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2-08
(河北省邢台市临城县实验小学,河北 邢台 054300)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当前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这也对当前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导致学生的阅读能力不能得到有效提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探究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其一,教学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二,语文阅读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然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听讲,且语文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中的引导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其三,多数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理解水平偏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在一篇文章上,无法有效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这些现象不仅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在大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坚持自己的教学步骤,完成教学任务,大部分教师以“灌输式”的方法开展课堂数学。但是,小学生的注意力十分有限,在这样的课堂中很容易因为注意力的分散导致学习效率低下,这对阅读教学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有的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你问我答”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所有回答都在教师的预设之内,缺乏主动思考的机会。面对这样的情形,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吸收和使用新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教师在课堂上应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循序渐进地启发学生思考,使其掌握阅读方法,并爱上阅读。
(二)引导学生个性化地解读文本
阅读本身就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是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专心地读、细心地品味,调动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与作者产生共鸣。获得更多富有情感与个性的见解教学中要避免教师把课文的条条框框讲清讲全,每个人的审美标准不一样,对课文的理解电不尽相同,而老师过多过全的讲解,只会让学生对文本产生一致的见解,这不利于学生自主阅读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现代教育是相违背的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思考空间,让学生展开充分的想像,开动脑筋,启迪思维,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内涵,品味文章的神蕴,感受文章的美,这样的阅读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有效指导学生,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时候,教师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所谓“教学相长”,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带领学生进行阅读,教师将文章的段落大意进行分析和总结,但很少传授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学生想要自主阅读却不得要领。因此,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应该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合作学习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语文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围绕课文进行相应的讨论,然后教师再对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在实际授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解,之后再挑出文章中的一段,让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可以讨论自己喜欢的句子,讨论段落大意,谈论字词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经过讨论,能够深化对文章的理解,并学会主动思考。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能力
为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仅靠课堂的有限时间是不够的。学生具有个体差异,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有所不同,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强化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根据自身对文章的理解同教师进行密切交流。这样教学,有助于学生获得属于自己的理解,体会到剖析文章的快乐,获得丰富的情感交流,满足个性化阅读需求。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为学生能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将改革落到实处,对教材整体把握、深入钻研,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