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质量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

2020-12-07李侃桢

唯实 2020年11期
关键词:江苏建设发展

李侃桢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先期出版的第一卷、第二卷一脉相承、有机统一,系统呈现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重大理论创造、重大战略部署、重大思想引领。第三卷明确提出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一次理论飞跃,继承和发扬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形成的思想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新常态”“新时代”“新矛盾”“新阶段”做出了系统深入的论述,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海洋强国、实施创新驱动、推进乡村振兴、优化区域经济布局等重点方面,回答了中国经济应该“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的问题,不仅有思想层面的高屋建瓴,也有具体工作层面的方法论,对做好新常态下经济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江苏省发改委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统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上下功夫,学深悟透新思想新理念,准确把握内涵要义,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应对风险挑战、推动事业发展的能力水平,努力开创发展改革工作新局面。

准确把握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坚定高质量发展方向不动摇。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改部门作为综合经济部门,必须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谋划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节的全过程。一是加强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预研储备。将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工作作为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的重要体现,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监测预警,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分析研判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矛盾问题,前瞻性、系统化、精准化储备宏观政策,抓实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努力为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二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节。深入落实《关于贯彻国家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的意见》,坚持把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宏观调控的根本遵循和工作主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中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能转换三大特征,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实际、力度和节奏,提前谋划、把握时机,适时预调微调。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综合协调,高度关注影响国计民生、群众日常生活的电价、气价、水价调控工作,促进多重目标、多种政策、多项改革平衡协调联动,打好政策的“组合拳”。三是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坚持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全面、客观评估“十三五”发展经验成效,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当前的困难、风险和挑战,着眼于当前发展中尚未完全解决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研究推出一批重大政策、重大举措、重大项目,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准确把握“双循环”的任务要求,自觉服从服务于新发展格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大势和发展规律,科学分析我国发展机遇和挑战新变化,作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新时代发展改革工作,必须深刻理解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紧扣工作重点,精准推动实施。一是深入落实扩大内需战略。充分发挥江苏经济基础雄厚、内需市场广阔、产业体系较为完善的比较优势,统筹推动扩大有效投资和消费扩容升级。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性作用,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等政策红利,在统筹做好传统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集聚要素资源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切实发挥好投资带动和引领示范作用。加强协同联动,聚焦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因地制宜地培育壮大夜间经济、网络消费、无人经济、文化旅游等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积极引导和促进消费结构改善、消费层次提升,持续释放消费潜力。二是着力促进供需两端有效对接。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破除低端无效供给,努力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以高质量供给适应引领创造新需求。协同实施“同线同标同质”工程和“千企升级”行动计划,鼓励引导企业提升产品质量,支持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深入挖掘本土品牌和“老字号”品牌资源价值,着力培育一批“小而美”的重点品牌,增加适销对路、符合消费升级需求的特色优品,切实提升产品供给和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三是加快构建高水平对外开放体系。坚持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领扩大开放,深入推进国际综合交通体系拓展计划、国际产能合作深化计划、“丝路贸易”促进计划、重点合作园区提升计划、人文交流品牌塑造计划等“五大计划”专项行动,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认真落实外商投资法、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放宽市场准入,提升有效利用外资的便利化水平。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建设,加快自贸区与开发园区联动发展,有效放大自贸区建设的综合效应。

准确把握现代化的探路使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结构优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的重要历史使命,也是“十四五”时期全省上下共同奋斗的根本指向。发改部门将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现代化实践探索的全过程,立足自身职能,全力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一是着力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深入落实“产业强链”行动计划,研究谋划产业循环半径、产业链循环图和产业链地图,集聚资源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和“链主”企业发展,有针对性地实施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进一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有序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深化推进省级两业融合试点工作,力争尽快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效,推动产业发展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篇文章,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培育壮大物联网、车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水平。二是深入实施创新驅动发展战略。对接落实国家“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整合优化创新资源集中支持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聚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领域,努力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积极抢抓国家新一轮重大创新基地、平台布局的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国”字号创新平台落户江苏。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引导支持地方、园区、企业、研发机构协同开展技术攻关、成果对接、资源共享,推动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有效转化。三是加快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度融入、积极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加强与两省一市的对接合作,探索建立长三角地区产业分工合作新机制,健全完善投融资、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协商机制,全力推动国家重大规划、重点任务落地落实,推动重点协同事项尽快见到成效。加快省内全域一体化发展步伐,更大力度地支持南京、苏州、无锡等中心城市引领发展,积极推进跨江融合试验区建设,探索建立跨区域多领域合作联动机制,合力打造江苏“引力场”。

准确把握“环境美”的内涵要义,合理描绘美丽江苏的现实模样。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美丽中国目标。习近平总书记为江苏亲自勾画的“强富美高”新江苏发展蓝图中,更是明确赋予了“环境美”的殷切期望。发改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美丽江苏建设的部署要求,推动实现可观可感、生动现实的积极成效。一是强化总体规划引领作用。按照“美得有形态、美得有韵味、美得有温度”的要求,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分析人民群众美好期盼的基础上,高标准编制《美丽江苏建设总体规划》,围绕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人文特色之美、文明和谐之美、绿色发展之美等重点领域,研究谋划美丽江苏建设的方向路径,切实擦亮美丽江苏的鲜明底色。二是优化以江河湖海为脉络的魅力空间。突出“水韵江苏”特色,坚持沿海沿江沿河沿湖“四沿”联动,系统谋划各具特色、各展所长、各现其美的特色空间体系。深入实施向海发展战略,深化陆海统筹、江海联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人海和谐的绿色产业集聚带、滨海特色风光带、美丽生态风貌带。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沿江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保护,打造高品质美丽宜居城市群。突出文化为魂和生态优先,建设大运河文化生态旅游长廊和淮河生态经济带走廊,培育形成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生态良好的美丽“中轴”。积极推进沿太湖地区生态清淤、科技创新、城镇化建设,发挥放大沿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等地区生态禀赋优势,打造江苏发展的“绿心地带”。三是营造以人为本、博爱包容的良好氛围。全面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等重点领域建设,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健全完善联合奖惩和信用修复制度,推动“讲规矩、守诚信”成为江苏人民的鲜明特质。积极推动《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工作,健全完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按照人性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优化政务服务、推动治理创新,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

(作者系江苏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责任编辑:刘景昌

猜你喜欢

江苏建设发展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区域发展篇
图说江苏制造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