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描教学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
2020-12-08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吉林 长春 130500)
引言
我们每个人一出生,睁开眼就开始了对这个世界的观察,而画家也一样,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是从观察开始的,不管是抽象派还是写实派,美术流派的这些表达形式不过是体现了画家对世界不同的观察和理解,同样的,一个合格的观察能力也是美术教学中最基本的要求,毕竟只有你对身边的事务有了观察、有了吸收,你才会在脑海中进行思考,画出来的画才能做到“言之有物”。所以美术教学要在基础的教学内容中锻炼学生的基础观察能力,这对于提高美术课的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都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在素描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莎士比亚有这样一句话:“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我看来不管是教学什么样的学科、学生学习什么样的内容,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实际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屏幕、各种信息已经充斥了我们的生活,很多时候人们都是一整天低着头,根本不关心身边的事物。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不知不觉中下降了,进而使学生的美术水平的下降。所以在素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出发,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兴趣。譬如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这样的素描作业:让学生在身边随手找出一件事物来进行素描,可以是餐桌上的苹果、人行道上的大树、马路上的汽车……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事物来唤醒学生内心的观察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心驱动力,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素描创造,这样也不愁学生对美术创作没有兴趣,而当学生有了兴趣,那么他们自然就会自动自觉的投入到美术的创作中,在课外能够积极主动的去寻找搜索能够创作的,从一个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创造者,我相信这也是每一位美术教师都乐见其成的。
其次,教师要把平时上课的教室充分利用起来,在平时上课的环境中色彩、形状、光影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环境的魅力,让学生每次走进教室心中都有一种美的感受,还可以在教室周边摆上一些名家名作或者师生的优秀作品,促使学生在踏入教室的第一时间就可以开始对身边进行观察,同时还可以和同学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更加有兴趣进行观察,更加大胆的在绘画中表达自己。
二、在素描教学中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观察能力是一个美术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不过与此同时它也是一项易上手难精通的能力,所以教师要通过系统性和综合性的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掌握一个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样学生才能够把握每一件事物的观察规律、保证观察质量,在素描的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得心应手。
在观察中要注重从整体出发,遵循一个从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到整体的关系。在素描的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对物体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才能知道自己如何下笔,如何去描述这个物体。在观察整体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对局部的观察,整体是由局部构成的,加强对局部的描述也是为了更好的表现整体,譬如在学生对石膏像进行素描时,大多数学生可以很轻松的发现石膏像的五官构成等等比较显而易见的局部,但是会不知不觉忽略掉光影与石膏像的关系、头发与石膏像的关系,把原本是一个整体的石膏像画成了一个个独立的个体,给人一种凌乱的感觉,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塑造一个整体观察的方法,在整体中观察局部、用局部体现整体。
在观察中要注重比较,在学生对多个物体进行素描的时候学生要注意突出主体,分清主次,了解这几个物象有着什么样的联系,在素描的时候动态的选择自己要描述的重点。而且要在这该国这个过程中重新审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比较不仅仅是两个物体之间的比较,更是整体和局部之间的比较、局部和局部之间的比较,在比较中对整体和局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观察中还要注重本质,“画龙画皮难画骨”很多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画出这个物体的外表已经变得比较容易了,但是对物体的结构还没有很深刻的认识,没有办法在绘画中描述出物体的气势。教师要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因为现象尽管是多种多样的、纷繁复杂的,但毕竟是由本质决定的,早已潜在地包含于本质之中[1]。可以说,只要学生掌握了看本质的方法,那么学生对一切事物的描述都是轻而易举地,能够把复杂的事物简化成最简单的形状,这样绘画的难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结语:总而言之,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2];通过各种训练和方法,让学生掌握观察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观察态度,让观察成为学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