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策略分析
2020-12-08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引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国内许多企业的发展方向也逐渐变得多元化,人才需求也有更高的要求。对人才的专业性,实践经验,创新性的标准也不断提高,但是一些高校对经济管理类的课程重视程度仍然不够,也会造成一部分学生因为专业性和实践能力不够,所以在走出校园之后,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如何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的教学质量也成为了很多高校关注的重点。
一、课堂教学的属性
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学生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所以课堂就是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下进行的,教师的课程培养是有目标要求的,在课堂上展开教学活动,同时课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地方,我们把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可以概括为以教师为主导的组织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过程,课堂教学的本质属性,是由老师教,学生学和教学内容来组成的,在经济管理类的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让学生学习经济管理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培养经济管理能力,更好的满足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要求,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围绕学生的求知欲展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也要为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专业知识,技能服务[1]。
二、高校经济管理类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校的经济管理类课程已经加入了实践性的课程,但是因为很多因素存在,所以问题仍然很多,比如说教育观念落后,师资力量不强大,其实教师对课堂教育来说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但是许多教师很多都是从高校毕业生直接登上讲台的,由于他们的高等教学理论和方法仍然非常欠缺,过于注重专业理论知识讲解,对实践操作方面也非常缺乏专业性,教学过程也是注重完成教学任务和考核的指标,这样的教学方法就会忽略学生实践能力。
高校各有各的教学方法,对普通高校来说,他们为学生提供的实践课程和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非常少,有些学生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能力也达不到,所以在毕业后并不能够很好的适应社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为学生讲解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学校还可以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并不能够将学生学到的知识局限在书本上,更应该全面系统化的将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有更好的择业方向,为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2]。
三、提高高校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措施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树立起正确的教学观念,素质教育理念是不断发展的,高校教学改革也逐步的开展,但是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仍然非常深远,许多教师仍然是将知识传递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一些教师虽然认识到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发展的意义,但是并没有将实践与教学真正的结合在一起,所以教师更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将实践和课本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学生个性发展做贡献[3]。
同时教师还应该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过去的教学方法是单一枯燥的,并不能够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一方面来说,教师可以用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第二个方面来说,教师还可以采取情境教学的方式,创设真实的工作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思考与学习,第三个方面来说,教师还可以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展开教学,将一些音频,视频引入到课堂上,丰富课堂的教学形式[4]。
最关键的一点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要想更好地满足经济管理类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素养,在经济发展的带动下,教师要积极学习新的知识,提前适应好教材,及时进行调整,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理念与方法,同时教师还应该关注社会的发展,将最新的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校组织实训时,教师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其中,引导学生,给学生耐心的讲解,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基础性的学科,更好的了解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活动。
同时教学应该把握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只传授课本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将技术也传授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技术实践,通过实践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结束语
在素质教育等教育理念的推动下,教育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推进,经济管理类教学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新形势下,要使课堂的教学质量有更好的提升,教师必须在新理念的引导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提高自身的素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