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
2020-12-08吴显
吴 显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106)
高校党建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任务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人才质量的关键一招。高校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有着异曲同工之处,高校党建引领着思政教育工作的政治方向并为其提供组织保证,思政教育工作贯穿党建工作的全过程,只有创新两者融合的制度体系,才能使教育效果最大化。
当前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起步晚、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远远滞后于公办学校。尤其在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融合机制上存在很多弱点、空白点。民办高校实行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董事会是最终决策层,掌握最高决策权,党委处于政治核心地位,主要任务是进行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负责学校的党建工作和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在某种程度上讲,董事会的决策会影响着学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目标和方向。这使得党委全权负责党建工作,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则受制于董事会决定。就运行机制来讲,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分属于不同系统和模块,二者教育合力不强。高校党建工作是通过党委领导下的党支部书记、组织员和党务工作者共同推进;思政教育工作主要是由高校辅导员、班主任以及思政课教师协同配合。这样的决策机制和运行机制使得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两轨制"。并且,在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民办高校过于强调自身体制机制的特殊性,没有意识到党建与思政工作的重要性。
民办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融合发展策略
以新技术为依托,拓宽党建与思政教育新方法。高校是网民最密集的地方。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网络舆论是主阵地,民办高校要第一时间抢占这一思想舆论宣传领域。民办高校的学生总体上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能紧跟时代潮流,可以利用学生这一优势,安排专人设置自媒体公众号,及时维护更新,推送的内容既要有党和政府的最新理论观点,又要有最新的时政热点和优秀时评,既要有彰显中国价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还要有体现改革创新精神的时代文化,既要有深刻内涵,又要有图文并茂的案例。民办高校可依托网络媒体平台开辟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融合专栏,可以即刻把党课信息、会议通知下达给学生,提高党建工作效率,也可以发布思政大讲堂、优秀思政理论课视频、文章等资料,拓展学生获取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途径。
以课堂为载体,加深党建与思政教育的融合。高校思政理论课承载着帮助学生立德铸魂和树立“三观”的重任,也是提高学生思政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发挥着“压舱石”作用,党课实质也是一门思政课,两者目标一致,内容相关,所以必须把二者有机融合,形成你中有我,交融共生的优势。这就需要思政理论课教师上好大学生的第一课,在授课过程中既要注重党史的讲解,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曲折的发展过程,还要辅以丰富的案例,鲜活的证明中国共产党的在近现代历史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通过第一堂思政课,思政课教师要充当学生人生道路上的第一道方向标,点燃大一学生入党的热情,立下要为祖国发展奋斗终身的豪情壮志。在党课中,除了教授党的有关知识、入党程序等,还必须融入爱国主义教育、“三观”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党性教育等,摆正学生的入党动机,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可以借助思政理论课课堂教育这一重要载体,集中思政理论课老师和党课教师统一备课,共同研讨,推进思政课和党课的相互融合。
以基层党建为平台,实现党建与思政教育齐头并进。作为立德树人任务的实践者,民办高校基层党组织必须创新组织形式,优化学生管理方式。要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和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作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破传统的基层党支部组织模式,不以年级、院系、专业、班级为单位,而是直接面向广大学生,在学生公寓、社团、社区设置基层党组织,使基层党组织更接地气,提高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委派党务工作者进公寓和社区,同驻楼的思政辅导员共同管理学生,既分工明确,又互通有无,协同推进。通过公寓或社区基层党组织这一纽带,将学生党员和学生群众联系起来,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共同管理,共同开展活动,又能更好发挥群众路线的作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共同建设良好校园文化。通过基层党组织这样一个平台,即保障了党建的政治方向,夯实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又创新了思政教育方式,使党建和思政教育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综上,民办高校党的建设和思政教育工作是民办教育的根基。在教育竞争激烈的新时代,民办教育既要顶层设计,架梁立柱,又要保障政治方向,夯实组织和思想基础,而党建和思政教育在工作内容、教育对象和教育方式上交错交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二者融合的新机制,从而真正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