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思政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探究
2020-12-08
(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天津 300381)
前言:中职学校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教学目标,但是这一目标也不是简单的只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应该对学生知识,技能以及品德的全方位教育。而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思政这一课程进行培养,因此思政课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素质培养也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就必须要对思政课程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从而为学校培养社会主义全能型人才打下基础。
一、思政课程的重要特征
思想政治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与学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互配合,共同承担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任务。因此在中职学校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多元思政教育合力,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深入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实践性
思政教育和传统教育方式来比,更注重对教学实践的培养,也就是要注重学生必须要把良好的素质品德放在第一位,这样才能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思政课程的开展必须要以理论化的知识做铺垫,并要求校企合同,最后达到真正的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教育的开发性
思政要求中职学校在实践的过程中必须要时代挂钩,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的课内外、校内外资源的获取,并开展具体性的思政实践活动。对此,思政教学工作的改革并不是简单的就教学方式进行改革,而是必须要体现思政教学的开放性,多多的给学生一些学习空间,使教学内容并不仅仅体现在课本中,而是更多的贴近生活,贴近国家热点新闻,积极对社会事件进行分析,通过这一类方式来打开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和对国家的认知。
二、当前中职学校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专业课程而忽略理论课程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在思政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设置相应的思政研究课程,所以思政课程没有办法得到重点发展,同时也导致正常的课程活动没有办法开展下去,就形成了中职学校中的思政课程如同虚设,起不到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思政教育内容未体现教学特色
在思政教学内容上,很多中职学校都是采用的一类教材,这样一来就没有办法体现各大学校的教学特色。另外,由于同一版本的思政教材的理论性太强,不能充分的满足教学目标,同时也没有办法进行针对性教学,整个教育体系中对系统性和完整性更为注重,但是缺乏针对性,所以学生的思想也容易出现脱轨事件,最终学生朝着不正确的成长方向前进,这对学生来说是很危险的。
三、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对策
(一)以大思政格局为背景,构建思政新型教学课堂
首先,学校可以成立相关的思政教学工作研究小组,并有院领导带头,研究建设环节中的宏观政策,通过这一方式来落实教学工作,也只有这种方式才能保证学校的思政教学效率。在研究小组的帮助下,思政老师的教学活动也才能顺利开展下去,同时在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也能得到有效化的解决。其次,大思政格局下,除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也尤为重要。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是当前中职学校思政课程开展中的重要环境,同时也是思政教学改革中的重要内容。所以,在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的借助学校的有效资源,来对校园进行相关的思政文化建设。比如,可以开展相应的辩论活动或者是研讨会来切实的落实思政教学活动,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可以导入一些文化活动,比如举办爱国情怀的征文比赛,通过这一种丰富的形式来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程的参与度,只有让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才能真正的提升教学效果,最终实现正确思想素质的养成。
(二)更新教学理念,转变传统认知
思政课程的开展主要是对爱国主义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培养的教学平台。思政教师作为我党方针和政策的主要宣讲人,也是当前学生的引导者。基于此,就要求思政老师必须要拥有最新化的教学理念,并对思政课程进行有效延伸,提升思政课堂的参与性,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意识进行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传统化的教学理念必须要推陈出新,这样才能保证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求学需求。同时,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在开展具体的思政课程时,也可以适当的借助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既能丰富课程内容,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氛围,使其教学工作达到最终目的。
(三)构建大思政教学平台,建立思政课与专业课同向同行的全方位育人协同效应
坚持思政课在课程体系中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用思政课程来引领课程思政。全方位的协同机制是指在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结合的教育环境中,从各个环境中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培养。从政府的角度出发,不仅要教育学生养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行,也需要通过一些强制性的制度来确立学生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理想,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之外,还必须要通过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知识可以与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的结合起来,并且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开拓自身的学习视野。
四、结束语
由此可见,我国中职学校的思政改革工作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也必须要建立在新型师生关系基础上,对思政课程进行创新化,这样才能形成有利的教学模式,实现对思政课程的最大探索。除此之外,在开展具体性的思政课程时,必须要对重视其思政教学工作中的实效性,使思政课堂可以成为思政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希望本文中的建议可以对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开展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