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发展

2020-12-08王丹慧

山西青年 2020年9期
关键词:华语华文华侨

王丹慧

江苏师范大学,江苏 徐州 221116

一、引言

华文教育是指华侨华人也包括要求学习华语的非华裔群体在居住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文化的教育,内容相当宽泛,是国外华侨及其子女学习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主要途径。华文教育的主要形式有华文媒体的宣传活动、华人社团体组织的社会文化活动(慈善基金会、研讨会、华语教学讲习会、华校华语教师节、图书展览会、冬夏令营以及关于华文教育的讲座和年会)。此外,华人家族组成的各类宗亲联谊也是华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华文教育的演变及发展困境

1899 年第一所华侨学校——大清中西学堂(今中西学院)诞生,菲律宾群岛上敲响了华文教育的第一声学钟。自第一所华侨学校办学以来,华文教育至今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1899-1912年期间,是菲律宾华侨教育的萌芽时期。中西学堂创办之前,华侨自行指导子女读书识字,学习内容除三字经、千字文外,还有尺牍、珠算等。中西学堂于1899 年诞生之后,华侨子弟才开始接受正规的教育。

适逢美国取代西班牙统治菲律宾,美国驻菲律宾殖民政府大力发展教育,英语取代西班牙语。华侨为求生存,增强竞争力,急呼振兴教育,加强双语教学。同时,中国废除科举,现代教育发展一日千里,兴学之势风起云涌,许多国家的华侨纷纷创办侨校。在这形势之下,菲律宾华侨社会大肆兴学。比较著名的华侨学校有1912 年创办的怡朗中华实业学校、1915 年创办的宿务东方学院。到1935 年菲律宾独立以后,在菲华校数量有所增加。

1941 年,太平洋战事爆发。日军轰炸菲律宾数地,菲律宾处于一片混乱的局面,在菲华校也受到重创。日军投降后,马尼拉地区华侨学校立即展开复校工作,外省各地侨校也相继复办。因此,太平洋战争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间,菲律宾华文教育复苏并继续发展。1946 年7 月4 日,菲律宾摆脱了美国的控制,走向独立。1497 年4 月,中菲签订友好条约,规定互惠条款,包括在对方境内设立侨校的自由。在菲华校取得进一步的发展。至1956 年,全菲华侨学校共计150 所,教师1649年,学生4.8万人。1961-1962年,共有168所中文学校(马尼拉及其邻省有42 所),注册学生6.5 万人。

然而,随着冷战的阴云扩散到东南亚,菲律宾华文教育遭到了严重干扰。1955 年,菲国会以“共产党渗透华校”为名,大造舆论,抨击华侨学校,主张严格监管华侨学校,甚至主张关闭华文学校。1960 年后菲律宾众议院不断提出教育菲化问题,当地华文教育遭受重创。1962 年菲律宾教育当局规定各华校将英文作为主科,而汉文只能在下午上课。1963 年菲政府规定保持华校数量、班级、所学课程不得变动,在菲华校处境艰难。

冷战后期,华文教育陷入了困境。这既是冷战环境下教育菲化政策导致的恶果,也是菲华文教育自身的结构性问题。1946 年菲律宾独立后,民族主义开始泛滥,一些政客为了获得主流支持利用极端民族主义思想打击外侨,华侨成为美国和西班牙外侨的替罪羊。菲律宾外侨中90%是华侨,美国、西班牙侨民几乎与菲律宾当地人享有同等的权利,因此,这项菲化政策主要是针对华侨而言的。华文教育无法幸免,也受到严重摧残。菲律宾政府关于教育菲化政策进行了激烈讨论,采取舆论手段大肆渲染华侨学校被共产党渗透的谎言,《马尼拉时报》《纪事报》高调报道反菲化活动委员会的“调查”,呼吁关闭所有侨校。1973 年1 月17 日,菲律宾颁布新宪法,规定学校只能由菲律宾人创建,学校的经营权要完全交给菲律宾人,在菲境内的学校校长、董事必须是菲律宾国籍,不符合条件的学校全部关闭。1973年4月16日,菲律宾总统颁布第176 号法令,法令强调,目前已设有的154 所外侨学校(主要是华侨学校),1972-1973 年共有学生68505人,这些学校要立即统菲律宾的教育体制一体化,最迟要在1976-1977 学年度开学时完成。华校名有“中国”、“中华”、“华侨”字样的必须改名,华校要挂菲律宾国旗,升国旗时唱菲律宾国歌,中文只能在外语选修课里讲授,每天不得超过100 分钟(后经“商总”争取,延长到120 分钟),中文教师只能在当地聘请,只能使用菲律宾当地编写的教材。此外,各华校长期以来处于无政府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管理机制。相比教育内容,统治者更加关心的是这些菲律宾华人的政治倾向,他们担心培育出对菲律宾国家不忠诚的华人。华文教育陷入困境,从此一蹶不振。

