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2020-12-08
(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良贾中心幼儿园,河北 保定 072150)
我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是认识兴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知欲”。作为幼儿教师,面对孩子们源源不断的“为什么”,更要激发孩子的积极思维,让孩子获得多方面的体验。教师的启发应当能够激起孩子紧张、活泼的智力活动,从而使孩子获得多方面的体验。
一、在课堂上应用鼓励性语言为主
在整个幼儿园阶段,孩子的情感带有很大的情境性,容易受具体实物、具体情景的支配。要让孩子们体验到自身学习的成功,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每一位孩子都希望自己得到认可,那么教师就应利用这种心理更好的建立起孩子的信心,公平对待每一个孩子,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能引起他们积极的情感状态。作为教师应该耐心认真的对孩子们的回答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孩子能够在鼓励中获得引导性的成长。
二、激发学习动机
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关系,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般来说,幼儿具有强烈的“向师性”,对教师充满着崇敬和热爱,这为教师充分发挥教育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人与人是需要沟通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对方的,对于孩子们更需要老师主动做到这一点。教师可以适时的与家长进行电话沟通、微信交流,熟知每一个孩子的性格特点,并善于鼓励,让孩子有更多的内在学习动机。老师要发现孩子的优点,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孩子全面发展。尤其是要鼓励孩子们善于提问,孩子提问的过程,也是他们思考的过程。老师要学会倾听孩子表达,并肯定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看到自己学习被肯定,便会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地培养对学习的兴趣,更加努力地注意学习活动。
三、在教学中联系实际
幼儿的知识面很狭隘,有时候知识的理解会有一定的障碍,教师要通过孩子身边的经常发生事物或周围生活的细节作为典型例子进行展开,从而有助于孩子更好的理解并且能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将自己所学的东西学以致用。
四、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凡需要孩子们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教师讲授的内容,难易要适当,让孩子既能听懂又要有新意。这是引起幼儿兴趣、维持对学业注意的关键。在处理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时,教师应注意运用具体生动的教学方法,如充分利用直观教具,语言要生动形象,语调要抑扬顿挫,配以适当的表情和手势,化难为易以吸引儿童的注意。对于教学中必须重复的东西,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以保持其新颖性。
要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教室的布置要相对稳定。在直观教具的运用中,背景材料必须淡化,出示的时间要适当,切忌过早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迅速妥善处理偶发事件。如天气骤变、学习条件恶化(突然阴雨、停电、室外嘈杂等),教师既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惊慌失措,要以自己平静的情绪与孩子一起审慎、迅速地处理好,保持课堂教学秩序的稳定。在课间休息时,不宜让孩子做激烈的或竞赛性的游戏活动,以防止孩子因过度兴奋而不能将注意及时转移到课堂上。
五、提高活动的目的性
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孩子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切忌离开教材的本身,离开儿童的知识经验,用一些空洞抽象的说教来动员幼儿的注意。
六、合理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
幼儿的发展是主体活动的发展。这就要求孩子在教学中能独立思考,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他们在积极的主体活动中增长知识,并使其主体得到发展。在一节课中教学内容安排应有难有易,教学方式应稳中有变,教学的各个环节要有机联系,尽量杜绝造成注意涣散的机会,使孩子们快乐地完成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孩子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合理的安排一些适合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又要带有创造性的活动。通过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创造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才干,并使身心得到发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充分的做好教学所需的准备。
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要切实摆正孩子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尊重他们,信任他们。自尊心是一个人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的内部动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在教育青少年中,始终坚持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孩子的自主意识渐渐增强,渴望着被人理解,他们心目中的教师是“理解孩子”、“待人公平”、“乐于交谈”、“幽默慈祥”。他们希望自己的老师是可亲近、可信任的,能与孩子平等又高于孩子的朋友。教师应爱护孩子,理解孩子,与孩子建立起新型的民主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当教师们的行动更民主的时候,孩子们会生活得愉快,更尊敬老师。师生应互相尊重,相互理解,互相学习,教学相长。教育过程必须是在幸福、欢乐的感情交往中展开。教师对孩子有了客观的认识,又有高度的责任感、爱护和尊重,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都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就形成了。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孩子的协调一致,对教育的效率、结果都将产生直接的影响。
幼儿教育是孩子学校教育的起点,也是孩子人生发展的原点。做为幼儿老师,我们要认识到自已工作的重要性,审视自己工作的策略与方法,引进更为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更多地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让孩子们能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自由认知,自主发展,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