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在高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2020-12-08杨雪芬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精益求精匠人工匠精神

杨雪芬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一、研究“工匠精神”的意义(一)顺应时代的发展需要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这份报告中,还多次提到了“工匠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中也提到,各行各业要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培养新时代的专业技术人员。《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出,将“工匠精神”培育融入基础教育,加强学校劳动教育,开展生产实践体验,支持学校聘请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兼职授课,组织开展“大国工匠进校园”活动等。由此,社会各界也都纷纷关注了“工匠精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所以,研究“工匠精神”可以说是顺应时代潮流,更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

作为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主要的两种类型之一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塑造具备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综合职业能力的,为生产和管理第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到2020年,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校生达到1480万人,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也达到一定规模。面对新时代的新要求以及全球信息化的迅速加速,高等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创新发展的种种问题及各类挑战,而“工匠精神”的“敬业”的品质、“精益”的价值追求、“专注”的匠人精神特质以及“创新”的目标追求正是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必须具备的精神,因此开展“工匠精神”的研究更是高职院校改革创新发展的需要。

二、“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近年来,“工匠精神”作为一个热门词语,在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屡屡被提及,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工匠精神”也在不同的领域被赋予了更多、更广的含义。但是,笔者认为,“敬业”的品质、“精益”的价值追求、“专注”的匠人精神特质以及“创新”的目标追求,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目标、方式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敬业,以德服人”的工匠品质与高职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一致的

在当今社会,人们把“个人品德高尚,专业技术知识过硬并且技艺高超的”劳动者才称之为“工匠”。纵观古今国内外的工匠们,他们除了有高超的专业技术和行业技能外,更多的是有着良好的品德修养。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立德树人”明确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

“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通过合适的教育来塑造人、改变人、发展人。[1]纵观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古今中外被称之为工匠的,首先是要有“以德服人、以德为先”的精神,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根本任务就是要“立德树人”,两者从这点上是不谋而合的。

(二)技术追求卓越,以致炉火纯青的价值追求,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方向和要求

古今中外的众多工匠们,他们所追求的精益求精的品质,其实就是一个对产品不断思考、研究和寻找的一个过程。新时代,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却是始终如一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本就是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最终使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这个工作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思考、不断研究总结的系统工程。而工匠们对产品精益求精的价值追求,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价值导向。

(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目标追求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创新、进取”是工匠们延续产品价值的目标。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产品有着不同的要求,工匠们不仅要保持对产品的精益求精,还要去不断地创新,使产品不断地满足社会需求。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教育任务和目标没有改变,但是随着教育对象的变化和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也要像匠人们那样,遵循时代要求和学生成长的规律,既要实事求是,从工作的实际出发,也要与时俱进,不断改变,不断地优化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四)专注的“工匠精神”,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动力

匠人的敬业、踏实、专注的品质,同时也折射出了“工匠精神”的严谨、持之以恒。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这是一个国家和党持之以恒需要做的事情,是发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这项工作需要匠人所拥有的专注、专心、持之以恒的工作精神,作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在动力,保证工作的方向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方向,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全面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因此,工匠们的“严谨专注,持之以恒”的精神正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所必须拥有和保持的,只有这样,才能将党和国家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落实到实处,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工匠精神”的应用

培育“工匠精神”,把“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更是高职教育自身发展所需。应当在推进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社会实践、创业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提升“工匠精神”的内在价值,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水平。

(一)“工匠精神”必须贯穿思政课程体系

当前,我国正积极推进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站在服务国家战略的高度,科学谋划高职院校在“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责任、路径与策略,提升国际化的视野、思维和能力,切实通过国际化进程提升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赋予新时代高职教育新内涵和新要求。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紧扣这一目标,把课程体系建设的内容丰富化,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建设,顺应时代需求,将“工匠精神”融入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及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

要调动授课主体和客体的积极性,也就是要充分将老师的教和学生的主动学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一个切入点,将“敬业,以德服人”的工匠品质贯穿到具体的课堂中。例如,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老师在讲解邓小平理论知识点时,可以引入港珠澳大桥岛隧项目总工程师林鸣的故事。林鸣带领他的团队,在技术不成熟、甚至外国专家质疑的情况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成就了“港珠澳大桥”这项世纪工程。将这样的事迹融入到具体的课堂讲授中,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理解并且接受工匠的“敬业、以德服人”的匠人品质,培养学生潜心钻研技术的意识,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二)“工匠精神”必须融入社会实践课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培养学生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增长本领。所以,高职教育更应该把“工匠精神”的“专注严谨、持之以恒”培育融入到学生的社会实践课中。

要以专注的精神,认识开展社会实践课的重要意义。通过社会实践课,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了解国家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增强社会责任感。要用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还要用匠人精神的这种严谨专注、持之以恒的内在品质,将社会实践活动长效性。高职院校更要积极整合校内外、国际国内各种资源,联系有关企事业单位的有效资源,创新协同育人的社会实践育人机制,使大学生通过扎实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贯穿于具体的工作、生产活动中。

(三)“工匠精神”必须融入创业教育中

2015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高等院校的供给侧改革,提高高等院校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实现2020年健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教育部提出2016年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所以,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立足目标,发挥自身优势,将“创新、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融入到高职教育的创业教育中。

可以将“创新、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列入教学计划中,紧跟高职教育各专业发展前沿,不断地融入国际国内新的需求,培养学生不断创新的能力,促进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匠人精神的培养有更加坚实的现实基础。

将“创新、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进一步深入到高职院校具体的创业指导课程中。高职院校一定要紧密结合“精”以及自身服务各行各业的具体实际,在一般课程创新创业和专业课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编写一些具体的案例,作为培养学生树立“创新、精益求精”的实践认识的重要支撑,专业、系统地进行指导和教育,才能使学生在具体教学过程不断地深入了解专业理论知识,领会“工匠精神”的精神实质,并将匠人精神付之于具体的行动中。

(四)“工匠精神”必须融入校园文化

建设文明校园,是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文明校园的建设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而“工匠精神”特有的价值追求就是“精益求精”,因此,将“工匠精神”贯穿于高职院校的文明校园建设中,不仅能够在具体的内涵中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还能够将匠人精神所追求的目标更加具体化。[2]首先,要充分利用校园文明建设这个平台,将高职院校中涌现出的追求“精益求精”的先进典型感化广大教师和学生,用身边熟悉的人和事情,逐步将“工匠精神”融进教学、科研、管理工作中。其次,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特色,坚持学与做相结合,利用校园广播、学校网站、微信平台等,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凝心聚力作用,引导广大师生自觉成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猜你喜欢

精益求精匠人工匠精神
创新务实谋发展 精益求精铸辉煌
精益求精,“质”行全球
光影视界
青年匠人
旗袍匠人:坚守与传承
汽车匠人
“神级”匠人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
推陈出新 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