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研究成果综述
2020-12-08水战红
◎ 水战红
“课程思政”是我国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专业课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提出和实践,是技工院校通过深化课程改革,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个技工院校中来实现育人的基本任务的新举措,也正在成为通识教育改革的新视角。一般而言,课程的思想和政策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各种专业课程的教育培训概念,特别强调技工院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指导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专业课和课程的协同作用充分体现在德育教育工作中。
一、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体系
思政课程对课程思政的作用非常重要,占有领导地位,课程思政要与思政课程坚持同一个方向,才能更好地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务。根据这一概念,各学者将思想政治课程的建设放在与思想政治计划相同方向的体系建设上。石书臣认为,技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联合创新的重点是课程的思想政治,思想政治课程遵循同一个方向,这也需要对正确的政治方向作出承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一是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领导作用,二是利用课程中隐藏的教育功能,三是利用教师队伍的协调教学方法和建立教育体系,建立协作学习的领导机构。高德毅和宗爱东认为,开设不同的课程以及朝着同一方向的思想政治课程,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体现。综合素养课和其他课程不同,其强调的是赏识教育,并植根于理想和信念;其他课程应基于理论知识,有针对性地在各种级别的课程中进行育人。郑佳然认为,在新时期,技工院校应该在思想政治课的同一方向上做三件事:一是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态度和理念纳入教学内容中,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学生;二是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理念,发挥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三是在实践领域以及实践教育和课程的有机整合方面还需要更多的研究。
二、增强教师的育人能力与使命担当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以及对课程的思想政治意愿的重视,会对课程的思想政治实施造成影响。一种观点是根据师生关系提出的,刘隽和范国睿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师生关系为出发点,提出了思想政治互动关系支持收获策略。教师应通过课堂的理论知识、社会实践等方式,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并增强学生的收获感。一种观点源于教师的评估和评估方法,成桂英和王继平以本课程的思想政治活动为出发点,坚持“正确明确的政治方向”“教育与自我教育”“思想政治从业人员”“自尊心相结合”。另一个是“评估”“对过程和结果的考虑,着重于过程”“知识与行动的统一”等六项原则考虑了以课程目标的合理性、内容的有效性和学生的成就为评估的具体要求。一种观点来自教师的思想观念,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陆道坤认为,教师是思想政治课程设计发展的关键因素。课程教师必须纠正思想上的误解并解决问题,主动地创新教学内容的设计,扩大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养,提高设计的教学能力。
三、完善课程思政体制建设
建立课程思想体系和机制,有助于为课程的发展和完善提供完整的机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根据课程进行培训。针对如何完善课程的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多数学者认为,技工院校党委应发挥全面领导作用,并与二级院校合作,合理推进课程的思想政治结构。例如,高德毅和宗爱东认为,技工院校的思想政治设计是将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原始课程,改革课堂,学习可以重复和推广的良好做法。技工院校党委主要负责制定课程的思想和政策,所有的老师都需要以道德和进步为目标,必须发掘教育的最大价值,构建完善的教育体系,实现完整的流程和全面的人文教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可以说我国课程的思想政策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系统的项目,课程的思想和政策包括广泛的内容,并且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效实施课程的思想政治概念既需要在理论层面进行深入讨论,又需要在实践层面进行系统的推进,关于“课程思政”的相关研究有待扩大和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