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治理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研究
2020-12-08
(河套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自治区 巴彦淖尔 015000)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时代主题和重要内容。治理现代化的持续推进涉及中国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内含于治理现代化的整体方略之中。思想政治教育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则是它的主阵地。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既有充分的可能性,也有迫切的必要性。
一、国家治理背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现状
(一)国家治理理念变革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与“现代”理念断层,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命题是基于新时代中国经济新常态和社会结构深度转型的时代背景而提出,对其国家战略意义的高度评价与制度体系建设的共识也是对这一背景诉求的回应。因而在这样的背景下组织展开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自然也要在其指导理念上展现出对这种转型的应对性把握和针对性设计。从管理到治理,已经开启了党的执政方式与国家运行机制的“从传统到现代化”的转型,而对比之下,作为从属于上层建筑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则具有一定的非同步性和滞后性,在“继承传统、建构现代”这个理念上缺少一定的自觉性、系统性和全面性的设计,理念所指向的仍然集中于转型期之前的国家社会关系模式,过于强调中心化、政治化的规范意识,而针对新时代、新常态尤其是市场经济背景下所急需的诸如创新、平等、法制、诚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特色、公共关注度与话题吸引力。缺乏对时代主题、公共话题和与国家治理相关事项的针对性关注与思考,必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呈现出陈旧、空泛的倾向。这种“传统”与“现代”理念的对立与断层,造成了“传统”理念的固守形成了对“现代”理念生长的压制,自然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理念“从传统走向现代”。
(二)国家治理模式转型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个体”与“集体”观念不协调,国家治理本身就是孕育现代化意涵,这就在宏观意义上昭示了一种深层次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模式的理念变革,是对传统社会“统治”“管理”的超越与扬弃。在这个背景下,作为治理的主体理应内化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高度强调主体性、个体性。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高度统一的、行政集权的、中心化倾向的理念倾向,呈现在教学场景中即为中心化的话语权结构、垄断式的知识解释权与权威化的教师地位,很容易忽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和个体意识,缺乏教学语境下的民主、平等、自由、包容等特质。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其他具有相关教育功能部门的横向协同、立体合作的拓展性上也比较被动和封闭。这与国家治理理念所倡导的多元主体、协同合作、民主平等的理念模式是不相适应的。在这种缺乏对话机制、忽视个体自觉性和主体创造力的教育理念氛围下,“个体”与“集体”就会在教学设计、教学场景、教学实践中造成对立,继而影响价值观的稳定。
二、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社会背景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创新的现实诉求,我们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各种路径不断推进其创新发展。
(一)以史为鉴,继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优良传统
以史为鉴可以不断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增强其不断创新的勇气和力量。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我们要在继承和弘扬这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意见》也曾明确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进创新相结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坚持用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教育学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地位等等。这些优良传统是我们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基础。我们要在继承和发扬这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秉承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不断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工作。
(二)以科研为平台,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思路与方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只有够先进、够彻底才能指导实践,才能让人民群众主动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也就是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首先要实现理论的创新。而这一点,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人员的经验总结外,还需要通过学术界的科学研究来实现。
(三)以队伍为支撑,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实与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落实与发展,在经过学术科研人员的研究并提出新的工作思路与方法之后,还需要高校辅导员和班主任、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教师、党政领导干部和共青团干部等队伍的大力支持,并在开展具体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检验和发展科研工作所提出的理论成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如果只是停留于理论阶段,停留于制度层面,并不能为创新社会治理和国家治理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在一线的实际工作中,结合国情、联系社会实际,自觉开展创新活动。为了确保创新工作能通过此路径顺利完成,应选聘具有较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工作人员、辅导员和教师,并对他们,尤其是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要通过专题培训,增强这支队伍关注国家大事的意识,提高其解读国家政策和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其敢于创新和善于创新的思维方式。
高校是人才荟萃的地方,是时代向前发展的前沿阵地。高校不仅能产生众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治国理政方法,也能培养出走在时代前列的人才。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服务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事业中,高校也要通过以上路径,不断实现自身创新,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为我国这一改革目标的实现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