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焦作农村人居环境问题研究

2020-12-08

魅力中国 2020年31期

(焦作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一、引言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从农村全面发展高度对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解决的农村问题。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焦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分析对目前制约焦作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对策,促进焦作市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的提高。

焦作市正处于经济迅猛发展,城镇化不断提高的关键时期,农村人居环境的改观和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促进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更好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推进城镇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工作,是美丽焦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通过研究焦作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现状,分析对目前制约焦作市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针对问题提出改善对策,促进焦作市市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人居环境的概念

农村人居环境是以农村或者是乡村为特定区域,在此区域内居住的主要都是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民,是他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1]。人居环境可以分为城镇人居环境和乡村人居环境,而乡村又包括了集镇和农村,农村人居环境由农村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共同组成,是对农村的生态、环境、社会等各方面的综合反映[2]。现阶段,我国的城镇化建设正在发展阶段,使得各个区域的农村人居环境进行着不断的变化,综上来讲,农村人居环境拥有系统性和动态性的鲜明特点。

三、焦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面临的问题

(一)焦作市农村基本情况

焦作市行政区域处沁河下游,南濒黄河,北依太行,全年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全区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是全国三大粮食高产地区之一,所辖六县市均属吨粮县市和小麦千斤县市。所辖六县市均属吨粮县市和小麦千斤县市。农产品丰富,土特产尤多,优质专用小麦、特用玉米、种子和四大怀药(地黄、牛膝、菊花、山药)在国内享誉盛名。

焦作市总面积是4071 平方公里,2019 年末全市总人口377.89 万人,常住人口359.711万人。2019年末。焦作市城镇化率为60.94%,比省53.21%高7.73个百分点,根据2018 年焦作统计年鉴,全市共1826 个村民委员会(建制村)。

(二)焦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面临的问题

1.农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改水改厕任务艰巨

农村卫生设施方面,使用普通旱厕的仍占绝大部分,而使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的比例仍不足半数,改水改厕任务依然艰巨。农村生活方面,生活能源主要是煤以及电,大量燃烧煤会造成大气污染,而电的消耗无形中会增加能源的消耗。农村还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焚烧秸秆,这会造成大气污染,给周围环境带来巨大影响,甚至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农村生态环境现状亟待改善。

2.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欠缺

农村通暖通气严重滞后,实现污水集中处理的农村占据比例较低,农村基础文教卫设施也是严重欠缺。虽然大部分农村有医疗卫生机构、卫生室,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仍然突出,主要是体现在一些卫生机构、卫生所医疗资源有限,而且农民基本上没有什么养老保障。当前农村基础设施的欠缺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阻碍了当前焦作市新农村的建设。

3.农村村民素质较低,环保意识淡薄

通过调查发现,农村村民的整体学历水平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的文化素质也较低。绝大部分农村相关人员学历不高,导致相当一部分村民素质不高。通过实地考察发现农民的环保意识淡薄,首先,农村家里多有养狗养猫养鸡等家禽的现象,往往家里的家禽都没有圈养,这直接影响了村容村貌,而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其次,村里配备了垃圾桶、垃圾箱,但是仍存在垃圾随处乱倒的现象,农村村民环保意识淡薄。

4.农村村民思想认识不足,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农民是村庄的主人,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直接受益者,是村庄建设理所当然的主体。从调研可以看出,仍存在一些村民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全不了解,农民群众参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还未被充分调动起。一方面反映出相当一部分农民环保意识淡薄,对自己生存生活的环境的漠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政府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将相关政策、制度科普宣传到位。

四、焦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规划,推进农村布局调整

规划是建设的先导,规划工作的滞后严重影响农村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制定科学的新农村规划是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问题,也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方面。焦作市目前有一千八百多个行政村,其中很多村庄并没有规划,结合焦作农村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规划,按照统筹城乡、覆盖全域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展修编完善县(市)域村镇体系规划工作,并将分批分期对村庄进行规划,明确乡村布局以及不同区位、不同类型农村的人居环境改善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合理确定整治重点以及改善目标,建议将行政村分为城中村、城郊村、城外村三个层次:城中村,重点进行城市社区化改造,化村为城;城郊村,重点推进城乡一体化,城村相融;城外村,重点抓好城乡均等化,村村提质。

(二)加强监管,形成常态化推动机制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一项长期稳定持续开展的工作,要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每项任务、每项整改落到实处,焦作市在2014 年建立的“一室四组”运行机制就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一室”就是市委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总指挥调度和督查,“四组”就是根据工作性质,把39 个成员单位分别纳入产业发展指导组、基础设施建设指导组、社会事业发展指导组、基层政权建设和帮扶工作指导组。“四组”中的各成员单位把本职工作中与“三农”有关的部分列出,共同放入全市新农村建设大格局中统一安排。这就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活力,把具体工作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具体的人上,形成相互借力,集团作战,整体推进,形成了横向联动机制。这个机制可以长期坚持下去。

(三)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农村基础设施涉及生产性基础设施、生活性基础设施、人文基础设施以及流通性基础设施四大类[3]。焦作市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要以方便快捷为导向,大力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和村级服务体系建设,根据村庄人口情况建设不同规模的综合服务中心,具备村务活动、医疗卫生、警务治安、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放心购物、幼儿教育等功能;不具备建设条件的村庄,按照就近原则,与周边村庄联合共建,共享服务。

(四) 加强宣传,提升农民环保意识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需要农民的积极配合,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主体是农民,改变农村居民的陋习,提升农民的环保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充分灵活运用讲座、广播、宣传板报、标语等形式,让农民了解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内涵和重要性,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与个人、家庭的生活息息相关。现在很多农民愿意接触新鲜事物,可以借助网络新媒体,推出环境保护相关的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适时开展一些讲座,借助图片、视频等,使他们更生动形象的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教育引导他们投入到改善周边人居环境的工作中去,自觉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