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叙事影响

2020-12-07曹雪雪

今传媒 2020年11期
关键词:影视作品叙事新技术

曹雪雪

摘 要:我国信息技术在快速地向前发展,在电影制作中也呈现出了更多的表现手法,使得影视艺术更加生动形象。数字与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影视艺术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本文对电影数字技术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其对影视艺术叙事所产生的影响,推动了传媒产业稳定可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新技术;影视作品;叙事;影响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047-03

隨着媒体融合更加快速的发展,我国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电视、网络、手机皆可以用于传播电影艺术。在新技术的支持下,影视艺术整体的发展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能够推动电影宣传与推广工作的开展,突破了传统的影视作品叙事结构,进一步推动电影艺术的发展。

一、新技术下影视节目叙事的特点

叙事主体、结构、视角共同构成了影视节目的叙事制度,在新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编剧以及导演需要共同努力,不断地对剧本进行优化与完善,以便于更好地将叙事主题呈现出来。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加快,人们对于影视作品具有更加自由的评论权利,可以随时随地地抒发自己的观点。

(一)强化叙事的策略性

站在电影制作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影视作品的叙事策略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强化故事情节的可观赏性,提升影视作品整体的表现力。叙事策略的组成内容复杂多样,包括对情境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这些手段都是为了赋予影视作品具备一定的可看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地调整影视作品的叙事节奏,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观看感受,时刻把握影视作品内容的节奏。对于影视作品来说,不同的剪辑方式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风格与影像效果,因此,影视作品在进行剪辑的过程中,要充分地结合作品的骨架、素材、内容与形式。

(二)增添合作性

传统影视作品的媒介制作模式逐渐被多媒体的合作模式打破,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媒介制作的整体格局,多媒体以及受众之间的共同合作,一起完成了对媒介跨形式的叙事。媒介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使网络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系统进行了有机融合,叙事实现了跨媒介,最终所形成的叙事形式既包含了每一种媒介的基本特征,也对不同媒介之间的独特形式进行了保留,以至于影视作品的叙事形式存在着许多相同点。

(三)提高了参与性

随着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跨媒介叙事的参与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无论是在受众的参与度,还是在不同媒介之间的合作程度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电影叙事在进行创作的过程中,参与主体的主动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通过对电影进行进一步的赏析,能够加深对电影叙事的创作理解,更新了观众以往被动接受传统电影的创作局面。站在电影创作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以此为初始点,对整个作品的创作以及后期上映时间进行观察,媒介在其中的参与度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受众对前期制作的理解。当影视作品上映之后,受众观看了影视作品,能够对媒介形成的影视作品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以此可以有效提升受众对影视作品的参与度。

(四)强化作品的整体性

呈现影视作品的媒介形式有所不同,这样可以进一步提升影视作品故事叙事的灵活性,有效把控整部作品的完整度。为了进一步对影视作品进行加工处理,需要应用到不同形式的媒介,以此才能有效保障影视作品故事的完整性,便于受众对影视作品有更加深入和完整的认识。影视作品的不同层面都可以作为叙事创作的一个载体,通过不同角度的描述,可以更加凸显影视作品的艺术主题,从而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使观众在不同的角度感受到影视作品的真正魅力。在媒介融合技术发展的背景之下,影视作品叙事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使信息在汇总的过程当中更加准确,保障了影视作品叙事的完整性,充分满足了不同受众对影视作品的需求。

二、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影视作品叙事的作用

(一)提高影视作品叙事的灵活性

随着数字化电影制作工作模式的快速发展,使得影视作品叙事的方法和形式变得更加灵活,数字摄影机的广泛应用,推动了试点的快速流动,使得影视作品的叙事角度呈现出多样化,使叙事节奏趋于动态化。影视作品叙事充分应用数字合成技术,可以实现对连续画面时空的自由组合,打破了传统叙事模式的禁锢,丰富了叙事模式当中空间与时间的结合形式,进一步强化了影视作品叙事的表现力和张力。在《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影片中,就充分地应用了数字合成技术,有效拓展了电影的叙事空间,使得作品的时间层次感更加丰富,打造了高质量的画面感,让影视作品可以带领观众随意自如地进行时间和空间上的穿梭。

