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020-12-07陈锡晖张静波

现代农业科技 2020年19期
关键词:雷电灾害改进方法农村

陈锡晖 张静波

摘要    随着气象研究手段、雷电认知水平及防雷技术的提高,防雷科普的知识体系越来越完善。气象部门利用科技周、安全生产日、气象日等主题活动日,通过各种科普传播渠道,努力开展农村防雷科普工作。本文分析农村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法,以寻求更好的宣传方式,保障农村防雷安全。

关键词    雷电灾害;农村;防雷科普;问题;改进方法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9-0185-02

每逢雷雨季节,“雷电安全”在大众的生活中又活跃了起来。据统计,90%的雷击致死率发生在农村,75%以上的雷击发生在电气电子领域,雷灾呈现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趋势[1]。为增强农村雷电安全,廣大气象部门利用防雷科普进课堂、进乡村、进社区、进企业、进矿区等方式,在安全生产日、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特定日期开展科普宣传活动。通过科普基地、既定区域(如人员密集或流动性大的公园、社区门口等位置)发放科普资料、既定人群(如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具有易燃易爆工房的企业管理者等)进行防雷安全集中宣传等方法,努力开展防雷科普工作。

对于农村防雷科普,除了发放科普宣传资料、在官网、微信公众号里发布科普知识外,更多的是依靠科普下乡的车载广播、标语等进行宣传。气象部门每年推进农村防雷科普工作,但农村雷击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有的甚至触目惊心,科普宣传效果有待提高。

1    农村防雷科普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居民主动避险意识弱

相关工作人员在农村走访发现,某些具备一定知识储量的农村居民,在没有安装任何防雷装置的前提下,仍在雷雨天气(在雷暴发生时)使用电脑、打印机等,对雷击危害的忽视,最终导致计算机主板、打印机等遭雷击损坏。尽管诸多的科普宣传资料里提到雷雨天气避免在土壤电阻率突变区域或空旷田间地头劳作,但仍有不少的农民在春播等季节性劳动时,冒着雷雨使用家用农机(如犁田机等)耕作;尽管科普宣传资料里提到没有安装线路防雷措施时,雷雨天气关闭室内电器,但仍有不少家庭各种家用电器不停歇使用,有的甚至为了节省,觉得雷雨天气相关人员抓得不严,偷搭野线;冒着雷雨赶路的、骑车的、野外放牧的人也很多。当广发防雷科普资料时,有的农民仅为配合宣传部门拍照,转身就将宣讲的内容抛之脑后,宣传资料甚至马上就成了废品,谈不上自己研究,也谈不上告诫身边人,造成科普传播的链条极短。诸多情况表明,农村居民的主动避险意识弱。

1.2    农村宣传设施不完善

地质灾害频发区域往往都会设立警示牌,但很少看到区域雷击风险警示牌;有的经济条件好的乡村建设有公示栏,公示栏会在特定季节公布防雷科普资料,但很多乡村没有此类专栏。许多乡村角落会有“问天气拨96121”的宣传标语,却很少看到遇到雷灾群众该如何上报,或是寻求防雷技术支持直达途径的热线方式等。诸多现象表明,不少农村存在防雷科普宣传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尽管宣传部门已经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物力,在宣传渠道上也一再创新,但可能没有完全触及真正需要掌握雷电科普的人群。

1.3    现有科普宣传效果不明显

农村雷击事故的占比率高居不下、科普知识普及率及掌握率不高等都直接表明,现有的防雷科普宣传效果有欠缺。

2    改进方法

2.1    丰富科普宣传手段

丰富科普宣传手段有利于扩大受众,提高科普宣传的广度。现有的途径包括电视、报纸、官网、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相关工作人员在走访中发现这样的实例:农民家中开通了电信网络,留守老人因电视遥控操作不熟练,只能偶尔看看新闻,家里从没有过报纸,他们也不会用智能手机上网,年轻人也未跟他们提及雷雨天气该注意些什么,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都失效了,他们几乎成了防雷科普的绝缘体,雷电意识依旧停留在“雷公电母”[2]的层次。这表明,宣传手段有待更进一步的开发。本文介绍几种研究出的可行性手段。

2.1.1    将雷灾案例、雷电危害等制作成露天电影。工作人员走访发现,农村家家户户之间互动性很高,很多人在空闲时间,特别是晚饭后,喜欢走家串户。露天电影仍有不少的爱好者和受众,这种宣传材料既直观,又能加深印象。宣传部门可将制作好的电影,通过驻村干部、气象信息员等在乡村择时放映。

