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学习背景下开放大学专业课程建设思考
——以山东为例

2020-12-08董彩云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学习者大学

董彩云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专业课程的设置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对开放大学的招生、人才培养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开放大学应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及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开放大学虽已形成了“1+5”运行格局,但在专业课程建设上并未形成共识。本文将对专业设置的目标、层次及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开放大学的专业设置提供参考。

一、专业课程建设现状

经过40年的建设与发展,山东电大开展的学历继续教育办学形式有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含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工程)两类,涉及理学、工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10个学科。山东电大通过课程资源建设,坚持自建、整合与引进相结合,形成了文本、视频、网络课程、微课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组建了若干网络教学团队及科研教学团队;探索形成了“三导三学”“三环一场”等混合式教学模式;建立了日常督导、专项检查与综合检查相结合,校内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制度。截至目前,山东电大培养了八十余万“学得会、留得住、用得上”的本专科毕业生,他们现已成为全省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和生力军,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专业课程建设中显现的新问题

近年来,山东电大对专业课程建设进行了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开放大学建设的推进,专业课程建设显现出一些新问题。

(一)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广播电视大学创办之初主要是提供学历补偿,并且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十九大以来,高等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电大的使命也转变为服务于全民终身学习。但目前部分专业课程与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不协调,如专业课程的设置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设置相仿,与人才培养的目标有差距,尤其部分技能型教学内容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行业存在脱节现象。

(二)缺乏特色专业支撑

山东电大每年都会根据学生反馈及行业情况进行专业调整,近年已经形成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但专业的设置仍限于国家开放大学现已设置的专业范围内,未能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缺乏独具山东地域特色的专业。

(三)师资队伍角色未转变

在开放大学建设之初,省级电大与国家开放大学错位发展,国家开放大学专业的齐全,也从一方面导致了省级电大在专业设置方面较为困难。教师也因此出现畏难情绪,加上长期处于使用者的角色,未能完成到建设者的转变。

三、专业课程建设的思路

(一)要符合学校的发展定位

新时代一流开放大学应是非学历继续教育与学历继续教育并重,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优质教育资源丰富,学习环境优化,学习制度灵活,办学体系完善,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开展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具有独立办学权的新型高等学校。山东电大应在促进社会教育公平方面做出贡献,作为国民素质提升的载体,成为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的平台,为提升新型劳动力素质提供途径,服务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做出更大贡献,着力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1][2][3]

(二)以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引

山东电大应紧紧围绕开放大学内涵建设,以质量为核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特色鲜明”育人方向,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对接“十强”产业需求,明确专业发展定位,发展特色专业,培育新兴专业,合理构建专业体系。按照办好开放大学的相关要求,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均衡发展的专业群。

(三)要考虑社会责任性

经济社会中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人们职业发展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取向,使得各专业招生数量呈现不断变化,有些专业甚至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态势。面对这些专业的取舍,不应只考虑经济的利益,应该更注意教育要面向每个人,体现开放大学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价值所在。

四、专业课程建设措施

(一)顶层设计的关键

首先,明确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充分研究本省经济发展对人才结构调整给人才需求带来的变化,确立专业课程建设的目标,为更多的学习者提供学习机会,为全民学习提供服务,在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中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根据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及山东电大优势,建设体现学校专业特色,涵盖涉农专业、养老服务专业以及医养结合等专业。[4][5]

其次,明确专业建设的层次。立足学校实际,重点建设专科和本科层次。首批着力打造智能科学与技术等5个本科专业,后期逐步启动学前教育、金融工程、医养结合、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建设。加强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突出受教育对象职业性,提升并改造成人教育农业经济管理等15个专科专业。

再次,明确专业课程建设的内容。学校的目标是为了培养人才,专业课程设置要让学习者都有提升,因此要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定位准确,专业教育思想先进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正如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校长荆德刚在2020春季“开学第一课”所提出的,让学习者在“职业能力、综合素养、人文情怀、创新创业能力”方面都要有提升。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

1901年颁布的中国的第一部大学章程,提到公家设立学堂,是为天下储人才,诸生来学堂是为国家图富强。所以开放大学的教育也应该而且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我们要牢记教育初心,不忘教育使命,广泛调研,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相关产业、领域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的研究,建立吸收产业(行业)参与方案研究制定的有效机制。突出受教育对象职业性,形成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定位准确,专业教育思想先进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应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教育形态。大力推进与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研究,深化教学模式改革。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和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积极推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革。以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为切入点,构建“线上+线下”学习的智慧学习空间,探索“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教育成果认证机制,进一步完善网络自主学习和线下面授辅导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大力推进仿真实践教学,以“课程实践+综合实践”教学为切入点,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探索远程实践教学模式;强调职业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形成体现终身教育特色、具有专业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形成以培养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适应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开放大学教学模式,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职业性、应用型人才为导向、适应个性化需求为目的的学习模式。进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四)师资队伍的提升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引导教师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全面推进教师队伍与学校建设的协调发展,以课程教学团队为中心,以基层教学支持力量为重点,坚持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方针,努力打造一支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覆盖全省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发挥系统各级教师的作用,组建教学团队。通过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推动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专业发展生命力。通过“互联网+教育”广覆盖、多层次、高品质的教育服务,提升“线上+线下”对学习者的支持服务能力。建设教学研究与评估队伍,对开放大学专业和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进行实施调查与分析;对课程质量及其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6]把好人才培养质量关;研究、探索远程人才培养模式,为开放大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并及时将前瞻性、指导性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和推广。

(五)学习资源的重构

做好资源建设规划、课程资源建设标准及工作流程,规范资源建设。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教学组织及质量控制一体化设计。优化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和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将教学内容碎片化,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进行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建设。提高资源实用性和针对性,以适应学习者需求为导向,以提升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课程模块化、层级化设计,规范课程管理,推进专业课程标准化建设,开发优质在线课程,提升资源质量与应用水平,实现优质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开放。

五、结语

开放大学与传统的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其社会职能、服务对象均有很大的差别,其学历教育属于职后教育,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满足学习者自主化、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在开放大学筹建的过程中,专业课程的建设绝不可照搬现成的模式,而应着眼于本省,立足本校实际合理设计、规划,切实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学习者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