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传播的变化与发展趋势

2020-12-07陈红

记者观察·中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广播变化发展趋势

陈红

摘要:在传播更新迭代的背景下,适应与变革就成为传统媒体的必修课。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业,如何在保持自身发展特色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模式和方向?本文将立足新媒体环境,对广播新闻传播的变化与发展趋势进行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变化;发展趋势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传播的变化

(一)传播方式的变化

广播因速度快、范围广、节目互动性强、内容及时播报,具有强大的社会舆论引导功能。但是广播内容稍纵即逝,难以保存现场(除非刻意去录音保存)成为它最大的不足。新媒体不但能够图文、音视频同步,过往的稿件及刊发的内容还可以随时查询到,从传播的角度看,既广泛又可互动,同时还可以寻找过往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信息的采集方式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新闻记者不再是唯一的信息采集和传播主体,他给每个人都预留了传播空间,人人都可是信息的传播者。

(二)受众需求的变化

在新媒体没有出现时,广播节目一般都是播什么内容,受众就得听什么内容,受众是没有选择权的。在新媒体环境之下,受众也会挑剔于内容的选择,他们对广播有了新的要求。更多的是希望内容是多元素的、推送能够合自己的心意。同时,他也希望自己也能成为内容的制作者,有更多的参与性和发言权。还有一些听众希望广播也能够像电视画面一样,可以看到真实的人。

(三)行业格局的变化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不再是那种定时定点的收听收看节目,一些先知先觉的传统媒体早巳经开始了融合调整,拾遗补缺。诸如,研发属于自己的APP,并成立专门团队进行维护,注册了官方微博,建立微信公众号、抖音号,积极探索网络直播模式,进一步增强广播节目的时效性和趣味性。这些不足以扭转发展的局面。要想更好地发展,还需要在更多方面下大力气。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播传播的发展策略

(一)创新发展理念

首先,准确定位受众群体,抢占市场。第一,广播频率需要重新定位,整合优质资源。时代烙印下的广播专业频率繁多,音乐、交通、经济、旅游、新闻等频率,频率相互之间泾渭分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综合性内容的需求越来越凸显。就要求频率名字专业标签性不是那么明显,利于做更广更综合性的内容。第二,节目重新定位,架构需更科学。不论是全天整体架构的设计,还是一档节目的内容选取,都应该本着受众喜欢什么、需要什么、传播什么为主基调,随时调研受众喜好,借用大数据制作出受众喜欢的节目。

其次,拓宽传播范围,提升广播影响力。传统广播以声音为媒介,吸引受众关注。新媒体冲击之下,广播既要积极探索网络直播模式,又要充分利用喜马拉雅、蜻蜒FM等第三方应用展开音频直播与录制。也可以把整档节目,剪辑成碎片内容放在网上播出。

最后,要把受众变成客户,为他们量身定做节目,让素人发声。以充分满足他们个性化需求,构建全新的“联动化”受众互动体系。增强受众广播内容生产的参与感。这无形之中,广播与受众的黏合性会进一步增强,也增强了广播声音和内容的丰富性。

(二)优化节目内容

首先,筛选信息,精简节目内容。在新媒体环境之下,人们面临着信息大爆炸的网络环境,很容易受到大量信息的冲击。广播节目在信息收集、采编的过程中,必须对信息进行严格的筛选,在满足听众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广播传播效率的提升。

其次,突出重点,深化节目内涵。从广播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其不仅肩负着传递信息的责任,还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的责任。因此,广播媒体在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必须明确自身的立场,突出节目信息的重点,向受众传递具有深度的新闻内容,发挥其引导社会舆论的作用,保证社会舆论朝着健康的方向进行。

最后,提升主持人的整体素养和品牌价值,吸引更多的受众。广播媒体与其他媒体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广播是借助声音传播内容,广播主持人以声音的形式与受众沟通,在节目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把整档节目平衡和完善了,广播主持人一定要牢记,自己是媒体形象的体现,必需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宣传意识。因此,广播媒体需要强化对主持人的培训,在提升其综合素质的基础上,打造个性化主持人品牌,通过主持人独特的声音与主持方式,增强受众对节目的印象,吸引更多的受众,推动广播事业的发展。

(三)创新节目形式

首先,发挥自身优势,制作出更丰富的声音内容。现在广播节目还是比较单一的,除了播报、连线、互动,在节目音响声效的用运上,还是显得比较单薄。很多的广播节目就是主持人和受众的互动声音、记者采访的文稿,再无其他音响声效元素。可以试图发掘声效、音响的潜力,在节目中加入一些合适的声音内容,提升现场感、使节目声音元素更饱满、灵动。受众听觉上也不会过于疲劳。这些都是抓住受众听觉感最重要的听觉特征。

其次,创新节目,优化节目编排。广播在编排节目的时候,总是要考虑时间段,某一个时间段是黄金段,节目就会以这个时间段受众特点来编排。如今在快节奏生活之下,受眾逐渐地改变了定时定点的收听广播,那么编排也就应该有所调整。采用24小时节目滚动播出的形式,确保能够满足不同受众的信息需求。

(四)强化媒介合作

首先,借助新媒体,拓展传播途径。广播是通过声音实现传播信息的目的。传统的传播方式,除了直播间直播,还有就是直播车到活动现场直播,声音通过直播车信号再传回直播间,烦琐又耗力,有时候还可能出现信号衰竭的风险。不妨尝试着把网络平台直播的声音直接用调音台播出,这样可以保障信号的稳定性和传播的简易化。宁夏交通广播在一场垃圾分类活动中,就把网络直播的音频声音同步用调音台切换播出,从声音的传播清晰度还是稳定性上,反响都很好。这算是播出技术上的一次小变革。

其次,借助新媒体,形成同频共振。新媒体也在不断研发更多的输出渠道,这给广播一个好的发展机遇,广播电台的新媒体以广播声音母体平台为依托,借力APP、网络直播、微信互动等延伸自己的声音领域,形成一种全形态的传播格局融合发展,不同维度展现自己,凭借展现,增强受众的参与性,从而实现拓展受众群体的目的。

最后,渠道不可或缺,但内容依然为王。内容为王,包含着新闻传播的真实性,舆论报道的客观公正、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的正确引领。就是这一贯的坚持,给予了传统媒体的权威性特性。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内容为王依然是其生存之本。

三、结语

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的特点发生了变化。广播新闻记者只有了解现阶段新闻传播的特点,抓住行业变化带来的发展机遇,对新闻传播工作方式进行创新,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媒体行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广播变化发展趋势
这五年的变化
周二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周四广播电视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喜看猴年新变化
变化休想逃过我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