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苗寨

2020-12-07白付平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岩洞轿子苗寨

白付平

我们一下被诗意的轿子山点燃了。

漫步村上,深沟监委会主任韩尚云突然冒出的话打住了我们。他激情悠扬的话语中提及幸福的轿子山,是从岩洞里走出来的。我惊奇地说:“咋个前些年来从没听说过这事啊?”韩尚云又嘿嘿笑着说:“前些年你们每一次来照个面就走了,我们哪有时间跟你们说啊。你们看,对面的老岩子就是我们老祖宗走出山洞的必经之路。”沿着韩尚云手指的地方望去,只见村头对面一道耸人云天的悬崖峭壁,令人毛骨悚然。让我们一下对苗家古人“智取华山”的这种勇敢精神产生了敬畏。

沿着村头的沟箐上,走进密织的苗家山林,感觉万道阳光亲吻着树林,树影斑驳,人影绰绰。沿着细长细长、弯弯曲曲、野草缠绕的小径行走,我们把双脚交给这些古藤般时隐时现的小道。脚下的路越走越不像路,两道悬崖下深深的箐沟里,稠稠密密的草丛树木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挡住了我们前进的步伐。望着我们畏缩不前,承担开路先锋的韩尚云的哥哥韩尚福嘿嘿地笑笑说:“这草木长得太旺了,别怕,跟我来。”他熟练地将草丛扒开,确实看到草丛下有路面可以前行。路难行不要紧,吓人的是,韩尚云冷冷地说,这沟箐里有蚂蚁爬行,有蛇兽出入,吓得随同而来的女同事“哇哇”直叫。一路的寻找和探险,大概走了离村一两里地的地方,我们就接近了沟底,聆听到了从山间流淌下来的“哗哗”流水声。

神秘的岩洞出现在眼前,我们惊叹了,这就是古人栖居之处。沟下潺潺流淌着小溪水,高高的崖壁下一个古老深深的岩洞,犹如龙嘴吐须悬挂石崖脚上。大家惊喜若狂,纷纷掏出手机,“嚓、嚓”按下快门,摄下人世间这最精彩的瞬间。岩洞在对岸,要进去必须有桥才行,好在韩尚福韩尚云兄弟俩,前些年就地取材,用山里的圆木架起一孔小桥。由于小桥陈旧老化,我们生怕桥木腐烂会塌掉。胸有成竹的韩尚福毫不畏惧,勇往直前,身轻如燕,飕飕如风似的就跨过去了。看他相安无事,我们才小心翼翼地一个接一个走过去。洞面不算高深莫测,但幽深的岩洞,足让你感觉到这是一家人居住过的地方。由于过多岁月的居住,洞壁洞口看上去烟熏火燎,显得十分古老沧桑。

山洞里仍然有一架烟熏火燎的木柴堆,堂屋里仍然留下痕迹斑斑的火塘。我们情不自禁地叫兄弟俩坐在火塘边演绎一番,像当年爷爷家人烧火做饭的场景,兄弟俩做得很投入很认真,也很沉重,进人情境之中,他们竟然眼眶湿润了。岩洞穿越岁月的历史时空,它仍然“涛声依旧”绽放着容颜的魅力。我们好奇,充满神秘的洞究竟有多大?兄弟俩忙活起来,沿着岩洞用脚步量,或是在石壁上用手指伸开量,量后初步估算,洞高3米,宽8米,长9米。洞前方有一块坪台,也是空地,据说是爷爷韩文林当年种菜的地方。他们吃的粮食,要翻过山梁到大荞地上耕种。兄弟俩说,当时爷爷种粮是刀耕火种,粗放型经营,一年种的粮收入微薄,粮不够吃半年,大部分时间靠游猎为生。

从岩洞走来的轿子山苗寨,活像一部厚重的史书,绚烂温暖了苗家人心灵的港湾。在村子中央一块高大石碑上镌刻几行红色大字,犹如跳跃生命的诗句飘入我们的心窗,又不得不让我们记住了苗家人这段绚烂的历史篇章:1946年,一生和前后两个妻子生养了12个子女的爷爷韩文林,叫上5个儿子走出岩洞,在栖居岩洞后山上一个稍微平坦的土地上(也就是现在的轿子山),用山里砍来的木头搭建起一座杈杈小茅草屋。随后又换成大瓦房,再后来就是今天的砖混楼房了。从爷爷韩文林传到现在已有五代人。村庄已有46户,140多人……

有着祖宗血性的苗家人,活得有如奔腾不息地江河。尤其是在党的扶贫政策照耀下,他们拨开世俗的迷雾,彻底改变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旧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寻找到了新的脱贫致富的门路。更是从“我要打酒去”的醉生梦死中觉醒,走上了“我要打工去”的新的发展理念。有如从昆明赶回来给母亲做寿的村民韩正方所说的那样:“前几年,我们苗家只会打酒来,白天喝晚上喝。靠喝酒是喝不出好日子来的。这几年,政府引导我们出去打工,挣回了不少钱。我家修建楼房的20多万,都是这几年我们出去打工赚来的钱。”

看着苗家人已摆脱“小农经济”的束缚,辛勤浇灌了日新月异的幸福苗寨。这下让我们走在苗寨,感觉脚步是轻盈的,精神是爽朗的,思想是激越的。苗寨一个个新鲜的事儿宛如泥土里冒出的花朵光彩夺目,又点亮了我们心窗。

