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进阅读的奇妙世界

2020-12-07陈田丰

孩子·小学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读的书读物蜂蜜

都说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越早开始效果越好。在犹太人的家族里,他们爱书如命,当孩子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在《圣经》上滴几滴蜂蜜,然后叫小孩去吻《圣经》上的蜂蜜。这种仪式的意思不言而喻:书本是甜的。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疫情期间,广州市东山培正小学的陈田丰同学也开启了他的阅读之旅——他阅读了200多万字,记了2万多字的读书笔记。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在读书之旅中一定会尝到如蜂蜜般的甜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宅在家里学习网课,小脑袋瓜搭上了一趟阅读的“火车”,开始了阅读之旅。估算了一下,4个月里我读的书也有200万字了。

我把自己读的书大概分为四类:休闲类、拓展类、科普类、严肃类。

最喜欢休闲类读物,比如《父与子全集》《没头脑与不高兴》等漫画或绘本,内容有趣、有爱,我每次看都会入迷,总是笑出声来,在大人催促下,才恋恋不舍地把手中的书放下。我把这些“闲书”和同学们分享,大家都很喜欢。

“停课不停学”期间,配合课内学习,我读了一些拓展类读物,比如《年级阅读》《小巴掌童话》《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儿童英语分级阅读》等,它们就像是我的小零食,语言很有意思,充满想象力。我每天“吃”一点,学到很多跟课本有关的课外知识,对课内内容也记得更牢固了。

科普类读物也不错!比如《DK儿童百科》《神奇校车》《天工开物》等,我能学到各种新鲜有趣的知识,还能时常拿来考考爸爸妈妈,在他们茫然的眼神中得意一小会儿。

严肃类读物像国学、历史文化等,一般是爸妈陪我一起细细阅读。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刚上一年级时,我每周学两小时《论语》原文。疫情期间,课程改为自己在家看视频学,妈妈和我开了“母子学《论语》”音频专栏,短的一期五六分钟,最长的一期有40多分钟。坚持下来,当初最畏惧的识字、背诵、理解这些 “拦路虎”,统统被我打败!

阅读真的就像大人说的那样,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仿佛每一天都有新的窗户为我打开。

阅读是一扇启迪思考的窗户。在读到“霜叶红于二月花”时,我脑子里就蹦出“为什么霜叶会那么红”这个问题,就去学习叶绿素变化给叶片颜色带来相应改变等知识;在读到“而今渐觉出蓬蒿”时,脑子里的问题更多了,比如蓬草和蒿草的细胞是什么样的?哪种生命力更强?……为了弄明白,我又延伸阅读学习了其他知识。

阅读是一扇通往奇幻世界的窗。在读到《细菌世界历险记》中做实验的容器“弯如鹤颈”时,我学习了鹤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意象、特点,赏析了《诗经》《黄鹤楼》《秋词》《宿山寺》等作品中有关鹤的表述,脑海里一下就有各种鹤在飞舞,真想去看看美丽的仙鹤啊!

閱读还是一扇开启快乐童年的窗户。在疫情缓解后,我带着阅读疑问去观察大自然,比如竹笋怎样长成细竹、蜜蜂如何采蜜等。我用书里学到的知识,拿竹子和铁钩制作简易钓鱼竿,用木棉飞絮和花椒粒做防虫包,制作会跳舞的机器人,我还试着把看到的、感受到和想到的说出来、写出来,锻炼一下口头表达和逻辑能力。

阅读是一扇指引人生的窗户。我学《论语》,经常跟着孔子思考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一个有仁德的人。我最想学孔子的道义,还想学会“崇德辨惑”,学公子荆的知足常乐,学颜回在陋巷不改其乐的精神……我们从小就要修身,立下做一个好人的目标,学会明辨,努力让自己变得通达。

在疫情中的特殊日子里,陪伴我最多的除了家人,就是各种书。我在一个智慧阅读App上每天打卡,把阅读心得说出来,妈妈给我记下来,已经记了两万多字。开心的是,因为从看绘本进步到纯文字阅读,我的阅读效率更高,就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书本中的知识。宋代大学者程颐曾说:“至乐,无如读书。”这说的就是我的心里话!

(指导老师:林茗)

猜你喜欢

读的书读物蜂蜜
六一儿童节, 我们来荐书
有声读物发展中的版权挑战及应对
蜂蜜保卫战
不翼而飞的蜂蜜
数学阅读指南
蜂蜜好甜
美国有声读物市场:稳步持续增长
别忘了,人家也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