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念的变迁对中国大学日语教育的影响
2020-12-08
(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1)
在世界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时代的发展就异常迅速,我国也跟随着时代的浪花迅速发展起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外贸易的数额是一年比一年多,因此需要到专门的翻译人员来与外国人交流,让对外贸易进行得更加顺利。随着时间的迁移,我国对日语相关专业的人员也极其需要,因此在2010 年前后,我国根据我国目前发展的需求,以九年义务教育为基础,以大学培养为重点,把学生日语素养为核心颁布了多项的日语教育条例,在2001 年和2003 年发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日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级中学日语课程标准》,以及我国支持高校开展日语教学课程、日语专业课程,到目前为止本国已经形成一套很标准和完整地日语课程流程,和以往对日语的不重视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无疑是我国大学教学理念的变迁对日语教育影响的结果。
一、教学理念的变迁
教学理念顾名思义,就是对学生教育和教学的观念,这是教师在现实教学活动中,不断地通过日常教学而所拥有的关于教育自己主观和客观地理解与认识。教育理念包括:教学宗旨、使命、目的、理想、目标、要求、原则等内容。就单单的对于日语的教学来讲,教学理念的变迁,是相当于对我国日语教育的老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革。随着现代社会国际化进程越来越快,我国大学生日语学习也追求更高层次的学习,不单单是知识方面,在思想上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因此我国必须顺从时代的变化,积极做出反应,为我国大学生的日语教育不落后于时代而对教学理念积极做出变革,只有这样才能源源不断的培养出我国需要的日语人才,一批又一批的输送到社会上,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做出应有的贡献和力量。
二、国内的日语教学大纲
我国的日语教学的历史非常悠久,到目前已经有好几十年的历史了。我国大学日语专业教学可以追溯到一九四九年新中国成立时,北京大学就设立了日语专业,这是我国第一个专业的日语教学专业。往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各所大学都相继开设了日语专业,为我国的大学生日语爱好者提供了很好地学习机会,我国的日语学习出现过三次大的风潮:一次是中日宣布建交时;第二次是改革开放之后;第三次就是现在我国的大学日语专业都很受大学生的欢迎。而随即,我国现如今已经是全世界学习日语人数最多的国家。虽然说我国学习日语数量庞大,但是对于一些系统性的东西,我国还仍需改进,比如,我国各个高校间由于高校水平和师资力量的不同,各个高校对日语专业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各所大学之间没有统一的规范导致出现学生学习的水平不同的问题。而且,我国日语的发展因为历史原因,非专业的日语教学的规范性走在了专业日语教学的前面,在一九八〇年左右就出现了相关的日语教学大纲《日语教学大纲(草案)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我国对于高校日语的专业培养应该学习一下外国的外语专业培养,制定更严格和标准的教学大纲,完善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日语教育。
三、教学理念的变化对我国高校日语专业教学目标的影响
受我国对日语教育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社会对日语人才的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的教学目标也随之产生变化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一)日语专业的教学目标改变
我国在1990 年颁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对日语专业的大学生日与培养与发展是这样要求的:“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社会文化知识使其了解日本社会,为更高水平的日语学习打下基础”。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在2001 年颁布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中则是这样对大学生要求的:“让学生稳住心神,认真踏实学日语;训练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丰富学生的日本现实生活情况,增强学生对日本文化的理解能力,为更高水平的日语学习打下基础”。主要的变化在于增加了培养学生对日本文化理解能力,虽然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其中含义确不简单,这说明我国从简单的培养学生会说会写日语,转向培养学生的日语核心素养,加强大学生对日语背后的日本文化的了解,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使用日语,并且这样可以使高校慢慢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日语专业培养体系,让大学日语教育更加完整和规范。
(二)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的培养
我国在1980 年颁布的《日语教学大纲(草案)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是对公共日语学习者制定的相关条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本课程的最终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在今后阅读和理解日本语言书籍时更加顺利”,而在2005 年版的《大学日语第二外语课程》对公共日语学习则是这样要求的:使学生掌握日语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日语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相比1980 也颁布的条例,对公共大学生日语学习要求也明显更多和更高了。通过不同年代我国对于专业和非专业的大学生学习日语的相关要求,我们能明显发现,随着我国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日语专业的大学生要求明显上升,从让大学生掌握日语基本内容变为可以在现实生活应用起来,从只是掌握日语知识到要理解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从专业水平的培养改为学生日语素养的培养。这其中的变化让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在进步,在与世界同步发展,但我国高校日语专业的发展还是有些不规范,需要以后更加努力完善自身日语教学体系。
四、教学理念的变化对大学日语教材的影响
传统的日语教材和其他外语教材没什么差距,都是有大量的日语的单词、句型、文章所组成的,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大学生来讲,缺少新鲜感,太过于单调,不能引起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对课堂的注意力,造成课堂学生学习效率不高,难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随着我国教学理念的改变以及我国的发展,要想提高我国大学生专业人才的日语素养和水平,首先就要对传统的教材内容进行更新换代,令其更符合当下我国教育事业的要求,这就需要无论是大学里使用的日语教材无论是中外合编的还是我们国家自己编写的,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编写的教材能否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对教材的要求。并且在教材内容上,也不能只能靠老师来教导学生才能明白,教材应该是学生的第一位老师,教材内容的设计需要能体现出和学生的互动性,通过在教材中设立一些有引导性能够引发大学生去学习的内容,让大学生主动学习,教材中的练此内容也要更加贴合我国大学生日语专业的真实水平,这样对大学生的日语学习才能更有帮助。
五、教学理念的变化对测试的影响
(一)日语能力考试的变化
在大学日语考试中,试卷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文字词汇、听力、阅读、文法。这四部分分别占试卷1/4。这样的试卷虽然考察学生的能力较为平均,但是没有侧重点,培养不出优秀的学生,也锻炼不到大学生的日语能力。根据我国教育理念的改革,改革之后的大学生日语考试则将考试中原有的文字词汇和语法部分并到一起占三分之一,阅读和听力增加了分值,提升到了三分之一。例如在原来的日语能力考试和新版本的日语能力考试的对比中,虽然减少了题目的数量,但是对大学生的日语考察能力更有重点了,文字词汇原来占百分之四十三,而新版只占百分之二十三,阅读原只占百分之十四,现在占百分之二十四;语法原来占百分之二十三,现在占百分之十九;知识占百分之六十六,现在占百分之四十一;理解原来占百分之三十四,现在占百分之五十九。明显的可以看出增加了对大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的考察,这些考试内容的变化符合我国现代新教育理念对学生学习日语的要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对于日语的掌握。
(二)大学日语四、六级的变化
在2008 学日语课程教学要求》的颁布,随即取消了专业日语有第一、第二之分,并且在2009 大学四、六级考试 。因此大学日语四、六级考试也是教育理念改革的产物,并且相对于之前,日语四、六级考试降低了考试难度,让学生更有自信心,而且增添了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日语的使用能力,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日语素养能力。
六、结语
当今大学日语教学还是存在很多问题,但教学理念的改革无疑是推动了大学日语教学的进步和发展,有利于我国专业日语教育更加专业和规范化,提高我国大学生学习日语的核心素养,但我国在日语教育上依旧是任重而道远,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