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2020-12-07张凌云

新西部下半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神木文化馆服务

张凌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不但要求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还要多渠道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神木市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不遗余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深植本土风情,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为县市级城市打造公共文化提供了一个令群众满意的样本。

神木拥有很多耀眼的光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全国百强县(市),西部地区县域综合实力最强县(市)……也许是因为能源经济的雄厚实力吸引了公众太多的目光,人们往往会容易忽略神木在完善覆盖城乡、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精彩表现。

事实上,作为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神木近年来已先后投入2.5亿元,建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体育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其规模和硬件设施在陕西县级市里名列前茅。

公共文化事业的繁荣也是经济实力的一种表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

神木市调动集合资源,全力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系列举措,实现了神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与市民生活的零距离和高质量发展。

打造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套餐”

在大多数时间里,位于人民广场西侧的神木市文化馆,都会有各种乐器声和歌声传出,没有声音的时候,那一定是书法、国画班在上课……

从2011年起,神木市文化馆开放场地,启动免费培训课程,陆续开设摄影、书法、剪纸、美术、扬琴、成人钢琴以及青少年国学经典等项目,使得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套餐”。

文化馆馆长刘香妮介绍,每次开班的消息,都通过文化馆门口的大屏幕和文化馆的公众号等向市民公布。因为每期开班名额有限,市民都是争着抢着报名,每次招生名额都是“秒光”。

“每周的周一至周五为中老年活动时间,双休日为青少年活动时间。此外,文化馆还开设了道德讲堂、市民音乐会、书法讲座、艺术沙龙、群文社团排练、主题文艺演出、游艺活动、社区骨干培训等12个免费开放项目,吸引更多市民走进了文化馆。”刘香妮说。

神木市文化馆是国家一级文化馆,2013年和2014年都被省文化厅命名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省级示范服务项目。

记者走进文化馆,立即感受到市民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烈氛围。30余位新疆民族舞爱好者已经换好民族服装,在文化馆专业舞蹈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地排练着一个又一个动作。参加辅导班学习的大多是舞蹈爱好者,自身条件都比较好,学起来也很快。学员们在这里学习之后,相当一部分会成为社区文艺活动的骨干和组织者。文化馆也积极争取各种机会,让学员们登台表演,市区各种节庆活动上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在另一间舞蹈教室,二十多名年轻女孩正在青春洋溢的音乐声中跳着拉拉操。刘香妮说,这些年轻人都是大学生或准大学生,他们正在为神木市首届“国香神木·神奇神往”文化旅游节晚会准备节目。“很多家长都为大学生们放假在家无事可做发愁,我们通过馆里的公众号发布征集拉拉操舞队员的消息,很快就滿员了。这个排练既让大学生有了接触社会、锻炼自我的经历,也为市上的节庆活动储备了人才。”刘香妮说。

丰富多样的活动,让每个走进文化馆的市民都能找到有兴趣的事情,文化馆就有了一种魔力。更为重要的是,神木市文化与旅游局全力推进的“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活动,也在文化馆找到了着力点。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活动,让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变得精致起来,也使他们有能力成为自己所向往的生活的主角。

打开文化馆的公众号,温暖的气息直沁心脾:免费开放“一人一艺”成品舞培训班开始报名;免费开设第三期少儿素描培训班报名;成人钢琴免费培训班……每一篇文章最后还有一个“广而告之”:1、神木市文化馆城市书吧、非遗陈列馆、书画展厅等场馆现面向群众免费开放,欢迎广大群众前来参观、体验。2、神木市文化馆各类免费培训已陆续开班,关注神木市文化馆公众号,了解报名动态。3、神木市文化馆合唱团进广场活动现已全面启动。

应时应景,富于地方特色也是神木市文化馆粉丝众多的原因。比如在春节前后,文化馆会进行春节秧歌锣鼓培训、邀请书法志愿者开展义务写春联活动、全家福义务拍摄以及神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神木剪纸、刺绣、面人、地毯、石雕、木雕等各类展品悉数亮相,让市民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神木大剧院公众号的最新消息是儿童剧《奥特曼》即将上演。每年大剧院都会引进国内外优质剧目30至50场。《红高梁》《平凡的世界》《平潭印象》《雷雨》等知名剧目都在这里上演过。工作人员表示,其中最受欢迎的还是和孩子有关的剧目,往往都是一票难求。

非遗传承和保护的用心良苦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不仅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

