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美术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策略分析

2020-12-08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艺术家 2020年1期
关键词:内涵民族传统

□王 捷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中心小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和祖先之间血脉相连的重要纽带,它影响着我国未来的进一步发展。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在西方文化不断冲击的形势下,认知并掌握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使其得到良好的传承迫在眉睫。怎样将优秀的文化艺术渗透美术素质教育中,更好地强化中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以及保护文化的责任感,是当下所有美术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一、渗透的重要性

艺术发展需要以文化为根基,文化能够为其赋予更深厚的内涵,只有充分理解传统文化艺术,才能从内心深处主动地欣赏艺术,才能感受到欣赏艺术带来的愉悦。这样一来才能使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发展和传承,使其成为一种艺术素养。在培养这种素养的过程中,教育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艺术课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它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需要让学生先了解本民族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批判性地利用和吸收外来文化,以此给学生成长与学习传递更多理性和完整的文化价值取向。美术教育能够使学生领悟美,让学生产生愉悦的心情,以此唤起学生美好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使学生有效探索和学习本民族的文化艺术,增强爱国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艺术并非一味排外,也不是生搬硬套地灌输传统文化艺术。教师需要灵活、广泛地吸收各个国家的先进文化,不断继承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

二、渗透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文化艺术态度

传统文化艺术是维系民族发展的重要纽带,也是我国文化发展的根基,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重要载体,是代代相传的重要财富。但文化需要创新和发展,只有不断互动才能形成争奇斗艳的局面。所以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渗透进去,还需要始终对外来文化持包容的态度,并积极借鉴,才能促进本民族文化艺术的有效发展。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中国传统艺术作品(壁画、画像石、彩陶等),认识代表性的美术家时,必须介绍其作品及所处时代背景,同时简单分析其作品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形式等。使学生在充分了解这些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对作品中表达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进行分析,将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和外来文化艺术相比较,形成对本民族文化作品的公正客观态度,从而进一步领悟传统文化艺术。另外,教师还需要重视教学总结,有效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热爱,强化民族自豪感,加深民族自豪感。

(二)强化对文化内涵知识的教授

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一味地灌输传统文化艺术知识,导致美术教育变成历史教育。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未重视精神内涵及文化,只是向学生教授基本的美术理论,导致学生无法有效领悟传统文化艺术的基本内涵。例如,工艺美术通常和特定的地域文化之间具有非常明确的联系,所以具有很强的空间局域性。在古代时受到民族及地域等因素的限制,导致特定的地理环境滋养着不同的文明,人们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审美趣味和体验存在很大的差异。学生欣赏的传统艺术作品一般历史悠久,学生如果缺乏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便难以实现与作品之间的有效沟通。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准,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验,帮助学生了解相应的艺术知识,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三)注重对教育理念的创新

第一,让学生多与当地传统文化资源接触。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及艺术素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视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并将其渗透美术教育中,使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民间文化的淳朴与率直。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条件组织学生到学校周边的建筑或民间艺术馆观摩,并通过实地写生和考察的方式,将美术教学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结合起来,提升学生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组织学生将调查结果通过丰富的艺术方式呈现出来,实现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使他们进一步感知民间文化中的人文情怀。

第二,鼓励学生学习传统文化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兴趣作为核心,不能过于强调制作程序的规范性,应积极鼓励学生设计新的课题,开发一些没有尝试过的题材,实现从鉴赏到实践的学习。例如,民间美术是广大劳动人民创造的,和学生的生活习俗、信仰、审美等息息相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直接引入其中的环境进行创造与设计,如在教室中张贴年画等,同时重点介绍这些造型与图式的基本寓意。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使学生养成欣赏美术作品的好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促使自己的艺术素养得到一定的升华。

猜你喜欢

内涵民族传统
夏粮丰收:内涵丰富 意义重大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内涵漫画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