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现有特点与未来发展*

2020-12-08郑慧来凤仪

山西档案 2020年3期
关键词:瑶族文化

郑慧 来凤仪

(1.广西民族大学民族研究中心 南宁 530006;2.南宁市档案局 南宁 530028;3.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南宁 530006)

瑶族档案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文所指的瑶族档案文化,是从广义的角度去定义的,既包括狭义的瑶族档案文化,即由档案信息和档案载体组成的档案本体,也就是瑶族档案实体文化,也包括人类采取各种方式有效管理和利用瑶族档案实体文化成果而创造出来的瑶族档案事业文化。[1]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指瑶族档案文化通过个人、群体、组织、大众等媒介或路径进行扩散和传播。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复杂的特点,比如惠及个人、民族、地区、国家和全球;传承与创新同步;官方性与民间性兼有;物质化与非物质化并存;内化与外化同在;线上线下合力联动;单列式与组合拳相结合等。未来发展趋势将朝着瑶族档案网站建设应更加突出特色和健全功能;开通瑶族档案官方和非官方微博、微信,扩大微信朋友圈;与大型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直播网站、手机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合作;设计并推出瑶族档案文化游戏 APP;利用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瑶族档案文化“走出去”等几个方面迈进。只有这样,才能逐步达到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实现瑶族档案文化的最大值。

1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现有特点

1.1 惠及个人、民族、地区、国家和全球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加强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有助于促进传播者和受众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心理素质等综合素质的优化;从瑶族的角度来讲,加强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有助于族人加深对本民族来源、迁徙、发展、繁衍、生活、生产、民俗风情等历史文化的了解,对内搞好团结,对外反对分裂;从地区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瑶族居住的区域多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民族与民族之间的交往经常发生,传播瑶族档案文化,有利于其他民族了解瑶族的风俗习惯,在民族间的相处中多一分理解与包容,少一分敌视与冲突,多一分学习借鉴,少一分故步自封,从而维护地区的社会稳定;从地区档案文化教育事业和档案管理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加强瑶族档案文化传播,不仅可以使民族学、档案学、传播学、文化学等学科的教学素材更加丰富多样,还可以为地区档案管理行业的建设发展提供具有地方性和民族性的馆藏资源,使档案事业的文化底蕴更加深厚、民族特色更加鲜明;从国家的角度来讲,充分运用各种传播媒介和渠道加强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加快档案强国和文化强国建设步伐的有力保障,有助于不断巩固团结统一和谐文明的多民族国家;从全球的角度来讲,瑶族档案文化的对外传播有利于加深世界对瑶族的了解,有利于增强海外瑶人的民族认同和身份认同,提升民族凝聚力,让爱国主义情怀激荡精神力量。

1.2 传承与创新同步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路径,种类繁多,既有历史传承下来的传统的传播路径,也有信息时代不断涌现的新型传播路径。传统视听型路径分为语言、汉字、广播以及电视。瑶族自古以来只有语言,没有本民族普遍通行的文字。通过学习、掌握和习用汉字记载历史,瑶族社会演进史发生了重大变化。汉字的习用,使刻木记事等原始记录形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出现了大量用汉字记载的瑶族经典文献,如《过山榜》《千家峒流水记》《民歌唱本》《师公唱词》《盘王歌》等,这些汉文文书的流传有助于瑶族档案文化的一代代传续。网络型路径包括互联网、以手机为主导的移动网络以及自媒体。中国瑶族博物馆(广东瑶族博物馆)坐落在连南瑶族自治县高寒山区自愿移民示范区内,于2013年1月对外开放,是目前全国馆藏最多、最齐全、最成体系的瑶族专业性博物馆。该馆的网站有《本馆概况》《陈列展览》《藏品鉴赏》《多彩瑶族》《学术相关》《瑶绣研发》《教育活动》《文物征集》《服务信息》等几个栏目组成。[2]对于青年一代来说,创新型的传播方式更能贴近他们的喜好和习惯,为瑶族档案文化的不断推陈出新提供保障。

