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视域下中国道路的发展逻辑
2020-12-08冯锋
冯 锋
(山东社会科学院 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2)
从逻辑顺序上来分析中国道路,首先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然后国内部分仁人志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其指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其次是中国共产党历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不断把马克思主义灵活运用于中国实际,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飞跃;再次是历届党中央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最终才领导人民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建设道路和改革道路。这条正确道路,蕴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精神,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伟大实践,是引领中国走向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幸福之路,是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一、中国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指引下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的100多年来,始终接续指引着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前进方向。近百年中国道路的开拓和形成,从来就没有背离过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及其中国化实践,否则人们就不可能读懂社会主义中国,也不可能正确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顾历史,不管是革命年代还是建设和改革时期,中国道路的开拓过程中自始至终都经历着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干扰,有时甚至是经历着各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斗争。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成功,中国建设和改革之所以取得重大成就,究其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并适时正确进行了种种反“左”和反右斗争。实践已经无数次证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丝毫都不能动摇,只有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才能切实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开辟正确道路。
改革开放基本国策实行以来,我国发展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然而,改革开放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伴随着与各种错误思潮的斗争。正是在与各种错误思潮的坚决斗争中,改革开放的政策才逐步深入人心。到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怀疑言论。对此,邓小平明确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1)《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79页。“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2)《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82页。面对各种错误思潮,他还着重强调:“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3)《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5页。
当今社会形势下,思想呈现多元化特征,各种思潮鱼龙混杂,各种主流的和非主流的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人们头脑,人们的思想活动也相应受到各种正面和负面影响,价值取向日益多元化。要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正能量去统一社会思想认识,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前行,就必须首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地位,不断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和观点筑牢思想防线。
马克思列宁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有了以如何态度看待和评价它的问题,这也是关乎党领导的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由于中国共产党成立尚早,还不能脱离共产国际的直接影响,来不及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就直接投入到革命实践中,不懂得怎样科学地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党在关于如何对待马列主义这个重大问题上一度出现了教条主义和实事求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不同态度。教条主义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理论作家的论述出发,表面上是严格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实际上却是根本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应体现时代要求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而毛泽东等人所提倡的实事求是态度,则认为马列主义的运用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国情, 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4)《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5页。,这样才能推进革命事业不断向前发展,进而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透过历史来看,正是由于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灵活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才推动产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飞跃。凝结了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毛泽东思想,科学解答了身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中国,怎样赢得革命胜利,怎样开启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凝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届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另一大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系统回答了中国应该如何把握和建设社会主义,该如何把握和推进党的建设,该如何把握和推进科学发展,以及新时代该如何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当前,面临国际国内局势的风云变幻,各种风险挑战和发展机遇并存,只有坚持以科学态度继续运用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时在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中回答好现实问题,才能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不断沿着中国道路向前推进。我们只有放眼全球,面向未来、扎根实践,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求真务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不断开拓中国道路,才能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丰富和发展,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根本思想保证。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毫无疑问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然而,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真正运用于指导实践却又是有一定条件的。要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我们走好中国道路,还必须做到对它的灵活运用,不断推进其与中国国情的有机结合。难能可贵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待他们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也是有着科学态度的,关于如何运用好马克思主义,他们曾经有过这样的精辟论述: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页。。
中国共产党在这方面是有着深刻教训的。回望党成立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党内许多同志对于这个问题都没有清醒和科学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一些“教条派”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采取机械照搬的教条主义态度,盲目移植苏联革命经验,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以后,随着毛泽东在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毛泽东及时总结了血的深刻教训,认识到了教条主义对于党的革命事业的严重危害,认识到了苏联革命经验不完全适合中国实际,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首先分析本国实际,并使之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结合,进而创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这样才能指导中国革命不断走向成功。早在1938年9月,毛泽东就明确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问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因此,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有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待解决的问题”(6)《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34页。。这些重要论述,标志着我们党已经能够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和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
