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快报”APP算法新闻现状与困境分析
2020-12-07段鑫玥
段鑫玥
摘 要:智媒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个性化推荐技术日益成熟、受众个性化需求强烈、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蓬勃发展等推动着算法新闻的产生与发展。“天天快报”APP算法新闻面临受众大量流失、受同质化APP冲击、缺乏深度报道等发展困境,只有解决用户需求的主观性与算法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提升用户算法素养、坚持内容为王、提高算法把关人的新闻专业性,才能突破困境,实现“天天快报”APP的可持续发展,以期算法新闻得到长足发展。
关键词:算法新闻;“天天快报”APP;困境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0)11-0040-03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算法新闻的发展,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算法新闻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大量用户自发参与新闻生产,成为算法新闻生产的又一生力军。大量聚合类新闻APP的蓬勃发展也为算法新闻的发展提供了媒体平台,“天天快报”APP作为典型的聚合类APP,为满足受众需求,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受众提供定制化新闻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困境。
一、算法新闻及“天天快报”APP概述
(一)算法新闻简介
“算法”是数学、计算机领域的概念。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各大媒介机构试图利用该技术向受众推送其感兴趣的个性化新闻。由此,算法新闻逐步诞生。
数据收集与分析为算法新闻的生产提供了基础,算法新闻借助大数据技术从受众的行为中挖掘出其喜好和需求,自动生成与之相对应的新闻聚合,实现个性化推荐。算法新闻的新闻分发模式使传统的新闻分发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媒业快速更迭换代,算法媒体时代到来。媒体发展催生新闻生产变革,同样,算法媒体的发展也在突破传统新闻的生产方式。
首先,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传媒产业进入智媒时代,对算法新闻的生产起到了推动作用。随着机器智能化发展,各个领域“机器代替人力”的运作方式日益凸显。智媒化的特征(万物皆媒、人机合一、自我进化)将促使现有传媒形态和格局的改变。物体媒介化是万物皆媒的一个分支——物体依靠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进一步把加工采集到的信息主动分发,成为信息采集者和传播者。该方式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属性,将信息采集、加工和分发融为一体,优化新闻生产方式,推动算法新闻生产。
其次,个性化推荐系统日益成熟,其在很多行业都适用,主要是依靠大数据、算法技术挖掘用户信息,分析用户行为,了解用户兴趣,勾勒用户画像,从而将海量信息分类,使不同信息流向不同用户,完成定制化的信息输送。在该阶段中,算法推荐顺序也有一定逻辑性,即根据用户浏览先后顺序进行排序并进行推荐,通常最先推荐用户最常浏览的信息。
再次,受众的个人兴趣转向智能终端,及受众的个性化需求日益强烈,这对算法新闻的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受众暴露在海量信息中,其从海量信息中筛选所需信息并进行有价值阅读的需求尤为迫切。由于手机媒体的广泛使用,受众的阅读习惯被大数据精确追踪并进行标记,引起受众兴趣的信息便呈现在手机页面之上。