1.3 官方性与民间性兼有

官方性主要体现在文化教育机构和广播电视等传播路径之上,民间性则主要体现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之上。

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先后创办学术刊物《史海与兰台》、《兰台园地》,由学科带头人担任顾问、系主任担任主编,学生担任美编、编辑和封面设计等工作。学生撰写的新闻、论文如能通过老师的审稿即可发表,获得稿费和样刊;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的过程中,及时地把学生引导到对当前档案理论与实践中最热、最突出、最急需解决的问题的研究上,进一步训练其写作和科研能力。[3]在2014年上半年期的“家乡档案”栏目中,2012级的学生们通过参观档案馆、博物馆、借阅县志、上网查找以及在网上发帖等形式积极搜集自己家乡的文字、照片等档案资料,撰写文章并刊登,其中不乏瑶族学生对自己家乡的档案文化的热爱和展示。

笔者在手机上搜索含有“瑶族”字眼的公众号,搜出了“瑶族文化”。据介绍,此为一个个人公众号,其编辑也是瑶族人,作为瑶族文化的传承人,传播瑶族文化成为该公众号的责任、义务和基本方向。该公众号有723篇原创内容,9人关注,设置了三个板块“文化习俗”、“号内搜”、“影视文字”,其中,“文化习俗”下设“服饰、婚俗介绍”、“度戒、姓氏、分布”栏目;“号内搜”下设“本号精品合辑”、“节日大全”、“歌曲与电影”栏目;“影视文字”下设“理念瑶族盘王节”、“瑶文瑶语与宗教”栏目。纵观其内容,很多都与瑶族档案文化有关,也是传播瑶族档案文化的一个平台和路径。

1.4 静态化与动态化并存

静态化指的是静止不动的传播路径,包括传统的印刷型路径。动态化指的是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的传播路径,比如民族迁徙。

印刷型路径包括报纸、期刊和非定期档案文献出版物。报纸出版周期短、价格低廉,一些报刊在搜集档案、解读档案、宣传档案文化、增强公众档案意识方面的作为更是不可小视。《人民日报海外版》《广西民族报》《湖南日报》《永州日报》等国家级和地方性报纸都曾对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做了专题报导。2017年4月2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刊登了瑶族人林虹的文章,传播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蝴蝶歌。[4]2016年5月6日,《广西民族报》刊登文章,对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办公室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理和研究《评皇券牒集编》《田林盘瑶民歌》《还盘王愿》等瑶族古籍,发掘、保护和传播瑶族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专门报道。[5]《湖南日报》于2015年8月27日刊登文章,提到近几年来,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语言学及濒危语言研究小组在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等地搜集了大批字带、字被等带有瑶族古文字符号的实物材料,及一些有瑶族古文字的石刻、石碑。[6]2018年1月22日,《永州日报》登载了陈美淇等人的报道“江永女书江华评皇券牒入选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永州市的江永女书档案、江华评皇券牒被收入第一批《湖南省档案文献遗产名录》。[7]

瑶族从远古时期开始就一直在不断迁徙,逐山而居,食尽一山则又开始迁往他处,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瑶族从炎黄时代生活于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发展到明末清初足迹遍及广东、广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等南方六省,部分远徙到东南亚的越南、老挝和泰国,20 世纪 70 年代还有一部分人去了欧美。在迁徙途中,师公和道公们随身携带瑶族道经手抄本,在传教的同时,也传播了档案文化。因为瑶经不仅成书时间大多为清代和民国年间,较为古老,而且内容丰富,除了宗教以外,还有天文、地理、历史、医药、音乐、舞蹈、绘画、神话传说及民间歌谣,都是瑶人世代传承下来的原始的历史记录。

1.5 内化与外化同在

内化指的是从内部作用于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比如瑶族节庆,外化指的是从外部作用于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比如LED显示屏。

