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汇聚新攀钢建设不竭动力

2020-12-07刘智豪

企业文明 2020年11期
关键词:劳模工匠劳动

刘智豪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广大劳动群众在从事社会生产的劳动实践中锤炼形成的,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用劳模的干劲、闯劲、钻劲鼓舞更多的人,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努力营造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近年来,攀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攀钢”)紧紧围绕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推进新攀钢建设汇聚了强大正能量。

加强“一项建设”让创新焕发生机活力

攀钢坚持以提升职工队伍素质、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为着力点,强力推进劳模创新工作室建设,有力激发了劳模、工匠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引领职工掀起学劳模、作贡献的热潮。通过建立健全劳模创新工作室管理机制,纵深推进劳模、工匠创新创效,以有创新团队、有场所设备、有攻关目标、有管理制度、有创新能力、有经费保障、有考核激励、有创新成果的“八有措施”为标准,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攀钢已成立集团级劳模创新工作室24个,拥有职工创新工作室高级技能大师、团队骨干人员800余人,培养技术人才3 600 余人,通过“传帮带”影响并激励一大批一线产业工人学技术、强技能、当工匠、做劳模。近几年来,劳模创新工作室创新创效课题达500余项,解决现场难题700多处,实现经济效益数亿元。其中攀钢钒轨梁厂“陶功明劳模创新工作室”获得国家授权发明及实用新型授权专利25项,《高质量钢轨及复杂断面型钢轧制数字化技术开发及应用》获冶金科学技术一等奖。《钢轨断面尺寸全长均匀性控制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年创效益3 000万元以上。

搭建“两个平台”让劳模成长发展

攀钢坚持从完善制度、搭建平台、互学互鉴等方面着手,推动职工“群创”、素质提升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打造具有攀钢特色的群创、素质提升品牌,着力提升职工创新创造活力,助力劳模、工匠成长发展。

搭建“大群创”工作平台。为充分激发一线职工的创新创造活力,攀钢制定完善了《攀钢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攀钢先进操作法管理办法》,将“群创”活动作为攀钢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专业化管理,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协同与分工、项目立项与管理、经费保障与奖励考核等方面的要求,理顺机制激发职工创新创造的热情。每年分解落实“群创”创效目标,积极搭建合理化建议、先进操作法、自主管理、QC(质量控制)活动、小改小革等“群创”工作平台。命名组建了“陶功明创新工作室”等43个创新工作室。以基层班组长(工序长)、能工巧匠为带头人,组建了2 000余个自主管理小组、900余个QC小组。近3年来,总结提炼职工先进操作法500余项,完成职工创新课题9 000余项。

搭建素质提升的“大平台”。 攀钢通过搭建素质提升的“大平台”让劳模工匠成长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一是将“互联网+ ”思维与技能人才素质能力提升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微课教学、网络学习和线上答题等形式,搭建起“网页+手机APP+实体培训”的互联网学习平台。学习平台能合理优化学员学习时间,增大培训受众覆盖范围,有效解决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二是打造“线上+线下”“理论+技能”相结合的培訓载体,以“劳模带徒”“工匠带徒”“导师带徒”等方式做好人才定向培养,以企业创新驱动战略为目标,多渠道组织和输送优秀职工参加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让一线班组、一线岗位成为劳模、工匠成长成才的摇篮。

做好“三个提升”让劳模关爱深入人心

劳模关爱工作既要“有形”,还要“有声”,更要“有效”,需要从政策上为劳模排忧解难,从情感上为劳模加温添暖。攀钢以“三个提升”为基础,构建了全方位的关爱劳模体系,从政策、资金、机制等方面加大关爱劳模力度,解决了劳模后顾之忧,提升了劳模创业激情。

提升劳模管理体系。一是在制度保障上制定了《攀钢集团劳动模范管理办法》,使劳模评选表彰、奖励待遇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健全劳模档案,对13名全国劳模、117名省部级劳模、183名市级劳模建立完备的劳模台账,形成了劳模管理的基础信息,做到了“六个清”(即工作简历清、工作业绩清、所获荣誉清、身体状况清、家庭情况清、思想动态清),保证劳模动态管理的连续性和准确性。三是建立劳模联系制度,召开劳模座谈会,建立走访、慰问机制,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做到热情接待、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提升劳模服务体系。一是在特色活动上,攀钢组织好“劳模关爱周”活动,积极开展劳模体检、慰问等工作,开展“两季送”(夏送清凉冬送温暖)活动,保障劳模的基本权益。二是建立完善的劳模疗休养制度,优先安排工作环境艰苦、劳动强度大的一线劳模参加疗休养,组织劳模到延安等地开展红色教育及疗休养活动。三是提升劳模政治地位,扩大劳模、工匠在各级工会组织中的兼职比例,积极推荐劳模、工匠代表参加各级党代会、职代会。四是加大关爱力度,把劳模关爱工作作为对各子分公司工会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标,由各级党政正职出席各类劳模活动,广泛开展劳模、工匠表彰、宣讲、献礼、慰问等活动,提升劳模地位,形成了人人尊重劳模、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的良好氛围。

提升劳模选树体系。一是持续做好全国、省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状(章)以及“攀钢标兵”等先进典型选树活动,使攀钢职工赶有目标、学有榜样。二是聚焦攀西资源综合利用,高质量推进“1+1+4+4”产业体系建设,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完善劳动模范培养、评选、激励等工作制度,加大劳模选树力度,形成了尊重劳动、礼赞劳动者的良好氛围。仅2019年至2020年,攀钢就推选出了邹明、杨林2名全国劳模,彭恂军和李俊洪2名中央企业劳模,岳彩东、黄运峰、汪超、查笑乐、胡波、王莹6名四川省劳模,熊将等16名攀枝花市劳模,成立了24个劳模创新工作室、3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科研精兵的比重在增加,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持续涌现,为新攀钢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当前,正值新攀钢建设的重要阶段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加需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为把攀钢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新材料企业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劳模工匠劳动
劳模在身边 服务你我他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工匠神形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