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考

2020-12-08

山西青年 2020年1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青少年政治

白 燕

巩义市第一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巩义 451200

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来说,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使命感,让青少年在明辨是非的同时掌握事物发展规律,从而拥有更加高尚的人生追求。当代青年在理想上应当志存高远,在生活上要勇于实践,脚踏实地的完成眼前的任务,为了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必要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其中,为青少年的政治学习建立科学化理论体系,进一步提升其政治素养。

一、向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有利于坚定四个自信

将马克思主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后,应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作为核心,向青少年阐述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引导青少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未来社会主义建设方向。青少年在西方思想文化的冲击下,价值观容易被侵蚀,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青少年的精神获得成长。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更是民族的希望,向青少年开展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提升青少年的政治素养,引导其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明辨是非,掌握解决矛盾的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将青少年培养成拥有四个自信的可塑之才。

(二)有利于促进青少年成长

青少年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人的思想观念也会在这一时期发生转型。从这时候开始,青少年将会逐渐摆脱家长的照顾,努力自主安排生活节奏,学会照顾自己,并在今后的发展中合理规划人生,这将是青少年从自然型人转为社会型人的重要阶段。将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并在思想的转变过程中产生浓烈的爱国热情。当代青年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其精神成长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发展,目前我国青少年的精神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但大多数青少年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经历过艰苦的生活环境,没有得到相应的锻炼,他们对党与国家的发展历史不够了解,且社会经验不足。对此,有必要为青少年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从而引导青少年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在今后的生活中保持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精神状态[1]。

二、马克思主义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途径

(一)改进传统的思想观念

学校在对青少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时应将青少年作为主体,明确青少年是未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马克思主义事业的继承者。因此,改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依靠马克思主义思想培育出全面发展的青少年,促进青少年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在学习中拥有参与感,在生活中拥有政治素养。面对着西方资本主义文化输出现状,当代青少年应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坚守民族情怀,树立国际视野,理性看待西方文化,吸收有利于自身进步的内容,提高对信息的甄别能力,紧跟时代潮流,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应树立“一流建设+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一流学校建设离不开对青少年德育的培养,在重视素质教育的同时推动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加强对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引导他们以经典作家和革命先辈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树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应树立“自我成长+良性互动”的教育观念。青少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确立离不开青少年自身的努力和家庭的配合,家长的社会经验较为丰富,当青少年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帮助孩子,结合家庭实际情况,向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问题积极方法。

(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

坚持正面教育,肯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与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相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含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精神等,要求学校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依靠马克思主义帮助青少年树立起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依靠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依靠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此外,还应向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以此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一直以来,爱国主义教育是展开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建议在每年的公民道德宣传日、十一国庆、劳动节等节日中开展爱国主义主题教育活动,培养青少年产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青少年道德素质

1.开展诚信教育活动

思想品德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诚信是思想道德的根本。当前,各类社会不良现象正在侵蚀着校园,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的高度结合,可以在教育机构内开展关于诚信主题教育活动,呼吁青少年努力学习,文明考试,坚守诚信,不在考试中作弊,不抄袭他人的作业。当代青年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成长的,他们不仅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肩负着伟大的历史使命。要求教育机构在展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以培养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为目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培养出信仰者和践行者,使新一代青年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与理想信念。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应挖掘各科课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青少年建立共青团组织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使培育出来的青少年可以满足时代发展需求。

2.创新德育教育工作

融合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青少年人才培养方式。对此,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1)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结合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将重点培养和普及教育结合,对骨干人员重点培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的普及教育,发挥重点培养对象在广大青少年队伍中的榜样作用。在重视组织引领的同时,兼顾自我成长。组织引领可以为青少年提供坚定地成长方向,同时充分调动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鼓励青少年根据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将理论知识内化于心,强化时间锻炼,在组织的引领下最终实现自我成长。

(2)将传统德育教育工作方法与互联网相结合。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能够突出互联网的互动性与便捷性,发展全新的人才培养方式,为青少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提供更加高效的大数据平台,促进青少年在网络平台中的交流和成长。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是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从马克思主义角度出发,确立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坚持立德树人的发展目标,鼓励青少年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从中感悟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了解马克思主义存在的现实意义。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引导青少年试着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上看待问题,分析眼前面对的现象,认清我国与世界未来发展形势,感悟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随着青少年身体的成熟,体内各项机能也逐渐处于最佳发展状态,世界观与人生观逐渐稳定,这时的青少年对外部环境已经拥有了独特的看法。基于此,有必要向青少年灌输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引导青少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领悟其中的精神,在今后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2]。

总而言之,青少年是社会力量中最有朝气的一部分力量,高校作为人才道德修养与理想信念的培育场所,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将马克思主义思想内容融入其中,培育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国家的希望在于青少年,只有保持理性的辩证思维,青少年才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青少年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