美国瑶族的“盘王节”,保留了与我国瑶族盘王节一样的一整套仪式和基本内容,包括祭祖、请神、娱神、歌舞等。还有师公主持祭祖仪式时所使用的瑶族经书和道具,均为瑶人不断迁徙的过程中一直随身携带或者自己亲手制作的。加利福尼亚州的李文周为了能在美国继续保存原汁原味的祭祖仪式,亲自描画制作了各种道教尊神和十八神像,并保管着一张从老挝带到美国的长为10米的完好无缺的《过山榜》。当美国瑶人要举办一年一度祭祀盘王的活动时,每个姓氏均要派出代表参加。尽管受到西方宗教信仰的影响,一部分瑶人信仰基督教,但大部分瑶人仍然像他们的祖先一样虔诚地供奉盘瓠,瑶人社团里面依然坚持挂灯—成丁仪式。[8]

LED显示屏不生产瑶族档案文化,它们只是瑶族档案文化的搬运工。LED显示屏在档案领域的运用,比较常见的就是瑶族地区档案部门在办公楼大厅中竖立一块面积比较大的LED显示屏,公开该馆的基本情况介绍、近期工作动态和通知文件等。瑶族地区高校和其二级学院也装配有LED显示屏,用于播放校训、新闻和其他信息等。如果能够播放一些有关档案文化的信息,比如档案馆的开放时间、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档案的种类和价值、地方民族档案文化等相关内容,将起到更好的传播作用。

1.6 线上线下合力联动

瑶族地区档案馆、高校等文化教育机构在传播档案文化方面一直注重采用线上线下多种方式,合力加强传播效率和效果。

广西民族博物馆采用多种渠道,线上线下合力运作,全方位开展瑶族档案文化传播。广西民族博物馆实体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通过展览、生态博物馆、科学研究、鉴赏、志愿者服务、开辟研学基地等方式传播瑶族档案文化。该馆的常设展览有《五彩八桂——广西民族文化陈列》,介绍广西12个世居民族的传统文化,分为“序厅”和“家园”、“霓裳羽衣”、“匠心神韵”、“和谐乐章”四个展区,内容包括广西各民族概况、居住与环境、生产生活方式、染织与服饰、民间工艺、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歌舞戏剧、宗教信仰等。在该馆官网上,有生态博物馆虚拟展厅,展出了包括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在内的广西11个生态博物馆的信息。南丹里湖白裤瑶生态博物馆专栏分为简介、云中漫步、虚拟展厅、精彩非遗、物质遗产等5个小版块,全面传播瑶族档案文化。[9]

1.7 单列式与组合拳相结合

瑶族档案文化的诸多传播路径既可以独立起作用,也可以进行多种不同组合,以发挥更大的效用。如果以传播内容为导向选择档案馆作为传播路径,那么其档案文化传播的主体内容是档案实体文化和档案事业文化。如果以传播对象为导向选择图书馆作为传播路径,那么图书馆这个知识的宝库、学习的圣地就能使那些对档案知识有兴趣或喜欢档案文化的利用者(如历史爱好者)得到一定的满足。如果以传播效果为导向选择博物馆作为传播路径,那么博物馆以文物为主、以档案为辅的展出内容组合形式难免使档案文化的表现不够突出和鲜明,传播效果常常显示为观众对文物感觉鲜明而深刻而对档案感觉模糊而浅显。

为了获得理想的档案文化传播效果,出现了档案馆与其它文化教育单位合作的新型传播路径。如档案局和高校合作,建立教学和科研基地,成功范例有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与广西民族大学多年的合作。2011年起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设立“兰台奖学金”,用于奖励广西民族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的优秀研究生和本科生,其中包括瑶族学生;每年6月9日国际档案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两家开展档案展览和宣传等活动,都邀请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师生参加;每年《广西档案》都刊发广西民族大学档案学专业师生的投稿,其中不乏反应瑶族档案文化的内容;近几年两家单位合作申报并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多项,包括《基于多元需求的少数民族档案文化产品开发研究》等;2017年,两家单位共建广西档案人才教育培训基地;2019年6月,广西民族大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获得2019年广西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暨联合培养基地示范建设项目立项......通过以上种种措施进行档案文化传播。

