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机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
2020-12-08饶晓梅
饶晓梅,马 娟
(城固县农业机械化学校,陕西 城固 7232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业出路在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而农业现代化的最终体现是农业生产全过程的机械,也是彻底改革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和模式的前提和重要依据。随着国家经济的大力发展,城镇一体化的进程步伐进一步加快,加之农村土地确权,土地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从事其他职业。土地逐渐流转到有能力经营土地的个人和大的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增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色农产品。农村土地一系列的变革,也给从事农机培训的工作人员迎来了机遇和挑战。从过去“全面培训”转向“重点培训”,从“传统农机具培训”转向“高科技、新技术、智能化农机具的培训”更高层面的培训工作上来。
1 现阶段农机培训教师现状
1.1 知识结构、教学方式落后单一
由于高科技和新技术广泛运用到农机具领域,农机具更新换代快,科技含量高,种类齐全,要求使用者必须具备更全面、更熟练的操作能力。作为农机推广并负责培训的农机人员,必须具备全面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而大多数公办农机培训机构,原有的培训理论知识,操作知识、操作流程和操作规程,还停留在老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的教学上,跟现代大、中型、微型高科技的农机具发展很不适应,无法跟上农机具的更新步伐,无法对新型农机具拥有者进行有序、系统的培训工作
1.2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晋升、进修渠道窄
一是机构改革后,控编控岗越来越严,而且农机推广工作事多繁忙,工资待遇不高,吸引力不足,加之地域关系,许多农机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很少报考中西部经济欠发达的县域农机推广岗位,导致农机推广和培训队伍,多年来没有新鲜血液补充进来。二是农机推广人员多走的是专业技术职称,待遇的高低只按职称的高低挂钩,现有职称晋升不光跟业务能力,还跟各段职称的编制相关。如达到晋升条件,没有编制也不能晋升,只有等有空岗了才能晋升,严重影响推广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针对农业推广人员的培训种类繁多,唯独农机推广人员技能提高的培训甚少,致使农机推广人员吃老本,致使结构老化,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农机形式。
1.3 教学设备落后陈旧
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用于农机教学的设备远远跟不上农机更新换代,加之财政对农机教学培训的经费投入少,以及政策上的制约,使学校创新动力不足,培训设备陈旧单一,新型先进的农机具添置少,老师的创新能力不强,教学手段落后。致使教材、教具、教学模型等原有设备无法适应突飞猛进的农机发展进程,无法满足新时期的农机培训工作需要。
2 几点建议
2.1 加强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学习和培训
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土地大变革,农机的迅速发展。农机推广人员,特别是农机培训人员教师要与时俱进,紧跟农机发展的步伐,时刻盯紧农机发展的前沿。一是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加强所学专业知识的学习,打牢基础,积极通过农业机械化网、农机网、农机推广网、农业机械等网站、报刊学习了解农机发展的动态和新技术,以提升理论知识水平。二是积极参加各类农机培训班和农机展销会。经过参加高质量、系统的农机培训班,以提高理论知识水平。通过参加新装备的展示会、展销会及时了解和掌握农机装备的新动向、新趋势,经过参加培训会和展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教学能力。
2.2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健全优秀人才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利用专业知识技术精、经验多的特点以及发挥处在农机推广第一线的优势,了解那些农机装备实用本区域农民群众需要和适合的农机装备,积极做好新农机装备的推广应用以及创新能力,制作简单适用的农机设备。政府对农机装备推广创新中获得优异成绩者,应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研发经费方面予以倾斜,以带动整个农机体系向更高更好的目标迈进。
2.3 培育一专多能的教师队伍
按照建设学习型、知识性、全能型的人才要求,加强农机培训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专业技术、创新能力教育和培训。树立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的理论,加强“爱国奉献、爱岗敬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教育,提高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加强跨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学、帮、带学习农机其他专业,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理论、操作知识和技能,通过跨专业学习,使自己全面掌握农机教学的各个专业,也对农机专业的各领域技能都有所掌握,以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
2.4 加强更新教学设备,以适应新时期农机推广的要求
针对新型农机装备更新换代快,土地流转后耕种的土地面积大而广,使用的农机装备越来越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就得更新培训手段、培训内容和培训设备,在财政允许的范围内及时更新适合本地区耕作和收获的农机装备,以及通用、实用性强的教学设备进行及时升级,确保设备跟上现代化农机发展的步伐和农机推广的要求。
作为农机推广和培训人员,必须与时俱进,及时学习和掌握农业机械发展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打铁还需自身硬”,只有过硬的技术才能在广阔的农业领域大显身手,才能为全面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