一个苗寨“猪搬家”,养猪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这个新鲜的东西又让我们像经历了一场掀开新娘盖头收获着美丽那样欢心。轿子山别有洞天扶贫猪带来的福音,是曾经与现实的幸福蜕变。过去是人畜混居,到了夏天,屋里苍蝇蚊虫到处飞,异味熏天,人容易患病。猪难养,到年底想宰头猪吃都难,更说不上卖头大猪了。现在的苗寨不仅新楼房林立,而且猪也搬了家,住进了新砖房,猪财源滚滚而来。

在寨子的最后面,像高高苗岭飘落一片彩云一样的“轿子山民族养殖小区”美景映人眼帘。这个去年6月上级政府投资80万元建的猪房,占地面积1600多平方米,有30多间,村民每户安排一间。看着浓荫如盖的核桃树下静卧的苗家养猪房,我们又被这花草树木与新猪房连片相映成趣的美景迷住了。

晌午,苗山的夏日很晒人。树枝上嫩绿的叶子都被烤得耷拉着头了。恰好碰上村民来给猪喂中餐。她们打开猪房,只见一间间大猪房小猪房,满满当当的。大猪小猪欢喜地摇头甩尾,“哼哼、哼哼”唱起歌谣。我们和村民攀谈起来。她们笑语连珠,这猪一天喂三四餐,长得快,长得肥,好卖。

看着绚烂阳光下村民一张张如红苹果的笑脸,我们心里充满了蜜意。村民韩小花荡漾着银铃般的笑声说:“现在猪的市场价很高,像长到200多公斤的大猪,都要卖7000多块。我家卖了几窝小猪,又卖了几头大猪,收入4万多元。把以前的所有欠债都还清了,还有5位数的存款。”

被苗家人誉为“致富带头人”的深沟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沈家侯,像抖家底一样高兴地说道:“轿子山从去年7月2日猪搬进新家,到现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全寨子养猪就收入100多万元,户均收入2万元以上。党委政府不仅帮苗寨建了新猪房,而且又投资200多万元,修了一条通往山外的水泥路……”

我们蹚过寨中小溪,又钻进了茫茫的苗家大森林。与去岩洞那道箐截然不同的是,这道沟壑越深越美,林子越來越茂密。一望无际、层层叠叠、绿色蓬松的树枝,一棵棵拔地而起,粗壮的青松直插云霄,那缠绕藤萝的朱桐树干布满青苔,参差不齐的各种草木使劲儿地往上生长,接受阳光雨露的恩赐。微风吹过,高高的树梢轻轻摆动,松涛吟唱。

不经意间,我们闯进苗寨“祭山”的林地。韩尚福如数家珍,娓娓道来。他说,苗族祭山节从远古而来,每年的农历三月三举行。这个时候正好是野鸡分山,春暖花开,百鸟啁啾,万物复苏的季节。这天早上8点前,初春的太阳刚刚升起,阳光穿过薄雾轻绕的山林,尚未返青的草秆上还挂着晶莹的露珠。男人们把百里挑一的大红公鸡送到神山,先生(巫师)杀鸡后,把鸡血滴在香纸上,随后把鸡煮熟,用簸箕把盛着鸡头、米饭、酒肉的供品恭敬地端放在祭台上,点燃三炷清香,先生(巫师)举着鸡头叩拜山神,开始念诵经文,祈求山神庇护村民身体安康,生活幸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并对破坏山林,违背村规民约的行为许下咒语,若有违背,人神共愤,必将遭受惩罚。

神奇的苗山,神奇的原始森林,我们得到了解开轿子山的绿色密码——祭山!祭山让苗家不少的荒山荒坡变成了“绿洲”,使小树长成了参天大树;祭山让村民聚起爱护大森林的一份爱心。爱护大森林像爱护自己的眼睛……

苗家守着山林就有大把钞票,不像是诗和远方,已变成活生生的事实了。每年五六月份,到了拾野菌子的季节,2000多亩的原始山林里,到处可以拾到干巴菌、青头菌等20多种野生菌。还有吊在树上的吊苞蜂,坐在土洞里的黑土甲,野蜂随处出入飞舞。这几年,山里又出现了野猪、麂子、山鸡等国家保护动物。寨子里的村民单捡野菌子卖就可以收入两三万元,这是与生俱来的天然绿色银行,给轿子山苗家人打上了一笔绿色存款,每年到夏天都可以来捡来取。

突然,在这高入云天的绿色苗岭上,韩尚云扯开嗓子唱起苗族山歌:“苗家山寨美如画,苗家心里乐哈哈;感谢政府爱苗家,苗寨遍开幸福花……”接着韩尚云操起身上背着的芦笙,吹奏起古老的芦笙曲子《苗家生活比蜜甜》。“呜——呜——”韩尚云这位远近闻名的“芦笙王”吹奏芦笙的声音,宛如浪潮般涌起,回荡于苗山里。

责任编辑:黄艳秋

美术插图:唐卯

猜你喜欢

岩洞轿子苗寨
苗寨晨曲 袁峰 中国画 178cm×145cm 2020年
轿子抬狗,碍着谁了?
超越
西江苗寨
苗寨小记
千户苗寨的早市
抬轿子
抬轿子
旅途探险记之岩洞惊魂
游金水岩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