2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未来发展

2.1 瑶族档案网站规划建设应更加凸显特色和功能

据调查,目前尚无任何一家瑶族自治县档案局开通档案信息网,因此未来在开通和建设瑶族档案网站方面,应该大有可为。在规划设计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应把互联网传播作为现在和未来优先和重点使用的路径。

(1)突出瑶族档案网站的特色。首先,要推进瑶族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加强瑶族档案馆馆藏瑶族档案资源数字化,充分及时地把开放的数字化瑶族档案放到网上以便社会大众利用,使多媒体瑶族档案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其次,重点展示表现当地瑶族民族文化特点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节日庆典、风俗习惯、人际往来等内容的档案信息。最后,加强对瑶族档案文化档案资源的整理和优化,通过对分散零星的瑶族档案信息内容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提取、凝练、整合与重组,再造瑶族档案文化产品,凸显瑶族档案网站的特点。

(2)为了强化瑶族档案文化的传播,瑶族档案网站应具有多功能性。在版块设计上,主要分为行业信息、馆藏档案信息、档案开发利用,特色档案资源等,基本功能应全面覆盖政务公开、档案信息查询、档案编研成果展示、网上展厅、交流合作等。除了这些基本功能,还应在进行学术研究、实施主题教育和推动文化休闲等几个方面加快建设,借助瑶族档案信息网站这个信息化平台将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给每一位关注它的网民,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目标和效果。

2.2 开通瑶族档案官方微博、微信,扩大微信朋友圈

(1)瑶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在开通档案网站的基础上,为了适应手机用户的需要,还可以开设官方微博和微信官方账号,借助其“短、平、快”的优势,加强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的效果。在微博的发布内容方面,可以根据行业宣传工作的要求和社会公众的兴趣点,有选择性地发布瑶族档案信息;在发布方法上,最好以图文并茂、声像兼有的形式,引起网民的关注、参与和分享。

(2)管理好微信公众号,需要在三个方面多下功夫:第一,跟行业密切相关,突出行业特色。瑶族档案部门要不忘其本职工作和创办微信公众号的初心,牢记为民服务的使命,朝着便于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自助查阅馆藏档案信息、申请档案借阅、咨询档案相关问题的方向努力。第二,做出色的“标题党”,要在策划活动主题、制作宣传材料、拟写稿件标题时,给出最有创意最能吸引人的标题来赢得更多的人注意,起到扩大宣传自身的效果。第三,提升美编设计水平,把图文编辑得更有视觉冲击力和美感。图文编辑器如秀多多、易企秀、秀米、易企微、兔展(场景)、爱微帮、微小宝等都可以有选择性地使用。

(3)创建以瑶族档案部门为群主的微信圈。以瑶族档案部门为群主的微信圈,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档案馆室业务微信圈。上可接受上级档案业务指导部门的指导,知悉上情;下可指导下级档案科室的具体业务,洞察下情。另一种是档案部门与社会各界互动的微信圈,内容主要是瑶族档案征集、开发与利用。群主应为档案部门的工作人员,在瑶族档案微信圈上保持高度活跃,对群友关心的瑶族档案征集与利用方面的问题,要热心解答。档案部门领导需要对群主的工作予以关注和扶持,在时间和绩效上都需要采取一定的鼓励和奖励办法。

