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秸垛

2020-12-07邓同学

散文选刊·下半月 2020年11期
关键词:鸟雀麦秸麦子

邓同学

“麦秸垛垛——”

“麦秸垛垛——”

鸟儿们的催促让麦季变得越来越短,从去年秋天播种,种子萌芽、分蘖、抽穗、扬花、灌浆、成熟,如今等待的就是收获。喜看稻熟千重浪啊——

麦田像一片金黄色的海洋,微风吹过,麦浪起伏。田边,一个老农揪下一个麦穗,在手心里搓了搓,吹去麦糠,然后把麦子放进嘴里,立即飘散出原始浓郁的幽香。

割下麦子,运到场里,打场,扬场。

麦场里,农人们是不惜力的。

一年的收成好不好,就看一个麦季。

1981年,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队的大麦秸垛,变成了一家一户的小麦秸垛,麦子三百多斤。

这一年,换了麦种,亩产达六七百斤。能顿顿吃上白面馍,这是实实在在的幸福,村里人心里暗暗叫喜,莫非有神仙相助?

麦场上,就有人回家燃放了鞭炮。一家燃放了鞭炮,全村各家各户就都燃放了鞭炮,比过年都高兴。

这是一种宣泄,也是一种期盼。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种的麦种叫“百农3217”,是百泉农专黄光正教授培育出来的。这一年,我考上了百泉农业专科学校。

麦子人了囤子,麦秸就垛成了垛。

麦秸垛有长方形的,有圆柱形的,也有锥形的。顶部自然隆起,再覆上一层麦糠泥,雨水就不会流进麦秸垛里了。

平原上没有煤,没有森林,麦秸垛是一家一年的柴火,做饭取暖都用它。

即便不烧火做饭,也要把麦秸垛垛好。

谁家要是因为下雨,没有垛好麦秸垛,是要被人耻笑的。

麦秸垛,就是一个种地农民的毕业证书。

麦秸垛,就是农民每家每户的财富。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祖祖辈辈皆如此。

麦秸垛大了,麦囤子就大。

麦秸垛小了,麦囤子就小。

通俗的农谚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和现代农业科学。

上了大学,我终于明白了这个道理。农学书上说,这叫粒茎比。你可以想象,一个瘦小的茎秆怎能托举起沉甸甸的麦穗?

去年几个麦秸垛,今年还是几个。

一个不多,一个也不会少。

月光下,麦秸垛就如老牛静静地卧在村边,守卫着村庄的树木和田野,守卫着村庄的和谐与美好。

哪天,发现村里多了或少了一个麦秸垛,那村里一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冬天,麦秸垛又是鸟雀聚集的地方。鸟雀钻进麦秸垛,麦秸垛就是它们温暖的家。麦秸垛下面的麦粒,自然成了鸟雀的美食。

说出来不怕人笑话,村里有人把麦秸当棉花装进被子里,铺在床上,还挺暖和的。在实行“粮票”“布票”的年月,棉花是非常奢侈的商品。

麦秸垛不仅是鸟雀玩耍的地方,也是小朋友们捉迷藏的最佳去处。

爷爷给我讲过一个故事,鸟蛋从麦秸垛上滚下,到地上就变成了小鸟,我不信。

麦秸垛又是牲畜养殖户的必备。

不起眼的麦草曾经是重要的战略物资。兵书上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里的“草”,即马匹的饲草,麦秸是其中之一。

麦秸垛变小了,小牛长成了大牛,小马长成了大马。经过牛马的胃,麦秸又变成了肥料。这些牛粪马粪被叫作农家肥,是农民的宝贝。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只施农家肥种出来的庄稼,叫绿色有机农产品。超市里有机蔬菜比平常菜价格贵出好几倍。

大概城里人看不到这样的镜头,夕阳西下,农人牵着驴子从田里归来,选一块空旷的地方,让驴子在地上打几个滚儿,俗称“驴打滚儿”。如果不打几个滚儿,驴子是吃不下麦草的。

一个名人说,吃下去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说的是一种精神。

据统计,全国每年冬小麦3.3亿亩左右,河南8500万亩,占四分之一。河南是全国人民的大粮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感恩土地。感恩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一切,包括粮食和秸秆。

可是,有的人对土地没有敬畏感。每年麦收都要成立秸秆禁烧指挥部,县里有,镇里有,村里有,而且,每个村都要有。燃烧秸秆,拘留还要罚款,可偏偏还有人要做,为什么呢?

我去过山东高唐县,那里有一个造纸厂,用麦秸造纸,生产出各种纸张和包装用品……生物发电厂拿麦秸发电,嬗变成清洁能源。麦秸要是不被碾压,麦秸秆能做成麦秸画,成为高档的艺术品。

如今,麦秸垛少了,零星地在村頭见到。麦秸垛跑哪里去了?问树木,树木无言。问坑塘,坑塘不语。人们不烧麦秸做饭了,袅袅炊烟,那是记忆中美丽的乡愁。

只可惜,在生活中已经见不到了,只能在字典里看到。原始的农耕方式逐步被联合收割机代替,麦秸也被粉碎,秸秆还了田。自然古朴的村庄即将消失,农民住进了高楼。

不种地了,农民不再叫作农民。只有种田的人,才对得起农民的称谓。

麦秸垛化作一缕风,消失在田野。

责任编辑:黄艳秋

猜你喜欢

鸟雀麦秸麦子
麦子熟了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麦子的回忆
叽叽喳喳的寂静
叽叽喳喳的寂静
踩麦秸
麦秸
温暖的麦秸垛
麦子杀狗
叽叽喳喳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