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精神的形成问题探讨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沈阳大学,辽宁 沈阳 110044)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发展的步伐覆盖各个领域,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人才输出高校受到各种挑战,高校大学精神一次逐渐步入视野,却对其形成的研究凤毛麟角。文章通过对高校大学精神深入剖析,研究其形成影响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会对高校大学精神有怎样的影响,及大学精神在高校中、社会、文化等领域发挥的作用。下面我们就来剖析一下影响高校大学精神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一、高校大学精神的形成影响因素

(一)思想层面因素

思想层面因素主要从两个角度:其一,是学校层面,学校管理层依据建校理念,结合发展趋势规划高校的发展策略对大学精神的影响,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造成大学精神思想就会往哪个防线引导。很多治校思想能从校训得出,但是也会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学校盲目施行“大”“全”“新”的策略所影响,规模开展之后治校理念就会打折扣。其二,是学生层面,学生会受到学校层面的影响,但是也会发挥学生自主意识理解,学生的思想层面会占据主导,结合形成的大学精神。

(二)制度层面因素

首先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教育改革逐步推行,培育社会型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是教育的主要方向,也随之而来相关的制度、政策,这些制度对高校大学精神会有一些影响。逐步规范高校培育人才的全面素质,是政策的目的之一。其次,高校迎合国家政策的同时,为了扩大高校的影响和规模、专业领域,随之就要发布相关制度去辅助本校大学精神的初型。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对大学精神予以强化,也会涉及到制度的辅助作用,这里就会造成忽略不同专业领域、不同区域的学生汇集到一起对大学精神的影响,学生非常注重自主性,这也是大学精神的影响因素之一。

(三)文化层面因素

校训就是大学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其形成也是来源于文化,例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这就是摘自中华文化瑰宝之一《易经》的句子,可见大学精神也负有传承文化的重任。文化承载着浓厚的内涵,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很多高校都是以文化为基础塑造大学精神的,只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会有些许的变化,这些变化仍然是以传承文化为中心。其次是学校文化层面,学校文化也是影响大学精神形成的因素之一。最后是社会文化、价值观取向,也会对大学精神形成造成影响。

二、高能化高校大学精神塑造若干策略

(一)注重文化传承

高校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输出口,通过对文化教授过程中逐渐形成大学精神,涵盖着中华文化、高校文化、学生文化等。承载着文化传承重要责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塑造、丰富文化的内容,在受到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冲击的同时,要保持好文化那一份纯真,持续高能的传承文化、教育人才是高校的最重要使命之一。强化民族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有着长远的历史传承,其中蕴含的知识和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富有传承的责任,在传承的路上,高校更是任重而道远。大学精神作为新时代文化的产物,其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其恰当的纠正和传承是有必要的,在传承文化瑰宝的同时不断丰富文化的内涵是高校发扬大学精神的体现形式之一,还要抵制社会不良文化带来的冲击,维持住大学精神的那份文化传承。

(二)重塑治校理念

现代部分高校治校理念与建校初期大相径庭,逐渐偏离了原来的那份文化传承的初衷,全专业领域追求过于明显,盲目扩大规模,不断增加新兴专业,作为大学精神形成影响因素之一对大学精神是一种伤害。这些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增加,不能依据特殊情况而增加学校不擅长的领域,这对学生是一种伤害,对文化传承是一种伤害,对大学精神更是一种无形的伤害。大学精神是经过高校历史沉淀,在无数届师生的共同努力,在文化传承熏陶下形成的,是具有生命的存在,却因此粗鲁的做法逐渐消失。高校应该借鉴优秀高校的保持大学精神的方法,重塑治校理念,走回原来的大学精神纯净之路。这对文化传承、学校文化、大学精神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时代在更迭,大学精神的脊梁要保持好。

(三)弘扬高校品牌文化

一些优秀的高校被称为“历史名校”,是因为高校大学精神得以不断的保持和传承,慢慢的形成了高校品牌文化。大学精神是神,品牌文化是形,二者有因果关系,逻辑顺序不能变。很多高校想做品牌文化,出发点是好的,但是不能塑形而丢了神的魂,这也是侮辱了“弘扬”这个词。高能的大学精神是必备条件,其要有优良的文化传承,不刻意也不回避,得到各层面的认可和认同,并且会理解和发扬这种大学精神,再经过时间的积累就形成了高校品牌文化。到达这个阶段不能说是简单的发扬大学精神了,已经进入到弘扬高校品牌文化的层面了。

三、结语

我们对高校大学精神的形成问题进行探讨,深入的剖析其影响因素,并对存在的不良现象予以否定,有层次的对高能大学精神的塑造给予若干优化策略。高校应该本着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不断坚持大学精神正向的能量传达,抵制不良的社会文化冲击,还高校大学精神传承一片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