神木地处中原汉族和北方少数民族融合前沿,多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繁荣,异域特色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市文化馆二楼是专门的非遗展厅,神态各异、活灵活现的石狮子、可食用的面花、古朴且有远古神秘风情的木雕、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剪纸、精美绝伦的手工地毯,还有随着现场情境现编现演的神木酒曲、二人台等曲艺形式,都可以在这里看到最正宗的版本。这些非遗代表作品,有的是工作人员历经多年从全市各个角落千方百计找回来的,有的是和传承人一起及时整理挖掘保护下来的。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神木市最多时有8家地毯厂,手工地毯是出口创汇的大宗产品,发展兴盛。手工地毯多以纯羊毛和真丝为材料,可以将几十种色彩和谐地糅合在一起,但制作起来比较耗时,三个人不误工编织长4米、宽6米的地毯需要一个多月的时间。手工地毯在编织时不预绘草图,全凭编织艺人的记忆编制,随着90年代手工地毯厂逐渐解体,这种编织技艺便陷入了失传境地。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省级传承人庄永平原是地毯厂的老厂长,他把自己保存的配色、配线、绘制的图谱和珍藏多年的地毯捐给了文化馆。2019年1月7日,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传习所作为榆林市27个市级非遗传习所之一获得授牌。原来的地毯厂技师们纷纷走进来,在这里为手工地毯编织者传道授业。

这些曾融入普通百姓生活的文化艺术品,通过传习所这种形式得以继续传播和传承,唤起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情。

自2006年以来,神木市文化馆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开始了各级保护名录的申报。目前有省、市、县各级保护名录61项,其中省级保护名录7项:《神木面花》《神木酒曲》《神木二人台》《神木手工地毯制作技艺》《神木传统榨油技艺》《神木杨家城传说》和《神木火判官》。朱光亮 、王世清、刘兰芳、庄永平、王不芳被评为省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还有市一级35人,县级56人。已建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县级传习所7处,拟新建4处。

神木市文化馆已连续多年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展,让市民在家门口尽享这场艺术气息浓厚的民间文化盛宴。文化馆还把非遗保护延伸到校园,通过教学传授的方式向学生们介绍神木剪纸和陕北民歌两个非遗项目,丰富了中小学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

总分馆建设 零公里服务

神木市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优化基层文化资源配置,统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在深化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项目)创建中先行一步,以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为抓手,促进优质资源向城乡基层延伸。

2017年,神木市文化馆就率先被陕西省文化厅指定为全县域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试点单位之一。文化馆作为总馆,先后在麟州街道办、高家堡镇和大保当镇文化站成立特色文化分馆,再往下分别设置村活动室,并通过统筹、指导、协调等方式,将三个相对独立的分馆及各村文化服务点联结起来,形成神木市的“总馆-分馆-村文化服务点”服务体系。

高家堡镇是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服务需求高,服务点设有书画、摄影展厅,非遗、民俗展厅,红色文化展厅和集休闲娱乐、团队活动于一体的功能舞台。

神木市文化馆积极发挥总馆专职老师特长,轮流在三个分馆进行文艺骨干辅导、群众文化惠民活动。每个老师每年任务是200个学员。

神木市图书馆是国家一级图书馆,藏书近30万册,中外文报刊700多种,阅览座位800多个。图书馆全年免费对外开放。仅2019年,就举办各类阅读推广活动1318场次,累计深度服务7.5万人次,被评为国家“全民阅读示范基地”。

从2017年开始,神木市图书馆先后设立了麟州街道、高家堡镇、神木中学、青朴书城、菜园沟沿黄乡村、大柳塔试验区城市书房、神木大剧院等7个分馆,共为分馆配送图书14000余册,实现高家堡镇、麟州街道、神木中学3个街道图书统借统还。同时,与神木市法院、煤炭公司等企业单位成立28个“爱心书屋”及馆外图书流通店。据介绍,在现有分馆建设的基础上,市图书馆还将逐步在中鸡、西沟、西沙街道办等镇办建立分馆。预计到2020年底,将与全市20个镇、办全部建立图书馆分馆,目标是社区及有条件的居民小区都建立起分馆。

神木市博物馆是陕北规模和馆藏量最大的县级市博物馆,藏品向人们展现了农耕文化和草原文化交融共进、层叠兴替的发展历程。馆藏文物1万余件,上展文物2000余件,设有恐龙展厅、古代文明展厅、汉画像石专题展厅、杨家将专题展厅等七大展厅,承担着为公众提供历史文物普及教育、科技知识传播和文博鉴赏等文化功能。