2.1.2    研究雷灾区划,在特定区域(诸如易受雷击的村落、雷击频发的地段)建立知识、警示栏等。在人员活动率较高的水库码头、湖泊及河流码头、空旷的田间地头的主路口等易受雷击的地段及位置,设立雷击警示装置。有条件的、雷暴日数高的区域设置智能警示装置,其能自主接收气象部门的专业雷电预警信号,并做出适当声讯警示。

2.2    气象宣传要有人员针对性,创新传播方法

尽管气象部门已经适应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微信公众号、微博、手机短信、官网、农村大喇叭、公路电子显示屏预警等天气信息传播平台(或渠道),但在农村,很大一部分农民接收天气等相关信息主要还停留在看电视预报,而预报更多的只是做出预警。其他宣传手段受人的主动性、主观性(重视程度)、人对现代技术的适应性等因素影响,能发挥出的作用受限。经研究,防雷科普宣传思路需要有更好的转变,最重要的是要有人员针对性。

2.2.1    老年群体。很多老人的手机是只具备通话功能的老人机,特别是留守的老人既要帮忙照顾留守的儿童,还要户外劳作。这一类人群关注天气主要通过电视天气预报,获取雷电科普的方式有宣传资料、村公示栏信息,有的地区部分家庭有上门宣讲,但真正能让他们产生深刻印象,并能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主要有2种方式:一是家里年轻辈的交流、告诫;二是通过村露天电影等他们更感兴趣的方式[3]。

2.2.2    儿童群体。儿童能了解雷电科普知识的机会看似很多,但真正能产生作用的主要有3种方式:一是学校课堂教育,学校关工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要定期(特别是在雷雨季来临前)开展安全体系课,将雷电安全纳入广大学生的安全课程体系;二是课外书本,学校、相关部门配合雷电科普书籍的发放,利用学生的自主学习力,将雷电安全这个概念深入到儿童的认知体系里去;三是家长教育,作为家长要主动关心雷电预警信息、雷击危害、避險手段,在日常生活中,将通过自主吸收的、来自传播渠道的科普知识传递给孩子[4]。

2.2.3    其他群体。这类人群既要获得准确的预警信息,又要了解正确的日常防范方法,还要对雷击灾害引起足够的重视。雷电科普对他们传递的方式是最多的,订制手机短信、关注公众号及其推送信息、气象部门官网、科普进企业及乡村的宣传、电视等。

2.3    建立多维的灾情信息反馈系统

灾情信息的反馈对日后的雷灾研究、防雷科普方法的增加有关键作用。目前,灾情信息反馈渠道还不够完善,建立多维的灾情信息反馈系统十分必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种养大户有定点气象服务的、已经形成通过96121问天气意识的、有一定的雷电防范意识的人们,在发生雷击事故时或多或少会主动将雷灾上报,或者雷击事故致灾后果严重,相关人员会将雷灾上报,其他发生雷击事故上报的可能性较小。

如何建立多维的灾情信息反馈系统是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一方面,与“问天气拨96121”的模式类似,建立雷灾上报热线或信箱,给广大农村居民提供一个上报雷灾、寻求防雷技术支持的直达途径;另一方面,接收灾情信息后,专业技术人员现场取证并鉴定,灾情鉴定后要及时将结果回馈,作出相应指导,并建立同类的雷灾事故档案,同类的企业、乡村等对雷灾事故进行公布(如张贴灾情事件),增大雷灾事故的曝光率,提高人们对雷击的警示意识[5]。

3    结语

服务“三农”,以人为本。农村雷电科普宣传是雷电安全保障的重要方面,只有提高科普认知的广度、深度,才能增强农民的避险意识,并能积极通过有效途径改善所处的隐患环境。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丰富科普宣传手段、采用传统方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传播方法增强人员的针对性传播、建立多维的灾情信息反馈系统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

4    参考文献

[1] 陈锡晖,张喜英,黄治国,等.湖南省农村防雷安全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18):207-208.

[2] 苏邦礼.雷电与避雷工程[M].广东:中山大学出版社,1996.

[3] 周红彬.农村防雷现状及科学防雷措施[J].宁夏农林科技,2012,53(7):65-66.

[4] 郑建卫.农村防雷减灾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4):94-95.

[5] 封心充.农村防雷科普宣传工作实践及发展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20.

猜你喜欢

雷电灾害改进方法农村
金矿防雷设计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加油站防雷设计研究
浅谈某电力公司绩效管理实施改进方法及成效
雷电灾害防护工作之现状及应对措施
新医改下医院档案管理的改进方法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