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电所管理现状及应对措施分析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淇县供电公司,河南 鹤壁 456750)

引言:电力行业管理机制的变革下,承接供电服务的系统对传统的管理工作进行改进与优化,其各项服务模式也更加贴合于大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生产体系的发展。与此同时,在管理理念、高新技术的不断加入下,供电所部门发展态势呈现出上升状态,这也就为供电所在电力行业中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然而,受原有工作体制的影响,部分管控条例并未深度落实到改革体系中,造成实际管理环节与理论环节脱轨的现象,阻碍供电所的发展。为此,必须制定全方位的管控工序,积极探寻供电所管理改革中存在的弊端,并加以解决,提高部门运营效率,促进社会公共服务事业的发展。

一、供电所管理现状解析

(一)职责界定不清

目前,我国电力体系中,管理职能与等级相挂钩,等级越高的管理越为严格,反之,则管理较为散漫,此类管控形式在我国中小城市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中小城市中,供电所部门既定的管理程序分层较为模糊,并未能依据实际工作而建立管控机制,而是秉承着先建设、后管理等方式,如果理论与工作实践不符,必然造成工作脱节的严重现象。例如,在工作进行中,跨领域人员执行同一项工作任务,此种形式将极大耗用人力资源,且在职能界定不清的情况下,一旦电力用户体系运营中出现问题,承接服务的职能人员很大概率将对既定的责任进行推脱、互相“踢皮球”的现象,无法有效的解决电力用户的供电问题。

(二)电网运维效率低

在部分中小城市以及农村的电力系统中,电力网络运维效率过低,设备质量、供电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证。特别是在用电峰值期间,区域内电力网络极易出现低电压的现象,当用户基数需求量过高时,将极大电能传输过程中损耗现象,提高电力运营成本。此外,电网运维体系的不完善,如设备周期养护力度不足、检查工作不到位等,将扩大电力系统的安全隐患,为供电所管理带来更大的难度。

(三)安全管控意识不足

安全管理作为供电所部门的第一施行基准,只有在保证人员、电力网络安全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整体运营质量。然而,目前多数供电所在实际管理中,并不具备相应的管理意识,甚至部分职能人员对安全性工作存在一定的误解,此种认知形式上的偏差,将令整体工作无法进行深度发展。除此之外,供电所在进行日常安全管理培训时,也多以理论知识传授为主,内部工作人员并未能得到相应的实践锻炼,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在缺乏实践经验的前提下,单凭理论知识极易增加安全风险出现的几率,为后续管理工作开展带来阻力。

二、供电所管理对策研究

(一)建立完整的管理体制

对于电力企业来讲,要想令其实现规范化、有序化的运作,必须针对实际工作条件制定完整的管控程序,特别是针对供电所这类基层部门,更应该加大实际管理效用,依托于规章制度对管理行为进行约束,并将制度条例落实到每一项工作细节中,确保基层部门的安全化运营,为电力用户提高更为优质的服务。在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时,必须正确界定工作职能,将工作人员与岗位进行捆绑,严格实行责任制,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可及时找到负责人,此类管控方式,可有效规范工作行为,提高整体管理质量。

(二)建立服务基准

供电所的建设是为电力网络范畴下的用户提供基础服务,为电力用户与电力企业提供一个载体,为发挥供电所的职能实效性,必须建立相对应的服务基准,确保服务模式与电力运作模式形成精准对接。第一,建立基于用户的服务机构,通过对地区内电力用户进行业务整合,了解用户的不同需求,以建立多元化服务组织,通过统筹功能,将电力供应、电力配置等实现最大化效用。第二,建立管理基准,此类管理制度是将工作人员与管理体系联动到一起,确保电力活动执行中可具备与之对等的人员数量,保证整体运营工作的顺利执行。

(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供电所部门除既定的运营程序以外,最重要的则是岗位工作人员,其工作意识决定着未来一段时间内供电所工作质量。为此,必须加大人员培训力度,为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岗位工作意识。例如,建立定期考核机制,对在岗人员进行知识查验,并针对检测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综合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意识。同时,必须针对易出现问题或存在隐性问题的工作环节设定相应的专题培训内容,进一步提高供电所管理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电力供应体系中,供电所作为与用户对接的服务机构,要提高基层电力运营质量,必须对供电所管理体系进行优化。通过对既定管控机制进行更新,从人员、体制、服务三个方向为切入点,可有效增强供电所管理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