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规则意识需要温和而坚定
2020-12-07黄春燕
黄春燕
家庭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大人端着饭追着喂孩子的场景;公共场所里,总是有孩子不顾旁人大声喧哗。这些都是孩子缺失规则意识的典型表现。3-6岁是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规则不是束缚,而是让行动结果更加有保证,让生活拥有更多的自由和快乐。养成规则意识,有助于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为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成人需要及时引导孩子认识规则、理解规则、制定规则、遵守规则。
环境影响规则培养方式
孩子的规则主要体现在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约束和养成,好的习惯会使孩子终身受益,不好的习惯则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的主要活动区是立规矩的理想场所,培养规则意识要从家庭、幼儿园入手。
家庭规则建立“五步走”。良好的家庭规则除了对孩子的日常行为起到引导和约束作用,还会使孩子在实践中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在不同家庭里,家长立规矩的方法各不相同,但目标都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质,使其健康成长。家长应怎样建立有效的规则?
第一,叙述规则要简洁清晰。3-6岁的孩子,受到理解能力的限制,需要家长简单的、指令性的表述。例如孩子企图触摸电器时,家长要及时说“停止,不能摸”,而不是“离它远一点”等模糊指令。第二,规则要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甚至可以和年龄适当的孩子展开讨论,斟酌修改。家庭规则是家人间顺畅沟通的保障,而不是制造矛盾的工具。第三,提前说明孩子不遵守规则的后果。如果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则需要家长灵活处理。第四,规则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调整,难度与对应性都必须匹配实际生活内容。建立规则的初衷是为了让生活更有秩序,而不是让人机械地服从。第五,家庭规则要有唯一性,家庭成员要有统一的意见。一旦有人出现背离,会使孩子感觉混乱而无所适从。
家庭中每一条规则在建立、实施初期,都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而产生冲突,家长要做好与孩子展开拉锯战的心理准备。一条好规则的真正确立,需要家长始终保持温和的坚持,从而使好的规则与孩子相伴,有利于孩子养成良好习惯,塑造优秀品质。
依托幼儿园游戏,建立规则意识。在家庭之外,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在幼儿园度过。幼儿园的教育主要围绕游戏展开,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教师应引导孩子通过游戏探索世界,通过游戏培养规则意识。规则是游戏的本质特征,在开展游戏之前,教师应该给孩子讲清楚游戏规则,犯规就会被罚暂停一次,孩子为了能继续参加游戏,便会遵守游戏规则。游戏过程中,如果有孩子犯规了,经过教师的教育之后,孩子再次参加游戏时便能较好地遵守游戏规则。
教师想利用游戏产生的强大吸引力,使孩子建立规则意识,就需要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开展孩子喜爱的游戏,在游戏的愉快体验中达到让孩子了解规则、巩固规则的目的。比如“娃娃家”角色游戏,孩子通过扮演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角色,模仿生活中人们的语言、行动。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着不同身份的人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实践着社会所要求的行为规则,并逐渐把社会的规则变成自己的主动行为,进而迁移到生活中去。
在幼儿园中,除了游戏,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还有很多培养规则的方式,如排队喝水、排队如厕、排队洗手、排队取餐、排队做操等。通过不同环节的规则实施,配合不同的主题教学,同时借助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孩子能够直观地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从而认识到遵守公共规则是文明的表现。
把握三原则,推动规则培养进程
规则意识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多方共同努力。为使规则的利用达到最好的效果,可以按以下三个方式推进孩子的规则培养过程。
个性与规则的统一。在孩子的教养问题中,保持个性与建立规则同等重要。不要规则的个性是可怕的,可能带给社会危害,也带给孩子烦恼;盲目制定规则,压制个性的发展也会产生矛盾。
如何平衡个性发展与规则建立?规则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实际情况做出调整,使他明白规则的意义。实际上,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验,好奇心和求知欲極强的孩子在温柔的劝说下并不会立即听取建议,反而会做出家长所禁止的行为。这些个性具有鲜明特点的孩子,需要父母坚持劝说,采取积极的引导策略,同时给予适当惩罚,才会遵守规则。
亲子沟通助力规则搭建。亲子之间无话不谈,是家庭教育中最理想、美好的状态。良好的沟通是孩子愿意遵守规则的基础。亲子间坦诚的交流,使得很多问题得以在和谐平静的沟通、包容理解的氛围中得到解决,有利于孩子形成优良的个性。家长在舒适的沟通氛围中可以近距离地观察孩子,和孩子一起成长,和他们一起感受生活,从而建立家庭特有的规则,每条规则都是令人信服且充满弹性的。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这里的“自由”,是指给孩子充分发展潜力的自由,充分探索和认知的自由。孩子在游戏或者与同伴的交往中,会自动约定一些规则并能很好地遵守它,例如游戏规则、卫生规则、交通规则等。这些规则是孩子在生活中、游戏中自主建立的,符合孩子身心发展与内在需求。孩子愿意遵守自己创造的规则,一旦孩子创造的规则被破坏,他们会十分生气。在孩子眼中,用自己创造的规则进行交往、开展游戏是具有极大趣味性的。
由此可见,提高规则意识、养成规则行为,需要长期努力。首先,成人要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让孩子在平等、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中获得发展。其次,充分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制定适合他们能力和兴趣特点的规则要求,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通过抓住教学活动和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持续不断地为孩子提供体验、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养成习惯。孩子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便不用再借助记忆,规则也能很容易、很自然地发挥作用了。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实验幼儿园)
责任编辑:陈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