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2020-12-07陈园园朱美玲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20年9期
关键词:技术推广

陈园园 朱美玲

[摘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实现现代化农业的关键。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其中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是将先进农业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对推进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协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实地考察和数据调研,本文阐述了新疆克拉玛依区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的基本情况,分析了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合理建议,为克拉玛依区优化推广方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克拉玛依区;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技术推广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200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种养结合农业模式的实施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1]。2020年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均强调要发展种养结合模式,加快先进种养结合技术集成创新与推广应用,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农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利用。在适度规模经营下,结合先进生产技术,种养结合农业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實现物质能量在种植和养殖之间的双向流动[2]。

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既有利于提高农田作业效率、调整农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又能促进农产品增产提质、农民增收,对整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新疆地区独特的气候、地形、人员分布等情况,使种养结合集成技术在推广中面临较大阻力[4]。因此,根据当前克拉玛依区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的推广情况,建立高效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提高推广服务水平,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克拉玛依区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的基本情况

1.1 克拉玛依区简介

克拉玛依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的中心城区,是全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全区面积3 833.4km2,占全市面积的49.6%,管辖农业综合开发区管委会、小拐乡政府等6个街道办事处,67个社区居委会,3个行政村,1个牧场。克拉玛依区的农业发展以种植业为主,随着循环经济的不断推进,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成为新的发展方向,以满足当地居民肉蛋奶需求为初衷、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形成了“奶牛-苜蓿/青贮”“蔬果-沼气”“猪-玉米”等多种种养结合模式。

1.2 推广主体与推广方式

随着各种农牧配套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投入使用,除政府农技推广部门外,克拉玛依区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也成为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的主要推广者,形成了“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推广模式。根据种养结合模式的技术需求,主要推广内容包括饲草料高产高效栽培、残膜回收、秸秆综合利用、全日粮饲喂、自动化挤奶、疫病防控、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灾害防御等智能化、自动化集成技术,推广单位也形成了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推广方法。

1.3 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方法

截至2019年年底,克拉玛依区共有耕地7 866.7hm2,全产业链龙头企业1家,以自营或合作方式实行种养结合模式的合作社6个。本文选取了4个有代表性的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单位进行分析,见表1(已对样本单位名称进行非实名化处理)。

(1)技术指导。政府部门重点扶持了以LC公司为主体的龙头企业,该公司拥有全区最高标准的种植、养殖和乳品加工全产业链集成技术及指导团队。为产出优质饲草料,LC公司对3 333.3hm2农田的承包户提供田间技术指导,并向奶牛养殖户推广先进饲喂技术,提高产奶量,带动200户农户使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促进了区域种养结合集成技术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2)技术服务和指导。SH公司是智慧农业的领军企业,在玉米种植水肥、病虫大数据实时监测和智能水肥中控伺服系统联动应用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其共向7个种植大户和农业公司提供了大数据采集智能装备、软件和信息技术、田间技术指导等农业生产服务,累计推广玉米种植面积2 000hm2。

(3)技术示范和培训。RJ农民专业合作社以蔬果种植为主,建立了1 200m3沼气池,在自有种植基地内,向农户提供地膜和大棚综合利用技术及地膜回收、沼液沼渣还田技术的示范,并根据农户的实际生产需求对其进行技术培训,带动了12户农户应用大棚种植技术和粪肥沼气发酵技术。

(4)提供畜禽防疫服务。BHY农民专业合作社存栏268头奶牛,拥有2名专业的防疫人员,通过向其他养殖户提供畜禽疫苗接种、检疫、防疫等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有针对性地对15家畜禽养殖户进行了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

2 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体系管理机制不完善

克拉玛依区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采用“政府+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模式,由政府主管部门下达推广任务,并对推广单位进行直接领导和监督。基层合作社作为当地开展推广工作的主力,却存在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推广的效果。

在实际推广工作中,部分合作社对内部推广人员的统筹安排不到位,合作社之间缺乏协调管理,导致种植和养殖技术推广“两张皮”,与“种养结合”理念严重脱节。各农民专业合作社“各自为政”,按照行政指令,只负责种植、养殖某一环节的技术推广,对其他合作社的推广工作以及农户对技术的使用情况不承担连带责任。在经济利益驱使下,部分合作社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考虑种养结合技术推广的整体效益,导致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效率低下,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削弱了集成技术共同作用的效果。

2.2 推广人员力量不足,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油城克拉玛依是工业型城市,考虑从事二三产业所得的薪酬和工作性质,多数人对农技推广工作缺乏兴趣,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队伍整体存在人才稀缺和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见表2)。首先,推广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现有推广人员数量在农业从业者的总人数中占比偏小,且推广人员年龄多在45岁左右,部分人员对推广服务力不从心,一些无法胜任工作的人员长期停留在技术推广岗位上,工作怠慢。其次,推广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对先进技术的学习和接纳能力各有差异,知识的断层使技术推广服务缺乏专业性,降低了推广工作的有效性。