文化创新服务硕果累累

沙漠中,女人们在风沙中接力顶风而上,扛着树苗,抬着水,跌倒了,就爬起来再向前走,女人们渴望栽下去的树苗能成活,像看护婴儿一样守护着小树苗……神木市文化馆创作的舞蹈《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通过舞台展现了一群奋战在毛乌素沙漠的普通护林工,与风沙搏斗,让沙漠变绿州的豪气。

2019年5月,《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获得第十八届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群星奖”。群星奖是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每三年评选一次。

《毛乌素沙漠的女人们》历经三年创作、改编、表演,足迹走过北京、上海、西安、安康等地,演出100余场,成为神木市文化馆打造的群众性文化艺术的品牌节目。刘香妮坦言,这部舞剧就是取材她小时候和母亲、姊妹们一起在沙漠中栽树的经历。那时候种活一棵树并不容易,母亲扛着树苗在沙子里走,不断跌倒的情景总在她眼前晃动。作为家中的老大,在种树中她要承担更多的工作,但毕竟是小孩子,那份苦让她终身难忘。但在她记忆深处,更多是大家一起在沙漠中种树的画面:齐心协力不怕苦,今年种不活,明年还要种,年复一年。乡亲们都坚定一个信念:把树种活,不让沙子再侵占家园,后代的生活就会好起来……

今年8月,从陕西省林业局传来好消息: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到93.24%!这意味着,中国四大沙漠之一的毛乌素沙漠很快要从陕西的版图上“消失”了!

把富于地方文化色彩和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搬上舞台,拉近了群众和文化的距离,也让文化馆有了自己的品牌节目。在刘香妮看来,地方文化瑰宝是取之不尽的宝库,把这些元素利用好,为群众服务,让群众享受文化生活的乐趣,就是他们工作的动力。

神木市文化馆临街的一侧被辟为城市书吧。每天一开门,就陆续有人走进书吧,点一杯喝的,或是直接找到喜欢的书选一个舒服的位置坐下来……这里的书可买可看。据介绍,这是文化馆与一家企业合作开办的,文化馆出场地,企业负责运营事务,免费向公众开放,书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确的要求。

神木市图书馆也通过“图书馆+”等模式寻求新的资源与渠道拓展,努力探索公共图书馆创新服务,实现了创新阅读服务常态化、经典阅读服务落地化、阅读服务保障社会化的阅读推广新模式。

2019年,神木市图书馆围绕“二十四节气主题阅读”及“好书荐读”等方式,向公众提供具体的阅读清单,开通了线上朗读、与图书馆约会等渠道,让传统阅读内容焕新,阅读服务常态化得到创新。

图书馆创新地方文献阅读,为神木文旅融合讲好神木故事,发掘新的文旅资源。在原有一字、一词、一诗、一文读经典中融入神木地方文献的史料与诗词,让神木的传统文化、人文风俗和经典阅读内容在阅读中落地传承,让更多家庭成为本土文化的承接者。

神木市图书馆还引入志愿者协助管理机制以及企事业单位党支部共促共建机制,吸引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通过志愿服务培训与定岗定责,在志愿者中选拔出“阅读推广人”,细分深化阅读服务内容。

文化生活受到的欢迎程度超乎想象,在实际生活中扮演着润滑剂的作用。中鸡镇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晚会已连续举办五届,晚会的主角都是參加文化馆活动的各种“能人”,在社区都有不少粉丝,带动能力很强。在文化馆指导下,中鸡镇将这些“能人”组织起来,尝试着办了一台晚会,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收到非常好的效果。镇上的一名干部感叹说,没想到文艺的力量这么大,通过晚会把身边爱岗敬业、扶贫帮困、救死扶伤的道德模范和生活中的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公布于众,形成了人人争当模范的好风气,这是镇上坚持把晚会连续举办下来的主要原因。

长时间以来,公共文化服务因其标准和内容的模糊性,无法做到准确评价,来自基层群众的口碑和参与度就成为评价工作的直接标准。神木市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不遗余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创文化,深植本土风情,自然会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质量,不但要求提高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覆盖面和适用性,还要多渠道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在这一方面,神木市显然为县市级城市打造公共文化提供了一个令群众满意的样本。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单位提供,特此致谢!)

猜你喜欢

神木文化馆服务
神木有石峁
“神木”倒了
作品赏析(6)
太阳第一家
作品赏析(6)
作品赏析(2)
运河边的“神木”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两则跟服务有关的故事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