最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蓬勃发展也对算法新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是基于大数据算法的新闻生产平台,用户既是传者也是受者。一方面,用户接收平台推送的偏好内容;另一方面,用户充当自媒体人进行内容创作,完成新闻生产过程,给其他受众提供感兴趣的内容,满足受众需求。聚合类新闻客户端大数据记录受众行为路径,当受众再次打开该APP时,首页推荐便符合受众需求。
(二)“天天快报”APP简介
算法时代,“今日头条”APP的成功引得腾讯公司推出相似竞品——“天天快报”APP。其于2015年6月上架,属聚合类新闻APP,与腾讯新闻的受众定位不同,“天天快報”APP更偏向于年轻群体。
该APP以“关心世界,更关心你”为口号,背靠腾讯海量用户,上架之日便获得用户数据进行精准推送,满足用户阅读需求与娱乐需求。其在巩固固有用户的基础上,增加适用人群和目标受众,同时,又能为自媒体“企鹅号”带来庞大的发布人群,迅速获取大量用户,瓜分市场份额。
2019年11月19日,“天天快报”APP升级为“看点快报”APP,并推出IOS系统付费产品“看点快报(专业版)”,腾讯信息流产品整合为“看点”品牌。
二、“天天快报”APP推送算法新闻的现状
(一)受众数量虚高
2020年3月26日至4月26日,“天天快报”APP在IOS和Android系统的下载总量为50799 876。天天快报在IOS系统共收到9 536份评分,平均分为4.8分(满分5分),评分量占下载量的4.4%,即100个下载者中不到5人会进行评分。在Android系统共收到3 134份评分,平均分为4.3分(满分5分),评分量占下载量的0.006%,即1 000个下载者中仅有6人会进行评分。
评分只涵盖一小部分受众,无法代表大多数受众的使用感受,且下载量与实际用户数差别较大,受众数量呈虚高状态。导致上述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良营销手段降低用户黏度
“天天快报”APP利用“邀请好友助力”的营销手段增加用户和点击量,官方申明“邀请好友助力”满100元即可“提现”。用户为“提现”在微信、QQ甚至百度贴吧创建各类用户互邀群。但有受众表示,在该日程中出现了邀请好友提现失败、天天快报使用不良营销手段等问题。一旦眼红“提现”,受众便会进行下载、邀请好友助力等一系列操作,“天天快报”APP在此过程中完成多个下载任务,获取了大量的用户量和点击量。
“完成任务获金币”是“天天快报”APP获取点击量、增加用户黏性的另一营销手段。受众表示此福利任务存在Bug——受众在未签到或未完成任务的情况下显示“已完成”,致使无法获取随机奖励或金币。
2.广告占幅过多影响用户体验
“天天快报”APP首页推荐中,每4条新闻后会跟随1条广告,其内容包括美容、教育、游戏、婚恋等,广告占幅明显多于新闻占幅。由于“天天快报”APP隶属于新闻类APP,推荐栏呈本末倒置现象。
(二)受同质化APP冲击
1.技术壁垒弱,模仿难度低
相比传统公司,互联网公司的创业周期更为短暂。互联网巨头拥有强大的资源和技术支持,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随时随地进行产品研发并迅速上线面向用户,其转为短暂的周期加强了产品竞争。但随之带来的问题就是,技术壁垒较弱,相关公司争相“复制”的门槛较低,能迅速占领瓜分市场。“今日头条”APP作为我国聚合类新闻APP的领头羊,它的成功无疑使相似模式的竞争对手增多,例如,本文的研究主体——“天天快报”APP。此外,门户类新闻客户端也开始进行个性化智能推荐新闻的战略布局。同时,创业公司也能利用风投资本,迅速发展。
2.功能相似,创新不足
目前,“天天快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聚合类新闻APP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由于算法新闻模式单一,新闻客户端同质化现象愈发严重——新闻内容的获取都是依靠大数据技术,利用Python抓取,再加上平台自媒体内容生产、聚合,独家内容匮乏。这类产品阅读功能相似,从目前来看,暂无功能区别。
2012年8月“今日头条”APP上架,11个月后“一点资讯”APP上架,随后,“天天快报”APP上架。从注册、登录方式来看,三个APP均可以通过微信、QQ和手机号注册、登录,该登录方式利于从社交平台挖掘受众信息,便于平台管理;从产品标语来看,三个APP都是以受众为中心,強调受众本位,为受众提供感兴趣的新闻资讯;从产品定位来看,分别强调了产品优势在于“智能计算用户兴趣”“独创兴趣引擎智能”“基于个性化推荐引擎技术”;从内容策略来看,三个APP都利用网络Python抓取内容,都有自媒体平台和短视频内容的呈现。