2.3 财政补贴结构不合理

不合理的财政补贴结构限制了推广工作的开展进度和效果。一方面,根据克拉玛依区财政补贴标准(见表3),政府财政补贴主要倾向于对规模经营的龙头企业的扶持,而在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补贴较少。合作社推广人员少、任务重,现投入推广的经费仅能实现基本的生产技术指导,不足以支持种养结合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工作,忽视了对农技推广单位的人、财、物的管理。另一方面,补贴政策实施门槛高,对小农户的支持力度不够。2020年全区第二批享受补贴的仅有2人和2家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共计发放补贴金额15.9万元。虽然种养结合适度规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但在实际推广中小农户种养规模小、经营成本高,获得的机械购买补贴金额较少,导致先进技术“入户难”,种养结构失衡,阻碍了推广的进程[5]。

3 种养结合技术推广应用优化措施

3.1 建立健全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体系

農民专业合作社作为推广单位能够充分发挥对农户的吸纳作用[6],因此,根据区域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体系是促进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手段。首先,按照专业技术类别设置农牧配套的集成技术推广部门,如植保技术、养殖技术、秸秆饲喂技术、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等推广部门。其次,建立多元化、整体式的基层农民专业合作社推广体系。可以将推广体系设置为四个层级,依次为区农技推广管理监督部门、科研单位、合作社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组织、各推广部门负责人和基层推广服务人员。同时,加强部门合作,鼓励联合行动。根据利益联结机制,使各推广部门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关系,对推广对象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指导和监管[7],避免因品种选择不当、技术操作不规范等问题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打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3.2 加强技术人才引进和培养

树立人才意识,重视对农技推广人员服务质量的考核和技术的提升。在人事招聘方面,完善现行人事招聘制度,通过制定相关福利政策,吸收外部专业技术推广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加入当地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工作,为推广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方面,结合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量和推广成果,定期发放绩效奖金,细化考核标准,优化考核结构,合理确定职称考评依据,以提高推广人员的服务积极性和有效性[8]。在人员培训方面,加强对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人员的技能培训,缩小推广人员之间的差距,提高推广人员专业技能,建设一支成熟稳定的种养结合技术推广队伍。

3.3 建立有效的费用共担机制

政府部门需扭转惠农资源向龙头企业倾斜的局面,大力支持种植、养殖科技研发,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对合作社推广人员的技术培训,通过建立有效的费用共担机制,助力种养结合先进技术的推广。

第一,建立政府和科研机构费用共担机制。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模式,与高校、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进行科技创新和研发,费用支出均等分摊。比如,科研单位利用国家科研资金,承担技术创新人员的分配和50%的技术研发费用,并负责后期技术推广后的田间指导工作;政府部门利用财政支出,负担50%科技研发费用,并提供科研成果示范基地,对新技术的可行性和效益性进行实地检测,促进科研成果的成功转化。

第二,建立政府和合作社费用共担机制。为支持合作社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现有推广补贴的基础上,政府应承担合作社开展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的宣传费用,减少合作社的推广成本,使合作社能够在推广工作中获得利润空间,提高推广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根据实际需要,由政府部门出资聘请专家,对推广人员进行定期的种养技术集中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以保证农技推广的专业性。

第三,构建政府和农户费用共担机制。基于工作成效和风险承担能力的考量,为支持小农户使用先进种养技术,应适当降低养殖方面补贴标准,提高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额度,分担农户经营成本,促进种养业平衡发展;并对经营种养结合和购买先进机械的农户给予小额信贷和农业保险支持,提供订单和销货渠道,降低农户的经营风险,增强其投资信心。4 结 论

种养结合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弥补克拉玛依区劳动力不足的短板,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化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因此,在开展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推广工作中,更要注重对推广体系管理机制进行合理优化,加强人员和财政管理,将政府、农户、技术、市场有机结合,使种养结合集成技术在循环农业发展中发挥出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杰,杨洪建,蒋小忠.强化科技创新 实现藏粮于技[J].江苏农村经济,2017(1):34-35.

[2]伏圣鑫.欠发达地区种养循环农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4):59-60.

[3]张贞.种养结合型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2):14.

[4]李先梅,陈玉兰.新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探析[J].农业展望,2019,15(6):67-70.

[5]芦千文,司智霞,左示敏.基于农户行为理论的农技“入户难”成因和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4,42(12):490-492.

[6]范凯文,赵晓峰.农民合作社重塑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实践形态、多重机制及其影响[J].中国科技论坛,2019(6):179-188.

[7]闫艳燕,余国新,杨爽.新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对策研究[J].北方园艺,2015(2):186-192.

[8]崔莹,葛立群.沈阳市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研究与探索[J].农业经济,2019(7):6-8.

猜你喜欢

技术推广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技术推广对策分析
浅谈农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林业技术推广现状及发展对策
提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能力的思考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农业技术推广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进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发展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