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灵活运用于中国实际。正如毛泽东曾经明确强调的,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应用要做到“有的放矢”,“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7)《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他的这个重要论述,深刻说明了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进而寻找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理论飞跃,其目的也是为了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探寻适应建设和改革实际的正确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寻找中国发展道路的时候,是从实际出发,还是从理论出发,这实质上是一个坚持唯物主义还是坚持唯心主义的根本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运用,我们必须时刻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它提供给我们的从来只是一种指导性的基本理论和研究分析问题的灵活方法,而绝不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具体答案和通用路径。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与时俱进,才能使其发挥出根本指导作用,推进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而绝不是奉行教条主义,简单机械地重复、照搬和套用马克思主义的个别词句。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功夫研究中国的具体实际,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寻找正确的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对于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来说,实事求是既是一种科学方法,也是一种基本路径。从一定角度上来说,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关于实事求是的内涵,毛泽东曾经有过精辟论述:“‘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8)《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1页。这里所提到的实事求是,针对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来说,实际上也就是强调了要想寻找出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道路,必须认真分析和研究中国社会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然后再探索其规律和联系,使其上升为能够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
二、中国道路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
作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马克思的学说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世界,至今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人类思想史上,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影响的思想理论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都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出现和影响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道路的开拓和成功,最根本的原因也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指引。
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日裔政治学家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他提出,冷战的结束标志着社会主义已经彻底失败,标志着共产主义的历史终结。他声称,人类社会的大势将会终止于资本主义,历史的发展只有一条路,就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当时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及各类颜色革命的频频上演,似乎都在印证着福山的论断。“历史终结论”一时之间不仅受到了西方学者的推崇,而且也让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界对前途和命运产生了一些质疑的声音。
然而,社会主义真的彻底失败了吗?共产主义真的走向终结了吗?人类社会发展真的只有福山所说的那一条道路吗?回答这一系列问题,我们还是要从东西方社会发展的现实比较中去寻找答案。
随着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从弗朗西斯·福山1988年提出“历史终结论”到现在,30多年时间过去,世界发生了很多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深刻变化。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以美英法德日等代表的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复苏乏力,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不断暴露出来。
2011年9月,一场影响深远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在美国华盛顿爆发,并逐渐发展成为席卷全美各大城市的一场群众性社会运动,各地纷纷出现了类似于占领华尔街行动的效仿者。甚至是在爱达荷州的博伊西,一个人口只有20万人的小城市,也发生了群体性示威活动。大批示威者通过集聚在一起,旨在反对美国政治的权钱交易、两党政争以及社会不公正。面对示威者这种表达自我权利的方式,美国政府没有对其进行有效回复,而是采取了非和平的强制措施进行清场,最终使这场运动演变成为流血冲突事件。
“占领华尔街”运动不仅发生在美国,而且也在其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渐开始扩散和蔓延。从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到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到爱尔兰的科克,以至于亚洲的日本东京等城市都分别举行了各自规模不同的“占领活动”。时至今日,“占领华尔街”运动对西方世界的影响仍远未消除。实际上,这是一场永远也不会有尾声的运动,因为它反抗的是西方模式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现象,只要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土壤”仍在,那么这种“占领”运动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什么会发生?为什么会在西方世界引起那么大的连锁反应?究其根源,不外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固有矛盾。这场运动不仅给西方经济和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性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而且还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的权力势必会被以金融寡头为代表的权贵资本主义所垄断,其所带来的影响必然是造成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由此所带来的经济危机和各种社会不公现象也必然是不可避免的。
反观中国的情况,尽管我们也曾经历过曲折和坎坷,但发展方向却一直很明朗、很坚定,就是要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牢牢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中国顶住了重重压力,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创新性大大拓宽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沿着这条正确道路,中国不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中国人民的幸福指数也显著提升,人民过上了更加美好的生活,国家呈现出了更加繁荣的景象。尤其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依然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国,不仅顶住了金融海啸的强力冲击,而且保持了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基本达到了全面小康水平。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与西方国家面对金融危机的经济疲软、复苏乏力,无疑形成了鲜明对比。
面对中国的发展成就,就连当初提出“历史终结论”福山也深刻进行了反思,他在2012年1月发表于《民主杂志》的论文《东亚民主的关键是发展》中提出了如下观点:“与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新家长制’政治相比,中国体制更少受到个人因素影响,更为现代”,“许多东亚国家和地区继承了中国式的集权模式,这是他们取得经济成功的关键”(9)[美]弗朗西斯·福山:《东亚民主的关键是发展》,孙西辉编译,《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5日第7版。。
美国《时代》周刊2017年11月发售的杂志封面,封面用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写着“中国赢了”(China Won)。据封面文章作者、美国政治学者、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Eurasia Group)的创始人兼总裁伊恩·布雷默介绍,这是《时代》周刊封面第一次出现两种语言。在这一期杂志《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一文中,布雷默指出,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领域最具实力的国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正在走下坡路。布雷默表示,如今俄罗斯、印度、土耳其等国领导人都在追寻着中国的脚步。
中国为什么“赢了”?当今国内外社会思潮中有一些杂音是这么认为的,中国40多年的高速发展是因为后发优势;抄别人的作业得高分,并不证明自己聪明。这种观点无视中国历史,忽略中国国情,是典型的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实质上是要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客观性、必然性、创造性,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道路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丰硕成果,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有机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地底下冒出来的,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通过不懈探索和接力奋斗,披荆斩棘开拓出来的。
“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14亿中国人民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拥有的是无限广阔的舞台、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矢志不渝的政治定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明确强调的:“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10)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22页。我们要走的中国道路,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能够让我们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一个强大起来的、进入了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意味着什么?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了明确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0页。。“我们要以更加宽阔的眼界审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实践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聆听时代声音,更加深入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发展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9页。这些重要论述,既充分展示了党中央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决心,又宣示了我们要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推向世界,使其为世界上一切需要发展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智慧性启迪。
