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浇筑,静候格桑花开
——读56 号教室的故事有感
2020-12-08
(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西藏高中部,河北 石家庄 050091)
56 号教室是美国一个优90%贫困家庭的孩子组成的一个小学五年级的教室,这些孩子多数出自于非英语的移民家庭,正是这样的一群孩子,他们的成绩可在全美同龄孩子的前5%,从这间教室走出去的孩子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名校。是什么力量创造了这样的奇迹?雷夫老师又有什么魔力让这群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呢?这本书给我了答案。
在内地开设西藏班是国家为了援藏、兴藏的重大教育举措。作为高中阶段的我校西藏班学生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同时更是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如何最大限度的帮助这些远离家乡的莘莘学子拓宽视野,增长各方面能力,让他们在内地学有所获,为将来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奠定坚实的基础,读完雷夫老师的56 号教室的奇迹后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班主任工作。
一、认知决定教育的高度
雷夫老师说他的教室与众不同是因为他的学生学会了独立。他本人不是什么“虎妈”、“鹰爸”,只是给学生们提供了更多的建议和机会让学生自己去选择。书中老师提到了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人格。第一阶段中,学生之所以在教室上课、写作业是因为如果不这么做会给自己惹麻烦。这是一种强迫式的教育,效率是低下的;第二阶段是学生做某件事的原因是希望得到回报,例如写作业是为了取得好成绩,进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表扬;道德发展的第三阶段是做事是为了取悦别人,为了获取他人的欣赏。第四阶段是用规则来管理学生。这也是我们现在做教育多数人停留的阶段,每个班、每个学校都有班会校规去约束大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是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的真理;第五阶段是做事能有为他人着想的善良和无需提醒的自觉。这应该是我们教育人应该追求的一个阶段。第六阶段便是学生形成一套自己的行为规范,无论何时何地都始终与人为善。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的去雕刻学生的行为习惯,让他们良好的习惯和德行成为他们的一种品质,这样他们将终身受益。
二、以信任取代恐惧
雷夫老师在书中写到“说如果非要说他56 号教室和其他教室不同之处,那就是相比其他教室,他的教室不是多了什么,而是少了一样东西——害怕,是信任取代了学生对老师的害怕”。诚然,作为班主任我们都希望学生对自己心存敬畏之心,良师益友也是很多老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然而敬畏之下更多的是导致学生的敬而远之。雷夫老师的做法是用信任取代学生对自己的害怕,让老师成为学生可以信赖和倾诉的对象,他的做法就是学会换位思考。雷夫讲述的一个棒球的故事中提到,一个孩子想玩借当老师的爸爸收藏的棒球来玩。因为这个棒球上有几个明星的签名,爸爸无法给孩子解释,便告诉孩子棒球上有人的名字,是不能拿来玩的。有一天孩子告诉爸爸,棒球可以玩了,因为孩子把棒球上的名字擦掉了。这位父亲当时杀了孩子的心都有了。但是转念一想,孩子有什么错?是他告诉孩子棒球上有人名不能玩,为了玩这个球,还孩子把人名擦了,孩子有什么错?因此我们在平时工作中应学会站到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不能看到学生课堂上趴下了就劈头盖脸的一顿教训,也许是学生的家人病了,也许是学生身体不舒服,学会站到学生的立场上思考问题,我们常常能收获学生的真心,换取学生的信任。
众所周知,西藏班生源由区内各地和内地初中班学生构成,来自区内的农牧区孩子受从小所处的教育环境的影响,他们典型的对老师敬而远之,和老师他们是能不交流就不交流,避无可避时也是手拽头发语不成句,但是这些孩子往往是学习刻苦、态度端正,能力欠缺的一部分学生,他们需要利用学的所有资源让自己成长。次仁卓嘎就是这部分孩子中的一位,这位学生来自拉萨的农牧区,因为上学才走出大山来到内地。初次接触就能感觉到这个学生有着典型的区内学生的特征,淳朴下带着胆怯。让次仁卓嘎快速成长的办法就是相信自己,信任老师。一段时间内我制造机会和这位学生接触,从开始生活上简单的关心问候到学习上的指导,话题越来越多,谈话时间也越来越长,氛围越来越轻松。渐渐的孩子内心放下了对老师的防御,主动找我聊起自己的学习和情绪,我从一个师长转变为了聆听者,每一次的倾听我会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给她一定的建议。一个学期接触下来,她见到我没有了躲避和害怕,代替的是他言语之下的自信。
三、阅读使人快乐
快乐可以点燃学生的激情。雷夫老师说“因兴趣主动阅读的学生要比只阅读指定课本的学生具备更持久的专注力和更大的热情。”他发现在已经走向社会的优秀毕业生中有一个共同的品质就是热爱阅读。让孩子放学后回家独立完成作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当今时代太多的电子产品在干扰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喜欢上阅读需要时间。疫情当下,网课学习已经持续几个月,学生在与手机为伍的日子里除了正常听课之外不可避免的要使用手机社交和娱乐,我们应该引导和鼓励学生放下手机,静下心来,拿起有一本好书让自己汲取精神层面的营养。
四、重视课堂之外的教育
学生的成长需要全方位多角度的,学生的特点也是各有所长的。我们应该暂时放下考试成绩这个包袱,不以分数论英雄,让学生获得长远的成长。雷夫老师很注重课堂之外的教育,在他的班级,每年都会导演一次莎士比亚戏剧,目的在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老师一直在探索让电影成为孩子辅助学习的工具,从而培养孩子学习乐趣。在排练戏剧时,学生们不但可以体会到纪律的重要性,也可培养学会倾听为他人着想的品质。这些技巧不但能够帮助孩子们应对考试,也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成为他们终身成长的品质。
教育无捷径,需要老师大量的付出。雷夫老师说他不是英雄,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师。这也许是他成功的秘诀——在平凡中创造奇迹。我们应该学习老师的这份平凡,用心思考,永爱浇筑,静候学生成人成才。
此文为河北师范大学附属民族学院西藏高中部班主任自我成长计划之读书心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