2.3 与大型门户网站、视频网站、直播网站、手机视频客户端等新媒体合作

(1)瑶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可以与大型门户网站合作,进行瑶族档案文化传播。首先,公开具有导火线性质的瑶族档案内容,引导社会大众加入瑶族档案的收集、诉说瑶族档案背后的往事。此外,设计公众参与栏目,细分若干主题,上传馆藏瑶族照片档案,邀请广大群众辨识照片。知情人介绍照片的由来、内容和意义,有较大价值的,档案部门可以予以奖励,以增强社会的瑶族档案意识。[10]最后,利用时下流行的快手、美拍、抖音等形式自行录制短视频和小视频,传播瑶族档案文化。

(2)瑶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可以与视频网站、直播网站、手机视频客户端合作,进行瑶族档案文化传播。瑶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可以利用自身的瑶族档案资源,与视频网站、直播网站、手机视频客户端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制作和发布质量高、内容多和角度新的瑶族档案专题视频,介绍瑶族档案实体文化和瑶族档案事业文化,开辟瑶族档案类节目专区,挂在档案网站上免费提供给群众观看,并提供下载服务。

2.4 设计并推出瑶族档案文化游戏 A P P

(1)针对青少年人群这个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瑶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博物馆可以与手机软件开发商合作,设计并推出瑶族档案文化游戏 APP,把瑶族档案内容所反映的历史事件设计成一个有时间、场景、人物、情节的益智游戏,使青少年在娱乐中学习、熟悉和掌握历史文化。盘王歌、梅山图等都是不错的选题。

(2)瑶族地区各级档案部门可以与手机客户端展开合作,把节目目标对准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学爱好者、教师学生群体以及自由撰稿人群体,开设“瑶族历史与文化档案”栏目,鼓励各类有兴趣的人群积极加入,与瑶族地区各级档案局(馆)共同参与对瑶族历史与文化档案的探讨和研究,增强社会各界对瑶族档案文化的熟悉度和关注度。

2.5 利用国家重大战略,推动瑶族档案文化“走出去”

搭上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东盟合作论坛等重大战略的顺风车,中国文化包括瑶族档案文化也要“走出去”。

瑶族档案文化“走出去”主要包括“送出去”和“卖出去”,目前处于从“送出去”过渡到“卖出去”的过程中。我国各级政府、文化事业单位和文化类企业是文化宣传和交流的主要实施主体,其特征是以传播者为中心,以受众为目标,运用市场化和非市场化的手段推动文化传播,通常使用在目标国家进行广告宣传、组织文艺演出、赠予文化产品等形式。但是,由于对传播、流通规律重视不够,对目标受众研究不够,对时代、地域和消费需求考虑不够,导致效果并不理想。以前,我们主要采取非市场机制把瑶族档案文化免费“送出去”,赢得了社会效益却失去了经济效益;以后,我们要逐步转向市场化机制,通过正常的对外文化贸易把瑶族档案文化“卖出去”,要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的目标。从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效果上来看,文化企业在市场中的作用要加以重视并得到发挥,政府为引导,文化事业单位为主导,文化企业为主体的方式应该是最优组合,通过官方渠道和民间渠道,一起把瑶族档案文化“卖出去”,既对外输出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档案文化产品和服务,也能更好地展现中华文化的价值和影响。

不管是“送出去”还是“卖出去”,瑶族档案文化都要走出去,政府、文化事业单位、企业要联合起来,拿出瑶族档案文化精品,选择合适的时机向全世界推出。比如在“中国文化周”、“中国非遗文化周”和国际影展期间播放和出售瑶族地区档案部门与影视媒体合作拍摄以瑶族档案文化为题材的动画片;在“文化遗产日”和“国际档案日”举办瑶族档案精品展览,出售文化创意产品。

3 结语

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涉及民族、档案、文化、传播等学科和领域,在坚定文化自信和“走出去”战略的大环境下,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更要善于总结经验教训,吸取其他文化传播的先进做法,结合少数民族档案文化的特点,一步步达到瑶族档案文化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实现瑶族档案文化的最大值。

猜你喜欢

瑶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瑶族织锦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传承
云南瑶族银饰探析与开发利用
谁远谁近?
金秀瑶族长鼓舞传承的文化生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