新时代开拓新实践,新实践促生新理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理论创新的集中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极大丰富与发展,必将指引我们不断取得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胜利,必将指引“中国号”巨轮不断驶向民族复兴的胜利彼岸。与此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具有更为深远的世界性意义。因为它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最新成果,又是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在其指引下发生在中国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已经充分说明了其科学性与正确性,由此也引发了国际上很多国家和地区的高度关注和思想共鸣。从这个意义上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引领着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时代潮流。
历史和现实都已经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资本主义道路并不具备普适性,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中国道路才是符合我国国情实际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中国道路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实践
马克思主义和共产党一直以来都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为标志的。离开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指导,也就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脱离了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就失去了实践主体。
回顾建党以来的接近100年历史,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我们中国才从一个一穷二白的旧中国逐步发展为不断富起来和强起来的社会主义新中国。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取得了令世人为之瞩目的巨大成就。事实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进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关键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被历史所反复证明了的真理。回顾1921年7月以来接近100年的历史,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这个古老而神奇的国度里,书写了一幕幕惊天动地的壮丽诗篇,取得了强国富民的一系列历史性伟大成就,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而且结束了近代以来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推进中国走向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历史进程。历史已经以雄辩的事实非常清晰、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始终坚持不渝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就一定会有光辉灿烂的未来,中国人民就一定会过上幸福美满的美好生活,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党所处的领导地位和面临的历史任务决定的。当代中国,党最重要的历史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不断推进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当前来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够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行。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有着科学理论指导和丰富执政经验的政党,是能够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是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强决心的政党,同时还是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党。当今的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仍然在向纵深发展,以科学技术竞争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敌对势力仍然在对我国不断实施西化、分化战略。这种复杂环境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强化党的领导,确保我国始终走独立自主的和平发展道路。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继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又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它标志着经过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取得了革命的最终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后,党领导人民迅速治愈了战争创伤,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在成功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革命的基础上,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1956年4月,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毛泽东初步总结了我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我们要探索适应本国国情发展道路的重要任务。这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性事件,表明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进入了独立自主的新阶段。尽管由于执政经验不足等原因,我们党在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实践出现了很多失误,但这一时期的探索实践却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同时也从正反两方面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我们党充分学习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以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再一次飞跃,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这事关国运发展的英明国策。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围绕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坚强政党、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核心问题,成功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面对当前世界复杂多变的新形势,面对国内艰巨繁重的发展新任务,要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继续沿着中国道路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关键还在于加强和改进党的全面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尤为重要的还是要充分发挥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形成的独特理论优势、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继续为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好中国道路提供坚强保障。
坚持走中国道路,必须深入贯彻落实强化党的领导新要求。这就是党的十九大所明确强调的:“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必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1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21页。这段重要论述,着重强调了党的集中、统一、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强调了维护党中央领导核心和领导权威的极端重要性,同时也为新时代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目标、策略指明了前进方向。
1939年10月,毛泽东在撰写《〈共产党人〉发刊词》时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4)《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三大法宝”最核心的是党的建设。中国人民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的反动统治,赢得革命战争的伟大胜利,首先是依靠了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15)《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纵观党领导人民接近100年的奋斗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科学结论:党的建设既是党领导人民赢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又是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法宝。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阶段,即将踏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在我们这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在面临国际形势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新变化、国内发展面临一系列风险和挑战的时代背景下,党要承担起人民和历史赋予的重大使命,继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道路上越走越宽阔,越走越辉煌,必须继续坚持和自觉运用好党的建设这个“重要法宝”,不断使党的建设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富有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