后、00 后学生逐步进入高校,当独立自信、个性张扬的特质遇到信息井喷、多元需求的社会环境的时候,新问题新矛盾也会层出不穷。因此,高校行政人员要不忘初心,绝不浅尝辄止,用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不断催生的新变化。
工作自主能力反映在独立性上。“在行政事务中,总会有做不完的工作”这是对行政工作的真实写照,造成“事务缠身”的主要原因存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复杂的周围环境,高校行政是多个职能部门协调组成的系统,行政工作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联合完成,使行政人员纠结于工作环境,举步不前;二是过去的经验驱使,前工作经验对现有工作的影响,容易用以往的办法解决新问题,或者担心以往的失败经验造成工作效率低;三是是非取舍的难为,一旦实施的办事策略,就必须要为之承担必要的责任。随着高等教育改革和形势的不断变化,高校行政工作日趋复杂多元,难度也在不断加大,但是,在注重绩效考核的当今,工作产能对高绩效评价有着重要影响,既要追求工作的数量,又要求工作的质量。因此,摆脱依赖,独立地从事一些工作的能力是高校行政人员成长的第一步,高校行政人员应明辨是非,把握主要矛盾,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安排工作并付诸实施,要事为先,紧要的事情先做,不要去挤时间做要紧的事情,做到产能和产量的双提升。
工作自主能力反映在创造性上。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大背景下,创造性能力培养在高校育人工作中,被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首先,高校为学生创造性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探索未知;其次,高校为学生创造性思维营造良好氛围,各类学习和实践活动,都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第三,高校为学生创造性树立了榜样,学生在学习吸收前辈创造者对社会贡献的同时,教师的创造性自然地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因此,高校行政人员的创造性工作,要求他们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敢于创新,勇于创新,用自身创造性的榜样作用来影响学生,继而在未来工作中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工作自主能力反映在自信心上。自信心是个人计划完成某项工作的期望程度和心理特性,是一种积极、有效地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行政人员作为高校事务的管理者,他们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对人才培养质量的自信,也就是全体师生的自信。诚然,行政人员也是培养自信,影响师生自信形成的引领者,在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因此,在高校行政人员,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发展蓝图,将引领者的自信潜移默化到全体师生,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人文氛围,还要有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坚持不懈的价值理想。
强化自主性能力,要求高校行政人员的一切行为以学生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不断完善提高创造性和自信心,用身体力行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科学规划,改善做事方式,提高工作主动性和独立性,提升服务水平。
(三)强化自我行为控制,提升行政服务水平
提升自主性能力,就是要做到自我控制。在新形势下坚持当初的价值追求,是一个自我控制的过,是基于当初正确的价值取向来管理控制当下的行为,使之能够良性发展,表现为个人所具备的优秀品质,是个人能够在金钱、权利、欲望面前保持清醒,控制贪婪,抑制欲望的一种能力。Stephen R.Covey曾说“不自律的人就是情绪、欲望和感情的奴隶”(弥缝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也说明了自我控制是个人人格逐步得到完善的表现。高校行政工作中难免会面对金钱、荣誉、地位的诱惑,容易让个人产生私欲,所以需要更加做好自我控制,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为广大师生做出表率。
提升自主性能力,就是要做好自律。首先是要有自知之明,个人的一切行为,都需要去思考做出什么决定才能最好地放映了自己的目标和价值;其次是要有清醒的认识,面对诱惑时说“不”;再次要承诺自律,正所谓“可测量者可改进”,只是思考行为的目标和价值是不够的,还必须对它们做出一个内心的承诺;最后是要有勇气行动,不犯错的自律经常是极端困难的,情绪、欲望和感情会强有力地将阻止你前进,这就很需要有勇气阻止犯错。在师生面前,行政人员就应该是一个标榜,他们的自律范式,深刻影响着师生的学习和模仿行为,因此,要提升行政人员的服务水平,严格自律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缺的。
提升自主性能力,就是要勇于担当。“铁肩担道义”,从五四时代起,担当就成为一代代青年的神圣使命。在当代社会,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更加迫切。高校行政服务工作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必须明确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永远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对工作任劳任怨、尽心竭力、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这样才能培养出旗帜鲜明,敢于较真求真,有担当的青年一代。
三、结束语
如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高校教育深化改革,在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变化。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服务者和管理者,肩上挑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无论环境再复杂,困难再多,也不能丢担子。当个人将最初的理想抛诸脑后,随波逐流的时候,他便不在是一个有思想有灵魂的人,面对金钱、名誉、权利的时候,不妨想一想当初为什么选择了这一片天地,不要衡量当前利益有多重要,更不要以身试法,只要问问这么做是不是问心无愧。作为高校行政人员,只有坚持不忘初心,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意识,坚定育人的理想,同时不断加强自我道德修养,努力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加踏实地,才能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前进,方得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