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2020-12-08柳云
◎柳云
情感教育是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它尊重学生的情感发展,从学生的内心出发,力求在唤醒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引导学生深度进行知识学习。该教学方法十分契合初中美术课堂,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知识学习的同时获取艺术体验。
那么如何激活美术课堂情感,落实情感教育呢?初中美术教师可以从如下角度入手。
一、教师情感带动,营造积极情感氛围
教师是教学的第一人,教师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思发展。且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课堂情感氛围的营造都有着别样作用。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身的情感带动角色,结合所教学内容,营造美术课堂的积极情感氛围。
试想,一个严肃的教师毫无感情地进行美术教学,学生的美术学习会怎样?
为此,初中美术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以饱满的姿态与学生互动,充满情感的描述,幽默的语言,肢体的带动......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跟着教师的步伐,和教师产生互动。这样能够抓住美术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能够不自觉地跟随教师,形成对美术知识的主动探究。这样的美术课堂充满着积极趣味,一节课的美术学习效果自然突出。
二、教学情境创设,动态立体展示情感
初中美术教师要注意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创设与教材文本相对应的各种教学情境,能够将原本静态的美术知识变成动态的画面,给学生各种感官的冲击,继而借助感官冲击,唤醒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立体感知情感的基础上实现情感共鸣。
创设美术教学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美术教师要结合具体美术课堂内容选择情景的创设形式。但无论哪种创设形式都要力求真实、生动。
如在学习《寄情山水》时,其学习领域为造型·表现,教学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理解山水画构图法则的独特之处以及意境美。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动态展示两幅美术画作,分别为陆俨少的《黄山图》以及黄永玉的《黄山图》。在引导学生直观观看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不同人笔下的黄山风景,如陆俨少描绘了黄山松云的动感,表现一种浩渺的意境;而黄永玉则借助大块笔墨描绘了黄山的神秘而悠远,不同画家的着力点不同,所创作出的美术作品情感不同,体现了画家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创设这样真实的动画情境之下,学生能够更细致地了解不同画家的创作风格,形成与画家的情感共鸣,感受画家笔下所刻画的不同山水美景。
三、内容背景挖掘,加强情感理解深度
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美术作品,体会美术作品的美与情感。教师可以做教学内容的补充,将教学的着力点之一聚焦到美术作品内容背景的挖掘上,通过挖掘美术作品的背后故事,让美术作品变得更加立体,不再是一幅简单的作品,进而丰富学生的美术文化。
增厚了美术课堂的内容,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是多方面的,对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术情感理解深度也会大大增强。
如在学习美术作品《借物寓意》时,为让学生感受到古代美术作品中独特的艺术之处,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不同的美术作品画作,包括菊花、梅花、竹子、荷花等。让学生们分别分享自己所知道的这些“花图”所对应的故事,进而去品味每一个植物背后所代表的情感与精神。
如有学生提到菊花对应“把酒东篱,暗香盈袖”,讲述了陶渊明的故事;如有的学生说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讲述了周敦颐的故事。课堂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文化汇集,学生从文化的角度理解美术作品,不仅实现了情感共鸣,更实现了深度学习。
四、结语
此外,初中美术教师还要在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时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让学生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情感学习体验从自我的角度进行情感表达。美术作品创作的过程,便是学生情感有效表达的过程。因此,建立一个美术创作的舞台,也是初中美术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课堂十分重要。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认识情感教育对学生综合美术素养培养的促进作用,要借助情感教育,唤醒学生的感知与情思,让学生的美术学习是多元的、立体的、深刻的,这样的美术教学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才具有有效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