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

2020-12-08丁海华何美兰熊万忠

新农民 2020年14期
关键词:栽培水稻产量

丁海华,何美兰,熊万忠

(1.勐腊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云南 勐腊 666300;2.勐腊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 勐腊 666300)

超高产水稻指的是比一般的水稻产量多,且质量过关的一个水稻品种。就目前水稻种植的要求来看,一般超过原水稻15%的就可称之为超高产水稻。现如今如何让水稻的品种与其特性相结合并改良,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实现超高产水稻的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水稻研究人员要从栽培技术入手,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从而解决目前产高产水稻在栽培过程中的问题。

1 当前水稻超高产栽培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个体与群体的矛盾

水稻在生长的过程当中个体和群体即存在着相互促进生长的作用,同时也互相排斥着。首先将水稻大规模且高密度的种植可以有效的节约土地的使用率并节省在管理上的投入。但是在群体的种植当中水稻之间因为也需要一定的营养物质来存进自身的成长,所以会经常出现一些营养竞争的现象,从而影响其他水稻的质量[1]。除此之外,如果水稻的穗量较高的话,那么成穗率就会相对降低,反之成穗率就会增加。

1.2 水稻的弱苗与弱秧问题

水稻的质量也受到很多问题的影响,其中如果水稻出现弱苗和弱秧的问题,那么直接会导致水稻的质量和产量下降的现象。这两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水稻种植的田地由于长时间开发和利用,使水稻和其他作物之间争夺资源并大量的吸取水成分,从而产生水稻一系列不良影响。水稻秧苗会长期在天地中发育,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弱苗或者弱秧的情况,从而影响水稻的生长。

1.3 杂交水稻潜力的发挥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水稻的品种也越来越多,这其中杂交水稻的品种更换速度也越来越快,而且无论是杂交水稻的产量还是质量都在逐年提升中。因此,相对于目前我国产前水稻栽培技术的发展中来看,研究人员只注重水稻的质量和产量,却忽略了资源和资金的投入量,只有将水稻的产量、质量、资源、资金的投入全考虑到位,这样才会减少投入并实现高收成,从而达成超高产水稻栽培的真正目的。

2 水稻超高产栽培的途径与技术

2.1 挑选合适的品种

要想有效的实现水稻超高产栽培技术,首先就要挑选优秀的水稻种子,这样才可以保证水稻的产量以及质量。在进行水稻选种时,要注意水稻种子的根部是否可以发达,这样就给高产水稻的成长打好基础。水稻的根部发达能直接决定着水稻穗的数量,从而培养出优质的水稻。但是在这并不能是单一的影响,超高产的水稻还应当具备较强的耐寒力、耐旱力以及营养、水分的吸收能力,以此来确保水稻的生命力顽强,从而培植出高校的水稻[2]。不仅如此,水稻最主要的部分就是根部,所以分蘖的数量也决定着水稻是否能有较强的生命力,并提高抗衰老能力,这些技能知识对水稻的种子品种选择都有很好的借鉴效果。

2.2 完善田间工程

水稻需要在水田中进行栽培,所以水田对于水稻而言是生长的基础。除此之外,水稻种植人员的田间管理工作也十分重要,合理的管理不仅能促进水稻的发育,还可以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和有效的保护附近的环境。水稻顾名思义缺不了水,所以在田间工程当中,需要对水稻的排灌能力进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是水稻之间的水资源互享问题,使每一株水稻都能吸收足够的水分。同时,每块优质的田地下都有着地下水,需要在完善田间的工程时,将地下水的盐碱度调到适宜水稻生长的平衡度。

2.3 加强超高产柱形的培育工作

水稻超高产栽培是一个十分考量研究人员耐心的工作,这其中加强穿高产水稻的株型十分重要。研究人员进行产高产水稻的研究是为了解决一些地区因为人数较多土地面积小而导致的缺粮问题。最直观的例子就是袁隆平博士所研发的杂交水稻,解决了非洲众多人士的温饱问题。如此可见,超高产水稻研发的重要性,但是在进行株型的培植过程当中,有两个方面需要研发人员高度注意,一个是水稻的植株穗型还有一个是植株的分蘖能力。提高植株的分蘖能力是让水稻有更强的吸收营养和水分的能力,从而促进他们的生长。提高水稻的植株穗型是为了让水稻可以结出更多且质量更高的颗粒。因此,要想有效的促进超高产水稻的栽培还需要相关的研究人员在不断的努力下才能尽快实现。

3 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地域辽阔,一直以来都是农业生产与出口的大国,在现今时代科技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的水稻种植技术也有了更高的提升。首先是水稻的种植技术,其次是种植水稻的相关设备,最后是水稻的管理技术。并通过有效的宣传和推广,我国的超高产水稻技术也有了更高的突破,从而为很多地区的人们解决了温饱的问题,并有效的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栽培水稻产量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圣女果高产栽培六步曲
夏秋栽培番茄 要防早衰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油麦菜栽培要点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夏粮再获丰收 产量再创新高
莞草栽培、编织技术研究
一季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