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大数据给企业环境信用“ 画像” 来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2020-12-08欧中浩易文杰毛晓茜

资源信息与工程 2020年4期
关键词:信用部门环境

石 竹, 欧中浩, 黄 进, 易文杰, 毛晓茜, 李 辉

(1.湖南省生态环境事务中心,湖南 长沙410014;2.湖南有色金属研究院,湖南 长沙410005)

中国正在全面进入大信用时代,从个人到企业,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 信用正在全面进入大数据时代,基于大数据的芝麻信用、人脸识别贷款等产品和技术,已经颠覆传统的简单依赖银行征信记录的信用评估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要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加快改善生态环境助力。 环境信用与大数据技术有天然的紧密联系,信用深度依赖数据,数据即信用。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湖南要提前布局、精心谋划,从数据采集对象、数据评估维度、数据应用场景等方面守正创新,为企业环境信用精准 “画像”,让失信企业处处受限,为守信主体提供激励服务,推动企业从 “要我环保” 向 “我要环保” 转变,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用实际行动和效果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1 湖南省环境信用工作的基本情况

(1)2012 年,湖南省首先启动环境信用评价工作,同时开始环境信用体系建设的探索研究。 目前已制定并发布《 湖南省环境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环境信用评价、黑名单管理、联合惩戒等各方面制度不断完善, 多次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认可。2019 年,组织1 436 家企业参加省级评价,2012 家企业参加市级评价,向 “信用湖南” 网站推送环境信用信息16 728 条,联合多部门实施联合奖惩,在提升环境监管执法效果,促进企业整改问题,搭建社会公众监管平台,协调推进绿色信贷政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放眼全国,环境信用评价工作仍处在探索和完善阶级,大数据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包括我省在内的先行先试地区仍面临不少问题和困难,亟待在下一步发展中予以破解:

①数据采集难。 发改、工信、住建、农业、交通、卫健、审计、税务等众多负有环境保护监管职责部门的数据未与生态环境部门互通共享,大部分数据处于割裂状态,形成 “数据孤岛”。 在生态环境系统内部,一些市县出于种种考虑,少报、瞒报甚至不报企业违法违规信息,一些市县报送的数据质量不高,如存在违规行为定性不精确,合法办成违法,达标判成超标,处罚结论不准确,以罚代收等问题。

②纳入评价的企业数量不够多。 截至2018 年11 月,全省 “四上单位” 39 890 家,逼近4 万家,其中工业企业16 055 家,而受限于现有人力、财力,全省参与环境信用评价的企业3 435 家,分别占 “四上单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6%和21.4%,下一步仍有提升空间。

③评价结果对企业约束力不够强。 虽然环境信用结果运用逐年强化,但发改、财政、审计、金融管理等部门联合实施强制惩戒的案例仍较少,尚未完全发挥 “紧箍咒” 的强大威慑作用。 部分企业环境诚信意识仍然不高,“ 店大欺客”、未批先建、批建不符、超标排放、暗管偷排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

2 存在问题的原因剖析

环境信用工作遇到的瓶颈和困难,一方面有政府数据库构建过程中缺乏统一规划、大数据专业人才匮乏等、客观原因,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原因。

(1)部分基层干部存在思想偏差。 一些地方、干部不能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不能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关系,不能充分认识全面收集企业环境信息、推进信用评价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些地方、干部仍在沿用 “环境保护影响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信用评价束缚监管执法” 的旧思想看待新问题。

(2)政府部门数据共享工作起步晚。 政府部门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治理能力的工作起步较晚,各自建设数据资源管理系统,使环境信用数据分散在各个业务系统中,且准确性和一致性较差,导致整合应用难度大。

(3)专业人才匮乏。 大数据人才匮乏,既熟悉生态环境政策又掌握数据分析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更少。 此外,部分基层生态环保部门未建设完整的违规违法信息收集途径和收集平台,严重制约工作开展。

3 大数据赋能环境信用评价的路径

大数据是一场颠覆性技术革命,是环境信用评价工作进一步创新升级的利器。 下一步,应从环境信用数据采集对象多元化,环境信用数据评估维度多元化,环境信用数据应用场景多元化等方面着力,实现数据对象、数据技术和数据应用三者的统一,为企业环境信用精准 “画像” 并实施差别化处置,提升监管效能。

(1)大力推进数据采集对象多元化。 在加大人力、经费和技术投入保障的前提下,稳步扩大评价覆盖面。 除生态环境部每年公布的国家重点监控企业、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公布的重点监控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等目前已被纳入评价范围的企业外,可结合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数据、排污许可数据,将污染物排放量较大的企业、敏感人群周边企业、被主流媒体监督关注的企业、被各级生态环保督察点名批评的企业、长期被群众举报投诉的企业等纳入评价范围,鼓励更多其他企业自愿参加评价。 除了以上重点监控的工业企业之外,可以将环境咨询、环境监测、污染治理等领域的环保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作为评价对象。 数据扩充后,各级政府及生态环境部门能从更全面、更宏观的角度掌握情况,分析和解决问题。

(2)大力推进数据评估维度多元化。 企业的环境行为包括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生态环保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环境标准,以及履行生态环保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表现,涉及设计、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 应抓住政府加快大数据平台建设、推动各部门信息互通共享的契机,与发改、财政、工信、住建、农业、文化、审计、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由各部门将各自掌握的涉企环境数据接入环境信用评价大数据共享平台,参与评价。 如由发改部门将企业能耗数据,住建部门将企业水耗数据和涉建筑施工噪音、餐饮油烟污染等行政处罚数据,林业部门将企业参与造林绿化数据,国资监管部门将所属企业参与社会环保公益数据等及时传输至数据库。 同时压实市、县生态环境部门责任,严禁 “ 选择性” 报送,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地域数据共享,形成 “大生态环保” 格局,用大量数据 “ 碎片” 拼凑出企业的环境行为,获取最全面、最真实的企业信用“画像”。

此外,利用智能手段、智能规则、智能算法实现企业环境信用信息报送、审核、归集、评价、修复、发布、查询自动化,实现各类数据实时录入、信用打分动态更新、信用评级及时公开,杜绝人为干预,把权力关进数据铁笼,确保评价过程规范,评价结果公平、公正、公开。

(3)大力推进数据应用场景多元化。 环境信用评价重点不在 “评” 而在于 “用”,只有在各个领域切实运用环境信用结果,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为企业精准 “画像” 的价值和作用。 一方面,要联合发改、财政、工商、税务、国资、海关、市场监管、金融监管等部门加大对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 惩戒方法包括以下措施:限制或者禁止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或者融资贷款行为,停止执行优惠政策,限制集体及个人的考核评价、评优表彰,加大日常监管力度,提高抽查比例和频次等。 另一方面,要联合多部门加大对守信企业的激励力度,激励方法可以包括:享受比一般企业更优惠的 “绿色水价”、“绿色电价”,享受比一般企业更高的授信额度,更长的贷款期限,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享受行政审批 “绿色通道” 服务,在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执行应急停产,错峰生产时从宽考虑等等。

通过大数据给企业环境信用 “画像”,与多部门实施联合惩戒措施,制定差异化管理政策,坚决防止“一刀切”,全面营造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处处受限的浓厚氛围,体现环境政策既有硬度又有温度,从而进一步强化环境保护主体责任。

猜你喜欢

信用部门环境
中美信用减值损失模型的比较及启示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加快信用立法 护航“诚信河南”
信用收缩是否结束
102个中央部门公开预算过“紧日子”成关键词
信用消费有多爽?
漫观环境
我国多部门联合行动打击网上造谣传谣行为
89家预算部门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