三、华教中心成立以来华文教育改革

(一)菲律宾华教中心成立的历史背景

从1899 年创办的第一所华校至今,菲律宾华文教育已有120 年的历史。以1973 年为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发布176 号总统法令菲化侨校,在1976 年全面实施为分水岭,华文教育可分为1899-1973的华侨教育时期和1973至今的华人教育两个时期。在华人教育阶段早期,也就是菲化后的18 年里,菲律宾华文教育没有及时顺应形势发展进行相应改革,华语教学质量滑坡。华社忧心忡忡,挽救华教的呼声此起彼伏。此时,菲律宾华教中心应运而生。华教中心自1991 年成立以来,直面华文教育衰落的现实,对华文教育各方面内容进行大量的研究。在国内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华教中心带领菲律宾华校,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锲而不舍地开展工作,并取得相应成果。

(二)华教中心领导的华教改革

1.创办期刊

1991 年9 月,菲律宾华教中心的机关刊物《华文教育》月报,报道华文教育的信息,也是展示菲律宾华语研究和华语教学研究成果的基地。迄今为止,《华文教育》月报共出版了279 期,发行到世界34 个国家和地区。《华语教师之友》,是一本摘要性季刊,介绍中国和世界各地华语研究和华语教学研究内容。1993 年10 月在大雅台举行的“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结束后,菲律宾华教中心把研讨会发表的论文和华报上回应研讨会发表的有关文章共52 篇汇编成《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资料汇编》一书出版。1999 年12 月,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办“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8 篇。会后,菲律宾华教中心出版了《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论文集》。

2.创建研讨会

1999 年12 月,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办了“第三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1993 年10 月,在大雅台举行“菲律宾华校华语教学研讨会”,会上来自北京、厦门、台湾和新加坡的专家学者对华语教学改革,以及对华语教材编写、华语教学和华语测试的内容做出有指导意义的专题发言。2009 年1 月,陈延奎基金会与菲律宾华教中心召开了“第一届华校高峰会议”。会上对菲律宾华文教育的定位、华语教学的定性和规范、华语教师队伍的建设、华校的评价机制四个问题进行了讨论。2009年12月18日至20日,菲律宾华教中心主办了“第八届东南亚华文教学研讨会”。探讨了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历史和东南亚各国华文教学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研讨会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

3.教材编定与师资队伍建设

菲化教育政策实施以来在菲华校一直使用的是菲律宾教育机构编定的教材,学生们并不能系统地学习中华文化知识。鉴于此,菲律宾华教中心与中国的语言专家合作,编写出了一套适合菲律宾华校的、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华语教材。这套教材已经使用了近20 年,并取得良好的效果。菲华教育机构会开展师资培训,组织教师学习汉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知识,学习汉语听力、汉语口语知识。请专家定期为老师开展讲座,举办教学研讨会。严格规定华语教师的评级制度和菲律宾华校的评价机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要求持证(教师资格证)上岗。建立教师评级制度,在各地区培养一批明星教师作为模范,通过“名师工程”和骨干教师培训,建立一支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良、教学理念先进、能起示范和带头作用的骨干教师队伍。建立教师工资晋升制度,完善薪酬体系,奖励优秀教师。树立典型模范,鼓励华校华语教师不断提高从事华文教育的热情和信心,为全面提高华文教育的质量奠定坚定的基础。

改革后的华文教育在教学、师资队伍、语言和教材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华校生源流失、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孰重、资源失衡、机构之间内耗等一系列新问题层出不穷。这就需要华教机构以新的视野,足够的智慧,引领菲律宾华教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四、结论

现如今,全球范围内流行“汉语热”而国际反华势力却因此担心中国实力越来越强大,百般阻挠中国的发展。华文教育要想在菲律宾国家扬帆远航,就更加需要华教中心拥有非凡的胆识和去应对前行中的困难。菲律宾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多元民族的国家,华人占据国家重要比例。为了加强当地华人与中国的联系,必须不断重视华文教育在菲律宾的发展状况,为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也为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菲友好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纵观华文教育在菲律宾的发展史,也是中华文化在海外传播的历史。华文教育在菲律宾的发展,与中华文化在菲律宾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是联系海外华人与国家本土之间的重要纽带。而华文教育作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华语华文华侨
“和而不同”的华文教育
曹景行:华语新闻界里一个响当当的名字
我的华侨老师
义不容辞,争为华文教育的“播种人”——连线常州外派华文教师
华侨华人贺祖国70华诞: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海外华侨华人咏盛典
浅议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华侨华人庆“国庆”度“中秋”
华语大片经典改造的迷失与救赎
华语电影概念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