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瘫痪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措施
2020-12-08申华伟
申华伟
(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上蔡 463800)
1 病因分析
1.1 原发性病因
奶牛乳汁中的钙含量骤增时导致其出现奶牛生产瘫痪病的重要原因。例如在分娩前后奶牛初乳中将会进入大量血钙,加之此时奶牛因分娩会重新分配体液,此时可能会有大量血液流入奶牛腹内组织器官当中,此时奶牛乳房可能出现充血的情况,但奶牛的脑与四肢以及其他组织器官则会因此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使得机体在体液重新分配中易出现分配不均,进而导致奶牛组织功能紊乱。此时如果奶牛本身体质较弱,无法自行重新进行体液合理分配,将极有可能引发奶牛生产瘫痪病。此外奶牛机体如果无法有效动用骨钙,同样易导致其出现生产瘫痪病。例如根据相关研究资料可知,处于干奶期的奶牛,较正常状态下其甲状旁腺功能相对较弱,此时分泌出的甲状旁腺素较少,受此影响奶牛转移钙的能力将会明显减弱,由此容易引发奶牛生产瘫痪病。而如果奶牛分娩前后其肠道无法大量吸收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奶牛生产瘫痪病出现的可能性。
1.2 诱发性病因
在对奶牛进行饲养管理时,如果饲养员向奶牛投喂过量含有较高蛋白质与脂肪的精料,容易破坏奶牛原本的瘤胃生理功能,进而使得奶牛出现营养代谢性疾病。而如果奶牛在妊娠后期缺乏适量的运动与光照,不仅会直接影响奶牛的消化速度以及奶牛机体吸收钙、磷的能力,同时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奶牛生产瘫痪病。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奶牛在分娩前本身患有前胃疾病,则患病奶牛本身缺乏良好的消化功能、无法有效充分吸收和利用钙,由此也容易导致出现奶牛生产瘫痪病。
2 治疗措施
2.1 西药治疗
在对奶牛生产瘫痪病进行治疗时,养殖户需要从患病奶牛的具体病症、病因等入手,如果奶牛是由于分娩前后体内血液中缺乏较高钙浓度而导致出现奶牛生产瘫痪病,则需要兽医人员通过实际对患病奶牛进行补钙、补糖和磷,并对患病奶牛的瘤胃进行适当刺激使其处于兴奋状态,以有效缓解患病奶牛的酸中毒症状。一般情况下,根据病牛的实际体重,按照每100kg病牛补充2.2g钙对其进行补钙,在此过程中,兽医人员可以将浓度为20%到25%,剂量为500ml的葡萄糖酸钙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缓慢注射至患病奶牛体内以有效提高其血液中的含钙量与钙浓度。如果病牛症状较为严重,则养殖户还可以将浓度为4%的硼酸添加至葡萄糖酸钙溶液中,并在病牛上次静脉注射后的6h到12h再次对其进行静脉注射,连续3天每天注射一次即可有效缓解病牛病情。而如果确诊病牛患有奶牛生产瘫痪病,同时病牛伴随出现包括骨软症与搐搦等在内的其他代谢病,则需要及时对患病奶牛进行补磷与补糖。在此过程中,养殖户同样可以选择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将1000ml浓度为30%或浓度为25%的次磷酸钙溶液、葡萄糖溶液缓慢注射至病牛体内,以有效达到为病牛补糖和补磷的效果,帮助其快速恢复机体健康。
2.2 中药治疗
目前已有众多研究人员证实中药可有效帮助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病。例如当患有奶牛生产瘫痪病的病牛出现瞳孔散大、四肢冰凉、口温较低等症状时,养殖户可以使用适量黄芪、当归、附子、干姜等中药,用开水冲调之后待药液自然冷却后,对患病奶牛进行灌服。连续使用3到5剂即可有效缓解患病奶牛的病症。此外,为进一步提高中药治疗效果,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配合使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即在患病奶牛的尾尖部、尾背侧以及尾巴末端等位置选取相应穴位,在对针灸部位进行剪毛与消毒处理后,使用小宽针刺入穴位中直至见血即可。
2.3 乳房送风法
乳房送风治疗法主要是通过利用专门的乳房送风气将空气打入到患病奶牛的乳房内部,使得乳房压力得以有所增加,进而有效加快患病奶牛血液循环速度,使得病牛血液中的钙可以输送至其身体各组织当中,以此有效治疗奶牛生产瘫痪病并对病牛分泌初乳起到良好的抑制作用。在实际操作时,技术人员首先需要使病牛呈侧卧状,在将残留在病牛乳房当中的乳汁彻底挤净并对其乳头进行消毒处理后,将溶于20ml生理盐水的40万IU青霉素溶液与0.5g链霉素的溶液注射至病牛各乳区中,随后技术人员需将均匀涂有灭菌凡士林的送风器缓慢插入病牛乳头中并向其注入空气,直到病牛乳房皮肤明显紧致、乳腺基部边缘增厚且十分清晰即可停止打入空气。随后需要技术人员使用手指对病牛乳头进行轻捻,在此基础上将一根纱布条拴在病牛乳头上,待1h后将其去除即可。
3 小结
综上所述,奶牛在分娩前后体内血液中含钙量不足、钙浓度骤降,以及缺乏良好的饲养管理或是奶牛本身在分娩前患有前胃疾病等,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奶牛出现生产瘫痪病。因此在对奶牛生产瘫痪病进行确诊后,养殖户或相关技术人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择使用西药治疗法、中药治疗法、乳房送风法等各种治疗措施对患病奶牛进行科学治疗,从而有效帮助患病奶牛迅速恢复机体健康,切身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