(三) 缺乏深度报道的产生与消费
南京大学杜骏飞教授认为,深度报道是指以深刻和全面为传播旨趣的新闻报道。《第十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人们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而数字化阅读给人们带来的巨大困惑,海量信息资源的选择、碎片化新闻阅读方式,使人们在获知信息时较容易缺失深度需求。受众浅层化需求的长期积淀,必然会带来新闻生产的转变,同时由于聚合类新闻大数据生产属性,在长期的“使用与满足”过程中,就愈发容易导致此类APP缺少深度报道的生产。
1.趋于迎合受众浅层次需求
新媒体时代,媒体迫于市场化背景下的激烈竞争,开始重新审视受众的各层次需求,受众也开始源于自身需求对信息进行选择。受众本位更加凸显,媒体重点聚焦“人本主义”,这也是媒体为满足受众需求的表现,同时也包含媒体对受众浅层次需求的迎合。当前的算法新闻传播中, “天天快报”APP更加倾向于认同受众具有更多浅层次的需求, 而深层次需求相对有限。为迎合受众浅层次需求,“天天快报”APP多发布浅显易懂,或猎奇或刺激的新闻报道。
2.缺乏新闻现场一手资料
记者深入新闻现场获取丰富的第一手材料,为新闻写作打下坚实基础,为开展深度报道提供“原材料”。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天天快报”APP算法新闻弊端初见端倪。由于无法进行现场采访,缺少大量一手资料,该APP无法完成原创深度报道,对疫情的报道仅限于其它媒体或平台的简单信息叠加。且信息源过多、信息爆炸以及信息更新频率快,大数据算法延迟等问题的出现,使其无法快速选取、甄别受众最关注的信息。
三、 总结与思考
算法新闻时代,聚合类新闻APP层出不穷。“天天快报”APP困境严峻,要想脱颖而出,首先应解决用户需求的主观性与算法的客观性之间的矛盾,即优化算法,完善推荐机制。第一,增强算法的灵活性。要用变化的眼光看待受众需要,不要将受众需求永恒固化;第二,注重算法的人性化。算法推荐视阈下,受众被当做冰冷的数据,媒体品牌的温暖荡然无存,“天天快报”APP应植入人性化理念,进行正确价值观引导。在算法把关行为中,用户也是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时候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把关权利,对推荐的信息只是一味的接受,容易陷入不良信息的漩涡中。同时,当用户注册“企鹅号”成为自媒体,他们也应注重新闻的生产质量,自媒体群体的扩大,导致信息量与日剧增,高度重复和毫无新意的信息已经被受众视为垃圾。坚持“内容为王”才是“天天快报”APP的“必杀技”。受众一方面是为了获取新闻资讯,另一方面是想通过新闻信息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这就要求“天天快报”APP要做出高质量的新闻,即选取独特视角,提高报道深度,挖掘新闻价值。所以,“天天快报”APP应坚持原创新闻,用新闻内容本身吸引受众。此外,大量非媒体专业出身或毫无媒体经验者从事媒体把关工作,直接导致了大量低质量新闻消息流入平台,造成对“天天快报”APP的负面影响。“天天快报”APP应该对算法创建的工程师进行新闻媒介素养培训,增强新闻质量意识。同时,由于算法技术存在机械性和单一性,“天天快报”APP应该增加人工把关的比例,以人工把关来弥补技术的暂时性不足。
参考文献:
[1]陈昌凤,宋云天.算法时代的媒体策略:个性化新闻及其论争[J].新闻与写作,2019(8):54-58.
[2]郑越,杨帆.记者和算法谁更值得信任:“机器人新闻”可信度的影响因素探析[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9,41(6):63-67.
[3]杨舒涵.算法新闻生产中的把关机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张香萍,李军.新闻算法推送的困境、出路与展望[J].编辑之友,2019(4):86-90.
[5]陈昌凤,师文.智能算法运用于新闻策展的技术逻辑与伦理风险[J].新闻界,2019(1):20-26.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