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要修炼的三项能力

2020-12-07莫晓凤

教育研究与评论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智共情智商

莫晓凤

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除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该修炼以下三种能力:

一是理性思维能力。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知识不再是稀缺资源,如何整合知识资源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已成为一种稀缺的能力。这里的理性思维能力,是指拥有正确良好的心智程序和模式,能在现实中调动相应的心智程序和模块去解决相应的问题。它与我们通常所说的智商没有必然的相关性,即智商高的人并非一定具备理性思维能力。例如,龐氏骗局的受害者不乏高智力水平的聪明人,但他们面对现实巨大的诱惑时却不能保持理性的思维。能否调用相应的心智程序和模块分析、处理相应的问题,是衡量一个人理性思维能力高低的一个标准。大学生应该广泛涉猎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领域并能有意识地运用,在反复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心智水平,努力习得和完善良好的心智程序和理性思维能力。

二是共情能力。共情能力(也称作“移情能力”),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

境,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它与人际交往和沟通表达能力息息相关。共情能力是大学生走出校园、步入职场的必备技能之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面对不同的沟通对象要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汇报工作时,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理性的人,采用数据和逻辑分析更能有效沟通;如果面对的是一个感性的人,采用举例子和讲故事的方法更能有效沟通。

三是自我觉察能力。所谓“自我觉察”,就是检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做出调整和完善。这是一种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意愿和能力。一个人不可能事事都能做得完美,错误与失败不可避免,可贵的是要不断反思,从错误与失败中总结得失,今后做得更好。注意,这里的反思不是苛责自己,而是带着一种开放、包容和接受的态度,去反思自己。这种自我觉察带来自我反省、自我修正,是自我改进和自我发展的前提。能直面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学会在各种环境中生存发展,应是当代大学生的必修课。

能力的修炼不可能完全依靠课堂教学。将专业课程中的知识和立德树人结合起来,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是人才培养的应有之义,更是必备内容。另一方面,能力的修炼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好比肌肉的锻炼,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地进行。这就是“终身学习”的概念。当代大学生应当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有意识加以运用,持续不断地吸收新知识、新理念。

(作者系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心智共情智商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运动员心智游移特点研究:来自静息态和任务态思维取样的证据
让学生的基础心智在课堂中成长
大学生心智的二次构建
智商
二则
孤独会加速老年人的心智衰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