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2020-12-07肖婧菁冀慧丽
肖婧菁 冀慧丽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快速反应,科学应对,积极部署防控工作。
医院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认真贯彻落实各级疫情防控指挥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最高位置,坚持多措并举、实行联防联控,努力把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做细、做实、做牢。
2月2日,河南省援助湖北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第二批医疗队出征,其中省直三院19人,人员主要是急重症医学科成员,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援助工作。
2月5日,河南省支援湖北医疗急救运转队出征,省直三院急诊科四名人员参与本次援助,协助当地进行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集中转运工作。
这群“逆行者”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其中有17名是女性。出发时,有一半的人没有通知亲属,他们不计报酬、不顾生死奔赴疫情最为严重的第一线。有的人孩子才刚满1岁,尚未断奶;有的丈夫是边防军人,只能把孩子交给父母看护;还有一对90后情侣果断推迟了订婚仪式,携手同行支援一线……到达武汉后,医疗队立即投身防疫攻坚战,与时间赛跑,与死神博弈,以血肉之躯筑起守护生命的长城。
刘光耀和乔冰都是省直三院重症医学中心的护士。原本春节正月十六要订婚的他们,被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计划。面对疫情,这两位90后不约而同地做出了选择——驰援湖北。“每天看到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心里干着急。听说院里要组建驰援湖北的医疗队,我立马就报了名。”因为前线支援的男护士较少,刘光耀顺利入选增援名单。
但一起报名的乔冰没有在名单中。 她又专门去找了护士长,她说自己没什么后顾之忧,一定要让她先上。之所以坚持去前线,一方面是因为了解到前线工作负荷大,自己作为年轻医护人员,关键时刻就要站出来,另外,她想和光耀同甘共苦。在乔冰的坚持下,院方同意了她的请求。2月2号,这对情侣同其他医护人员一起奔赴武汉,增援疫情最严重的地区。
师延刚,省直三院急重症医学中心西院区急诊科负责人,ECMO小组主要成员,在此次医院援鄂医疗队中,担任副队长。就在一个月前,他刚被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
1月26日,医院发出征集令赴武汉支援前线,急诊科任务繁重,人员紧缺,当师延刚得知自己不在名单时,便主动请缨。科室考虑师延刚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父亲及岳父身患重病,爱人也是一名医务人员,过年期间也一直奋战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家里孩子还小,就拒绝了师延刚的请战。但他仍不甘心,找到院领导再三请战,要求奔赴一线。他说:“家人都很支持我,我的爱人也是一名党员。我刚刚入党,请组织在战场上考验我!”
在武汉一线,师延刚作为副队长,充分发挥男同志的优势,积极主动接受“体力活”,组织协同队员出色完成一个又一个任务。作为队员里面第一个进入隔离病区的人,他早早为自己定下来目标。既然第一个进去,就要为兄弟姐妹们做好前期的“探路者”。一个班下来,总结了不少经验,一出隔离区就赶紧用手机编辑好注意事项发到微信群里。
为了节约防护服,减少穿脱次数,师延刚总是提前备好纸尿裤,但一天下来全都被汗浸透了。嗓子痒不敢大声咳嗽,困了不敢张大嘴打哈欠,眼睛里进汗了不能揉,后背痒痒不能挠,实在闷气了就扶着墙休息一下,腰疼了就把束腰勒得再紧一些……每当他看到一个个病人安稳地躺在病床上,一切的不适都烟消云散。每次脱下防护服看到自己被汗水浸泡发皱的双手,在内心深处,他仍然在为自己鼓劲,为武汉鼓劲,为中国鼓劲。
师延刚作为家里唯一的“壮丁”,无法陪在家人身边,他说:“在病房看到患者有的和家中父母年龄差不多,我也会想我的家人在家情况怎么样,有没有戴口罩,爱人在医院工作有没有做好防护,孩子在家怎么样,但是立马就要克制住自己不能分心。因为我要完成好我的任务,要保护好自己和同事,让大家一个不落的都平安回家和家人团聚。”
面对这场战疫,师延刚全力以赴坚守阵地,义无反顾地踏上抗击疫情的征程,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他守卫“前线阵地”的决心和信心。师延刚用身躯践行着忠于人民、报效祖国的坚强信念,书写着献身医学、救死扶伤的人间大爱。
江城武汉、绿城郑州、河南南阳社旗县的一个小村庄,就是在这三地,一个普通的四口之家,与全国人民一起在抗疫一线战斗着,在阻击新冠肺炎病毒一线筑起坚强防线。
29岁的杨茗,是省直三院心脏中心的一名护士。春节前,她与爱人带孩子回老家南阳社旗县看望父母。本想和老家的亲人过一个快乐的春节,可刚一到家,便接到医院科室的返岗电话。疫情就是战情,此时没有什么可犹豫的,立即返回。于是她还没来得及和爸妈吃个团圆饭,便又匆匆踏上归程。
杨茗到医院后递上了她连夜写好的“请战书”。 “我是共产党员,我必须去!”有着6年党龄的杨茗坚定地说。就这样,把17个月大的儿子托付给爱人和公婆。2月2日这天,杨茗与她的战友一道奔赴病毒肆虐的江城武汉。
一线就是战场,厚重的防护服如鎧甲般不方便,杨茗为病患者测量生命体征、换液体、换床单、抽血……因为身着防护服行动不便,又无法喝水,值完一个班后,浑身湿透,经常会感觉体力不支,甚至虚脱。但乐观的杨茗总是以一线战士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战“疫”面前,信仰和身体都不能倒下。
杨茗的弟弟杨起是省直三院的一名外科医生,也是一名共产党员。疫情爆发后,院里紧急成立了发热门诊。这个部门危险性高,工作强度大,但他还是马上报名要求支援医院发热门诊。他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对得起入党宣誓时的誓言,在这个时候,只有挺身向前,绝不后退半步。后来,杨起被抽调到中原区卫健委疾控中心做流行病调查工作,这项工作更加繁忙,也更加劳累,但他始终坚持在防控抗疫的一线。
杨茗的父亲杨栗和母亲尚荣敏是南阳市社旗县城郊乡刘庄村卫生所的村医,赵河街道刘庄村疫情防控点非常重要,这个春节他们也是第一时间坚守在了防疫一线,负责村民的体温测量以及在外务工返乡人员每日入户体温测量,并按时向上级卫生院汇报。同时,乡亲们身体哪里不舒服,还要找他们看病拿药,几乎是没有白天黑夜地忙碌着抗疫防控工作。社旗县所属的南阳市,与湖北相邻,是这次防疫工作的重点地区。老两口深感自己身上的责任重大。从一开始就在防疫点坚守。老两口说,我们这里是第一道防线,如果我们这里失守了,后果将不堪设想,所以我们只有百倍地尽职尽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