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话说”的语篇功能与信息聚焦

2020-12-08温爱华王凤兰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语体现代汉语语篇

温爱华, 王凤兰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留学生教育学院, 广东 广州 510420)

在汉语发展过程中,“话说”一词的性质与用法不断发生变化。从语篇功能与信息聚焦角度来看,汉语中存在多个“话说”,且其在篇章中的语篇功能和信息聚焦都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周晨磊将“话说”分为用作发语词的“话说1” 和形成中的话语标记语“话说2”[1]499,并详述了二者在句法和语用上的差异[1]503-504。张荩文也对“话说(发)”(发语词)与“话说(标)”(正在形成的话语标记)进行了异同辨析[2]124-125。

一、 “话说”的语法化与主观化

关于“话说”的语法化,施玲丽给出“话说”的语义虚化演变途径为:行为义----认知义(语义开始虚化/物化)----篇章义(语义进一步虚化)[3]。“话说”的语法化路径大致可归纳为:连动动词(动词“话”与动词“说”连用)/主谓结构(名词“话”与动词“说”连用)----话说1----话说2。“话说”的语义虚化与语法功能的强化,印证其发生了语法化。而“话说”的语法化,又使其实际意义逐渐脱离,表达的概念与经验也逐渐弱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了“话说”的主观化,并为“话说”的元功能从概念功能向人际功能转变创造了可能。

“主观性”(subjectivity)是语言的一种特性,指话语必然会带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而“主观化”是指语言为表现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4]268。潘晶虹、何亮发现,“不”虚化成主观标记后,其使用范围更广泛,组合能力更强,“不”也因此具备发生语用推理的基础,同时也使由“不”组合而成的“不V”类双音词发生主观化[5]833。这一发现颇具启示,“话说”正是通过语义的非真值化、与后接成分组合的多样化及使用范围的扩大化等途径,产出多种语用功能,并实现其主观化程度的加深。

随着语言的发展,“话说2”/“话说(标)”的用法与功能带有更多的主观化色彩。如张荩文提到,因为“话说(标)”在会话中有引起注意、放慢节奏等话语标记功能,因此展现出了更多的主观化色彩[2]125。陈荔、黄佳丽指出,说话人借助元离散策略,以及视角转换策略,实现交互主体化,进而利用“话说”来降低面子威胁[6]。

鉴于作为动词的“话说”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存在,因此本文将其保留并记为“话说动”,同时,出于直观理解的需要,本文将前贤提及的发语词“话说1/话说(发)”与准话语标记语“话说2/话说(标)”分别记为“话说发”与“话说准标”。

三、 “话说”的语篇功能

“话说”经历了语法化与主观化后,其概念功能相应弱化,人际功能得以强化,“话说”的语篇功能也因此变得丰富多样。话语标记语“那”系词(包括“那”“那个”“那么”)中的“那”,在自然会话中具有跨话轮标记转折关系的语篇功能,而且三个标记语的话题组织功能也有明显差异[7]。而作为在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中都广泛使用的“话说”,其在篇章中的语篇功能也非常丰富,可概括为话题的起、承、转、返等。

1. 起

起,即“开启”。古汉语中的“话说”多位于小说篇首(1)一些小说的“话说”前有开场诗词,但这些诗词只是归纳整篇小说或部分章节大意、补充正文的引子,因此“话说”仍可视为居于小说篇首。,用以开启整个文本。现代汉语中的“话说”则多位于文本(如小说、报刊文本)或话语(如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等口语话语)中的句中、小句句首等位置,用以开启部分语篇。按照张荩文、周晨磊二位学者的划分,前者为“话说发”,后者为“话说准标”,但二者都通过“起”来实现其话题引入的语篇功能,即在篇章中利用“话说”来引入话题,且“起”是此时“话说”最为常见的语篇功能。

据北大语料库语料显示,古汉语中“话说发”用于小说篇首的话题引入始于南宋元话本小说,但仅有16例语料,其中南宋3例,元13例,这说明宋元话本小说中尚未广泛使用“话说发”来引入话题。例如:

例1 话说本地有一王妈妈, 与二边说合,门当户对, 结为姻眷, 选择吉日良日娶亲。 (南宋 《话本选集1》)

例2 话说一人,姓关名羽,字云长,乃平阳蒲州解良人也,生得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玉,身长九尺二寸,喜看“春秋左传”。(元 《三国志平话》)

至元以后,明、清、民国的小说中,“话说”始被广泛用作为发语词。例如:

例3 话说四人上马,登程行经数日,至长安投下歇店,遂往街上闲游。(明《东汉秘史》)

例4 话说刘牢之,字道坚,彭城人。(清 《南朝秘史》)

例5 话说匡胤跟随小沙弥来到方丈处,早有一个皓首庞眉的老和尚,降阶相迎。(民国 《宋代宫闱史》)

例1~例5都以“话说”为篇首发起语,“话说”都用于开启整本小说内容并引入与小说内容相关的话题。

现代汉语中的“话说准标”在文本或话语中也被广泛用于话题引入,例如:

例6 话说有一个乞丐,省吃俭用后买来一张奖券,结果居然幸运地中了特奖。(当代 《包容的智慧》)

例7 话说孟佳去丁克森他俩房间,说臭是真的吧……(新浪微博 2015年6月11日 )

例8 话说我倒是挺久没打这个游戏了。(新浪微博 2018年11月13日)

例6~例8“话说”居于句中或小句首,用于开启部分语篇内容并引入与语篇内容相关的话题。其中,例8“话说”直接引入话题的核心内容“我挺久没打这个游戏了”。

除引入一般话题外,“话说准标”还能引入层级事件中的母话题与子话题。层级事件的存在源于事件要素的细化。事件一般由各相关要素构成,因此事件可细化出众多下位要素。以“旅游”事件为例,该事件可细化出如下下位要素:

零级上位事件:旅游丨一级下位要素:去哪儿旅游/跟谁去旅游/乘坐何种交通工具去旅游/旅游路线安排/旅游食宿安排/旅游方式……丨二级下位要素:选定的旅游地口碑如何/与某人去旅游的原因/交通工具选定的理由/旅游路线的安排者/旅游食宿的预算/选定某种旅游方式的原因……。如有需要,该事件还可进一步细化出三级下位要素、四级下位要素等等。

如“旅游”事件进入话语,则与此对应,零级上位事件“旅游”为母话题,其余下位要素如“去哪儿旅游”等为不同层级的子话题。“话说准标”既可引出母话题,也可引出子话题,即“话说准标+零级、一级、二级、三级……”话题均可。例如:

例9 话说我要去旅游了,小伙伴们羡慕不?(百度 2014年7月27日)

例10 话说大家都想去哪儿玩?(百度 2018年8月2日)

例11 话说,去云南有什么好玩的啊?(百度 2013年7月15日)

上三例中,“要去旅游了”是母话题,“大家都想去哪儿玩”是一级子话题,“去云南有什么好玩的”是二级子话题,三者都可用“话说”引入。又如:

例12 话说郭碧婷一说养狼狗可以看孩子,就立马忘记自己要对方少养动物的初衷,这样真的好嘛!(新浪微博 2019年9月11日)

根据视频资料,将整个“养动物”事件还原:在节目中向佐要求郭碧婷养动物的数量不能超过4只,郭碧婷说向佐长得像二哈,继而说要去领养退役的狼狗,因为狼狗会照顾孩子。向佐听到后觉得狼狗很帅,于是表示同意。如果将“养动物”看成上位事件,则“养动物的数量不能超过4只”是一级下位要素,“领养退役的狼狗”是二级下位要素,“养狼狗可以看孩子”是三级下位要素。此时“话说”在句中引入三级子话题。

例9~例12表明,层级事件中的“话说”,通过引入子话题,将事件进一步细化,并使同一话题向纵深发展。

2. 承

承,即话题承接,承接与延续是实现语篇衔接的重要手段。在现代汉语中,“话说准标”可承接话语前文话题,从而使该话题延续。

例13 又到了吃烤红薯的季节,话说“红薯”在你们老家叫什么?(新浪微博 2019年11月16日)

例14 一周不洗头也能见人!话说,你们冬天多久洗一次头?(新浪微博 2020年1月28日)

例15 这种“耿直”也是无人能敌。话说四川除了盛产辣椒,……其实还盛产王小川这种“耿直boy”。(《中国政协报》 2019年8月14日)

例13“话说+红薯”承接“红薯”话题,延续问各地网友老家红薯的叫法。例14“话说+洗头”承接“洗头”话题,延续问网友冬天多久洗一次头。例15“话说+耿直boy”承接“耿直”话题,延续指出王小川是个耿直的人。