(二)强化影视作品的动态性

数字技术对于影视作品的叙事影响较大,当数字技术应用在影视作品中,可以有效强化影视作品叙事的动态性,使得整部作品带给观众的冲击力更大,数字技术可以有效调整制作传播的方式,改变视听媒介的特性。影视作品本身具有一定的视觉性和动态性,在应用数字电影制作技术之后,进一步对这些特性进行了放大与强化。数字技术可以进一步强化影视作品的叙事表现力和张力,使得影视作品的相关信息在共同合成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会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冲击力,有效摆脱了传统影视作品的摄影模式,提高了数字摄影的自由程度,使摄影作品具备更强的动态性和视觉冲击力。影视作品的时长是非常有限的,若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引起观众的注意力,就需要对影视作品的故事情节进行强化。影视作品通过应用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观众的不同需求,使影视作品可以走出传统电影制作技术的禁锢,强化影视作品带给受众的视觉效果。国外的科幻大片,就应用了大量的先进数字技术,创造出了许多叹为观止的精彩画面,无论是在影片色彩还是在情感冲击上都带给了观众最大的观感体验,这一点也充分地体现了电影叙事的策略。

随着人们对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对于影视作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一点已经不仅局限于作品的内容,更是体现在了影视作品的视觉文化上。将数字技术和影视作品进行充分的结合,可以丰富影视作品的叙事题材,影视作品的创造者可以灵活地运用数字技术以满足自身的创作需求,以便于可以带给观众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充分地体现出影视作品的艺术水平和想象水平,让观众真正地感受到创作者的灵感和空间,摆脱传统电影制作水平的局限性,拓展影视作品的素材,丰富影视作品的叙事形式。对于一些经典的电影题材可以进行翻拍,对同样的故事进行不同角度的创造,积极应用数字电影技术,增加艺术表现的形式和维度,用数字技术让影视作品的氛围变得更加浓厚。

(三)延伸了语言叙事能力

电影语言涉及含蓄和直接两种,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和人物情景属于电影的直接语言,而摄影机的运动以及画面的整体构成属于影视作品的含蓄语言。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于影视作品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影视作品的语言表现力,丰富了影视作品的语言表现形式,使得作品的整体风格更加具有特点,这些都是传统影视作品表达形式无法达到的。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会基于一定的真实事件,传统的拍摄模式无法将真实事件进行充分地还原,而数字技术则可以实现这一点,它能够将真实事件的场景进行充分再现。拍摄根据历史事件改编的抗战影视作品时,恢弘壮大的战争场景、古风古色的建筑都需要借助于数字技术才能够得到充分展现,这些影视作品在拍摄过程中还会涉及一些高难度的动作,为了更加逼真地还原这些动作和场景,需要借助多样化的技术,这样才能保障影视作品拍摄的真实性和还原性。影视作品的创造者想法纷繁复杂,为了将这些想法更好地落实于影像画面,需要充分地应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技术可以对一些虚构的想象进行拍摄,甚至是对世界上所不存在的景物、画面进行构造。

影视作品中应用数字化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语言的叙事能力,使得影视作品的美学风格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带给观众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我国许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中都应用了数字技术,如《西厢记》《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霸王别姬》等。数字技术对影视作品的叙事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延伸,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美学风格,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视听效果。数字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影制作方法的创新,拓展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加快了电影技术的改革。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电影传统制作技术无论是在逻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得到了一定的升级,为图像的生成与制作提供了一定的便利性,强化了影视作品的虚拟性。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并没有改变影视作品创作的真实性,只是强化了影视作品真情实感的表达能力。

三、小 结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数字技术对于影视作品的叙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影视作品的叙事增添了许多新的特点,保障了影視作品叙事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凌云玉,方志忠.基于媒体融合背景下如何提升基层记者素养[J].媒体发展,2018(3):16-17.

[2]胡云文.媒体融合语境下广播帮忙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传播效果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7.

[3]李树杰.浅议媒体融合下新技术对影视艺术中叙事的影响[J].艺术科技,2017(3):143-147.

[4]陈平宇.如何提升新媒体融合时代广播节目主持人的竞争力[J].电视指南,2018(3):87-89.

[5]赵杰,郄娟.德国影视作品中的华人影像书写——华人叙事模式与角色类型化分析[J].德国研究,2018(2):107-122.

[6]钱友森,石静燕.浅议媒体融合下新技术对影视艺术中叙事的影响[J].广播电视,2013(7):156-158.

[责任编辑:杨楚珺]

猜你喜欢

影视作品叙事新技术
浅析中国影视戏剧与曲艺艺术的融合
论晚清史词的“词史”特质
东方奇幻与眼球审美:对中国魔幻电影的解读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探讨
《猩球崛起2:黎明之战》中的隐喻探究
从《楚汉骄雄》和《勇敢的心》看中西悲剧英雄形象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