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铜版画干刻技法的线条魅力
2020-12-08林伟嵘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林伟嵘 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
铜版画具有其独特的版画语言,所以制版过程应属于创作范畴,而非单纯的复制行为,作者亲力亲为的参与也非常重要。铜版画制版过程中除了掌握对画面效果在版面呈现或还原的技艺外,还应该对铜版画的艺术语言有所理解,制版即相当于再次艺术创作。除此之外,铜版画被誉为“线的艺术”,探索铜版画线条所特有的艺术魅力是铜版画作者的必经之路。在铜版画的线条中,干刻技法的线条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
一、“线”在铜版画中的价值体现
铜版画是指工匠使用雕刀在银或铜的器皿上雕刻花纹图像,呈凹槽状,可视为我们现在铜版制版过程,然后以硫和银、铜、铅、铬合金的黑色粉末,相当于我们使用的油墨,填入刻好的图样凹线内,经过加热打磨抛光处理,呈现图纹。15 世纪,这种技术被转用到金属雕版与油墨为媒介的接触,图纹便以纸张作为呈现材质,铜版画得以诞生。随着纸张被大量使用,铜版画相比木刻版画更精细,线条也较柔和清晰,成为当时图像印刷重要手段之一。16 世纪初,金属腐蚀技术开始被应用于铜版画制版,线条在金属版面的成形变得更加简便易得。技术发展的同时带来了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伦勃朗在这个技法应用上使铜版画线条展现出另一番风味。就技术层面而言,这些技法的发明体现了铜版画以“点”造面的可能,对铜版画能所达到的细腻程度有了进一步的推进作用,对于版画语言创新具有开拓作用。
二、干刻技法对铜版画创作带来的个性语言
(一)意象造型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这一过程并不是被动地参照现实物象体态描摹,应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欲写心意必当“成竹于胸”。即对于物象先自立其“意”。例如描绘三只游鱼,在创作过程中,鱼在笔者的记忆理解中是隐藏在深处幽静的生物,圣洁而神秘。轻柔地推拨着阻力,沉浮于水面,或者用力一甩消失在深处,若隐若现。从处意出发,鱼的形象笔者并不遵从解剖学、结构学的理解,更多的立足于对它的天性、它的行为的总体印象。例如,对于鱼的“形象”,除了大的轮廓是菱形的基本形状外,还要追求流水一样柔和感觉。这一点在技法上,与干刻线条随意富有弹性的变化形成契合。在处理鱼鳍部分利用硬朗的干刻线条交代主干力度,“毛刺”的晕墨体现出柔和的透明感。加之“毛刺”调子渐变效果,形体上轻重变化柔和,表现体感,利用斑驳感的墨色,表现鱼的质感,同时也增添了一份圣洁的光感。
(二)附诗意的气氛营造
气氛渲染一直是笔者创作的研究重点,在笔者看来,画面气氛犹如我们生活的四季变化一样重要,如画面失去对气氛的追求,创作会显得更加单调乏味。对于版面创作过程中技法的应用,不应单单考虑逐个物象的呈现成效,还应考虑整幅画面物象应用所形成气氛的渲染及协调性。在创作中,干刻线条形成的调子相比其他技法具有独特一面。相比“飞尘法”“美柔汀法”,调子都是建立在均匀的墨点上的,干刻线条特有的“毛刺”,随意用线造型可以作出具有虚实变化无常的效果,唯美柔和的光感。例如,林伟嵘创作的《夜桥》,在物象造型上随意排序的线条,通过疏密轻重调整与干刻所特有的“毛刺”带有晕开的淡墨效果,物象虚实亮暗变化呈现柔和的光感。加之印制的线条由于油墨材料特性具有相对较深的颜色,干刻技法在处理大面积深颜色的背景上,可做到深不见底且富有层次变化的艺术效果,借以衬托柔和白光物象,画面整体氛围端庄神秘、虚静,附遐想的诗意。
综上所述,对于铜版画而言,“线条”是其审美特质及构建画面语言的重要元素,作为绘画种类,其更是识别铜版画的符号。通过对铜版画干刻线与雕刻、蚀刻线三种主要“线条”技法样式,从呈现的方式与特点两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干刻的“线条”具有灵活洒脱的特征。在铜版画创作实践中,创作概念与干刻技法的结合。干刻线条在艺术效果上具有直接性的手绘感以及“毛刺”特殊的“渲染”晕味。对铜版画创作构建个性语言提供无限空间。在此,干刻技法的线条体现着无穷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