3. 转

转,即话题转换或话题转折。在现代汉语中,“话说准标”有话题转换或话题转折的语篇功能。

例17 “是我不好,是应该那么做的。”作道了歉。“话说你今天一天做了些什么呢?”(村上春树 《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例16前述“我”和信芳老师的个人交往来得很迟,后用“话说”转而交代时间。例17前述作因为未留言而道歉,后用“话说”转而引出今天一天做了什么。两例“话说”后话题都与前话题发生了转换。

除话题转换外,网络口语中的“话说”还能使话题发生转折,通过转折起到补充说明话语的作用。例如:

例18 拆快递果然很爽啊。话说我买的还都是需要的,理智粉。(新浪微博 2019年11月16日)

例19 老李真的是到哪儿我都能遇见你啊,这游戏把二庄和练姐又凑成了上下属……啥玩意!话说下雨居然会帮我打伞,这个设定倒是很戳心。(新浪微博 2018年06月05日)

上两例“话说+X”中的X仍属前文话题,话题虽并未发生转换,但话题内容发生了转折,此时“话说”语义相当于“但是”。结合前文,例18中的X仍在谈论购物话题,“话说+X”谓“我”虽然买了很多商品,但买的都是需要的商品,属理智购物。例19中的X仍在谈论游戏设定话题,“话说+X”谓“这游戏把二庄和练姐又凑成了上下属”这一设定不合理,但“下雨居然会帮我打伞”这一设定倒是很贴心。

4. 返

返,即话题拉回。在现代汉语中,“话说准标”有话题拉回的语篇功能。

例20 “吃”字拆开,就是“口”和“乞”,这个字造得真是妙极了。……原来报纸也分公母,真是妙极了。言归正传:话说“文化大革命”刚刚结束的时候,……讲话的主要内容是国人的吃饭问题。(莫言 《忘不了吃》)

依照技术的基本标准来决定这段高速公路的旧路面是否保留,在经过上文中提到的方法后得出最终的路面面层铣刨路段。

例21 春光乡观后村老农刘海永是葡萄状元之一。……莫看他年逾半百,思想还挺“新潮”的呢。话说宣化种葡萄已有800年历史,漏斗架葡萄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葡萄质量还好。(《人民日报》 1992年10月27日)

例20前文以话题“吃”开头,继而话题偏离至“报纸分公母”,之后再用“话说”将话题重新拉回至“吃”。例21也是如此,前文以话题“葡萄”开头,继而话题偏离至“思想新潮”,之后再用“话说”将话题重新拉回至“葡萄”。

四、 “话说”的信息聚焦

“话说”的信息聚焦指“话说”对其后接成分(包括小句与整句)所表达的信息的突显度情况。不同的“话说”,其各自的信息聚焦情况也不相同。具体来说,古汉语与现代汉语中用作动词的“话说动”的聚焦力最强,能将信息前景化;古汉语小说中的“话说发”聚焦力最弱,常将信息进行背景化处理;现代汉语中的“话说准标”的信息聚焦情况则既有前景化也有背景化,且与语体有关。

前景化理论(foregrounding theory)源于绘画艺术,后被引入语言学中,指绘画者为实现某种艺术效果,将其着重要表现的艺术形象从画作其他要素中凸现出来,而画中其他人或物则只作为背景出现。前景化理论发展至今,包括话语语言前景化和文学语言前景化。作为动词的“话说”即“话说动”可用于文本标题,起信息前景化作用,能将信息与内容突出,从而将信息聚焦。例如张大可、许盘清的小说《话说三国》,“话说”将小说的内容聚焦于“三国”。此时“话说”含有“用作者自己的话说”之意,即在作品内容上相比《三国志》《三国演义》有所改编,带有作者主观的艺术再创造。“话说动”的前景化功能还体现在带有“话说动”的新闻(消息)标题中,一些新闻标题常以“话说动X”命名,如张笃勤的《话说汉江文化与中华文化》、王昊哲的《话说满文》等。通过对CNKI论文题目进行检索后发现,一些学术论文也常以“话说动X”命名,例如任琳的《话说硬脱欧、全球化与逆全球化》、芜崧的《话说新时代的“店小二”》等。以上标题用“话说”将信息焦点聚焦于X,即文章的主要内容与X有关,而非其他。

古汉语中“话说动”也偶有前景化功能,参看北大语料库仅有的一例语料(2)“话说”用作动词的语料共四例,但其余三例“话说动”并无前景化功能。:

例22 及长史公回,一日,夫人尤能力为行坐,话说家事。(唐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话说家事”即夫人与人谈论家事。与“话说动”前景化功能相反的是,古汉语小说中的“话说发”虽能引入话题,但其引入的不是话题的核心内容,而是将其后所接成分处理为背景信息,即后接成分仅为整体事件的背景知识介绍与铺垫,以下例长语料为例:

例23 话说宋高宗南渡,……姓李名仁,现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与邵太尉管钱粮。家中妻子有一个兄弟许宣,排行小乙,……忽一日,许宣在铺内做买卖,只见一个和尚来到门首,打个问讯,道∶“……望小乙官到寺烧香,勿误。”(元 《元代话本选集》)

“话说”后所接小句“宋高宗南渡”仅提示事件发生在宋高宗南渡这一时间,后接整句“宋高宗南渡,……又与邵太尉管钱粮”,虽提示出“现做南廊阁子库募事官,又与邵太尉管钱粮”等一定的新信息,但“话说”整句尚未进入到“望小乙官到寺烧香”这一核心事件,因此“话说宋高宗南渡……管钱粮”整句只是背景介绍,焦点信息并未得到突显。

现代汉语中的“话说准标”的信息聚焦情况则与语体有关,语体相对正式、用语相对规范的报刊语体与文学语体中,“话说准标”倾向于背景信息介绍,而语体相对非正式、用语相对自由的微博语体中的“话说准标”则倾向于焦点信息突显。例如:

例24 话说1958年大跃进,……队长叫做赵福平。两队合把一个农场办,……男女青年劲头高,生产竞赛比输赢。你追我赶齐跃进,互相帮助互关心。(《人民日报》 1960年8月27日)

例25 话说两年前的冬天,我到昔日洋场的上海住了半个月,……临行之时,行李塞得满满的,……当我带着塞得满满的两大箱行李过磅时,……当下送走了行李,……我千谢万谢拿回护照,……急急忙忙进关了。(《人民日报》 海外版 2002年5月21日)

上两例为报刊语体。例24用“话说”引出事件发生的时间“1958年”,但其后所接整句“1958年大跃进,……队长叫做赵福平”并未突显“两队合办农场,生产上举行竞赛,生活上互相帮助”等焦点信息。例25用“话说”引出事件发生的时间“两年前的冬天”,但其后所接整句“两年前的冬天,……完全没想到自己是否带得了”并未突显“行李超重但还是侥幸过关、护照被找回”等“玄妙奇遇”焦点信息。前文中属文学语体的例20中“话说”的信息聚焦情况也是如此。

报刊与文学作品属正式书面语体,多讲究娓娓道来,铺垫叙述,且篇幅较长,“话说准标”很难快速直击事件的核心要素与焦点信息。因此,报刊与文学作品中的“话说准标”多用于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对象)、环境、原因等背景信息,“话说+X”(3)此处“话说+X”中的X为小句,前文“话说X”中的X为词(组)。也难以存在于语篇结尾。而口语则不同,口语语体自由,句式长短不拘,表达较为随意,因此“话说准标”在口语中可直接突显焦点信息,甚至可以“话说+X”结尾。例如:

例26 话说那个设计师戳中了我的春心。(新浪微博 2015年9月11日)

例27 话说大爷你这样虐小伙子们真的好吗?(新浪微博 2017年1月3日)

上两例中,“话说”所接的X直接是话语中的核心事件和焦点信息,且都以“话说+X”结尾。

五、 结 语

自从“系统—功能”语言学创立以来,语言研究的重心逐渐从形式转向了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者认为,要了解语言的真正意义,必须以交际中实际使用的、在一定语境下内部各连续成分有联系的、完整的语言集合体单位----语篇为研究对象。因此,语篇研究旋即成为一大热点。“话说”通过在形式上与其他成分衔接,使各成分在意义上达到连贯,从而将成分组合成语篇,进而实现其语篇功能。至于“话说”的信息聚焦,本质上也属意义范畴,因为对信息的解码实际是对意义的理解。“话说”信息聚焦力的强弱,实则为其在语篇中表达核心意义能力的强弱。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生活节奏日益加快,新鲜事物层出不穷。作为社会发展的关照,语言也受社会发展与人们心理认知、表达需要等影响而呈现出新异、快捷的特点。语言使用求新求异,这从当今新词新语的大量涌现中可见一斑;语言表达追求快捷,从篇幅较长的博客到篇幅短小的微博的转变即是印证。新异化追求是人们应用语言的一种积极态度,也是语言发展演变的主要动因之一[8]。“话说准标”的出现,既反映了社会的新发展,又迎合了人们语言使用过程中的求新心理,也促进了语言的多样性发展。

猜你喜欢

语体现代汉语语篇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